内容提要:针对时下中小学学校管理改革中存在的基层教师负担增重、缺乏积极性、推荐选拔方式不科学、管理效率不高等系列问题,本文试着从切实可行的建议入手,供学校管理者参考。
关键词:管理 主动 效率 主人翁 分工合作
教书育人,教师职责之本。作为学科教师,就该积极学习相关学科教育教学理论及要求,大胆尝试创新教学模式,尽心尽力地完成教学任务,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让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班主任,就该以学生为本、安全第一,关注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建设良好的班风班貌,努力创建积极上进的班级文化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保障条件。当然,二者不可割裂,学科教师必须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而班主任更应该是学生学识、做人的楷模。但在实际工作中,对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说,要做到真正的教书育人,已经是非常非常困难的目标了,按现在的学校管理要求,老师也必须参与学校管理的相关工作,那真的太难了。毕竟,人的精力有限,能力有限。
扁平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创新举措,能够吸引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学校管理,尽自己之力,为学校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这是非常积极的一方面。然而,新的问题马上就出现了。一是担任相关工作任务的最基层的一线教师负担剧增,极大地影响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多,任务多,事情多;二是最广大基层教师的积极性并没有调动起来,反而容易在工作中形成抵触情绪,总觉得很多时候做的事情并不是学校工作,而是在为某一个个人而做;三是选拨推荐的方式不科学,虽然表面上大家都是民主推荐,但被推荐的人不见得是愿意做事的,也不见得是能做事的,而真正能做事想做事的教师,可能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四是造成管理混乱,被推荐出来的老师,好像学校上到校领导、下到所有的职能部门,都必须随叫随到,微信群有时候一天会有几个,相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会议和工作,让老师们无所适从。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进,使学校的管理更加规范,真正实现管理层级要求上的“扁平化”,更能调动老师们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也更能减轻老师们的负担,使教育教学更加高效率,使学校的发展更具活力。
一、强化主动性。
不管是什么具体的工作岗位,既然是学校最后任命和宣布,那就先采用更加民主的自荐、民主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学校公布具体工作岗位,由相关老师根据自己为学校发展尽力的意愿和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出申请(自荐),再根据自荐情况由学校组织相关教研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和推荐(相关负责行政主持),大家选出最适合担任该工作的人选,再报由学校研究决定。
二、专人专事,职责明确。学校应当根据教育教学及日常工作需要,从教研室及参与工作任务的教师实际出发,各部门都组织起自己的教师团队,专人专事,明确日常的工作职责,尽量避免承担相关工作任务的老师四处“被派活”,这些老师平时就担任着较为繁重的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精力再旺盛、能力再强,也无法在相同的时间之内,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更何况,班级管理、教学考核的任务一样都不能放松。学校中层领导更应该身先士卒,不能一有工作任务就往下分派,更不能以还有其他工作作为理由,其他老师日常的工作任务就已经非常重了,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呢。
三、各教研室必须明确有相关的老师对接学校各部门的相关工作。近些年来,不管是什么学校,都有各种各样的发展成果,成绩喜人,能及时申报相关的各种成果,得到上级部门和社会的认可,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做类似的成果申报、课题研究时,应当尽量固定教师人员,具体涉及到的相关教研室应当作为主体承当主要的工作任务,虽说是一个学校,所申报的成果内容大家都有相应的了解,但具体的情况(细节、数据、措施)肯定只有教研室(年级)才能拿出最好的内容。换句话说,所有教师、所有教研室都应当强化主人翁意识,不得推诿搪塞,搞科研不是文学创作,不可能靠编。所以,学校的每个教研室(职能部门),都应当明确有相关的教师负责落实具体的工作。
四、各年级、各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包括德育专干)还有分管行政,必须进一步明确职责,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更高效地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教研室内,应当适时开展民主交流和评议活动,减少彼此之间因为缺乏交流沟通而闹矛盾的现象,让大家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别人在做什么,杜绝“做事的得罪人”“做事的吃亏”现象的产生。从学校的角度来讲,人言可畏,更应当多角度、客观公证地对待和分析教研室出现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判断和评价,深入、全面了解情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对一个学校的发展无疑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身为学校的一份子,每位教职员工都应当以学校的发展为己任,冷静思考学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小问题,提出自己不太成熟的思考,唯学校发展为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