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的有效落实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期   作者:江献
[导读] 单元学习活动的合理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摘要】:单元学习活动的合理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从三个部分主要分析了单元学习活动的总体设计,包括建立教学目标,确定活动的内容并设计活动的过程。通过两次实践课,对单元课时的一个环节进行了活动任务和活动过程的设计、调整和反思。
        【关键词】: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有效策略
        一、目标叙写不能模糊低效,应明确要义、有效制订
        问题分析:
        单元与课时教学目标对一个单元与课时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一定的作用,一部分教师认识不到其的重要性,在制订目标时常常出现以下情况:教师没有制订出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 只是按照旧方法上,只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没有教给学生批注方法  有的单元每课对批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循序渐进的课时目标  很多老师偏离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与单元目标不一致 。基于以上问题,导致所制订的教学目标模糊低效。
        在教学《《观潮》》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突破以往单元的教授方法,重新组合本单元相关资源,从而设计出六个不同的板块:一是单元导读,立足总体浏览和概述内容,总结与归纳出文章的主题,了解钱塘江海潮这一自然景观,感受大自然;二是精读理解,立足为语句画线,体会这一自然景观的魅力,学会用各种表达手法;三是内容拓展,立足阅读同类型佳作,深入感知自然景观的魅力,逐步积累好词与佳句;四是口语交际,立足讲述有关自然景观的小故事,感受自然之美;五是写作指导,借鉴学到的写作手法和积累下来的好词好句。六是综合实践课,通过调查分析、朗诵、倡议等方式,更加深入地理解自然景观。这样一来,即可从多个不同角度指导学生们真切地体会大自然的魅力,又能实现自我升华。
        二、表达形式不能固定而单一,使用时应不拘一格、灵活运用
        问题分析:
        在提出的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中,大多数教师编写的单元计划的内容是学习目标、课堂内容、教学难点、教学策略等,而课时计划也仅局限于常用的几种形式,在某些方面,此类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的表述往往过于固定和单一独特,极易造成教师制订的单元计划与课时计划的思维固化。 。
        解决方案:
        课时内容的计划形式通常包括教学程序、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组织要求等。课程计划有数十种形式,也是教师需要了解的。至于单元计划,表达形式不是固定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如对比教学策略。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文章中,教师就可以把任大霖所描写的《牛和鹅》与叶诺索夫所描写的《白公鹅》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首先体会文章中鹅的特点,掌握作者对于文章表达的具体方法,然后在文章的段落结构,以及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与叶诺索夫在写作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同樣是描写“鹅”这一种动物、但是在不同的作家笔下,呈现出的风格却是不同的。


        三、教学程序忌分序不明,应步骤合理、条理清晰
        问题分析:
        教学过程的基本部分是课时计划部分的关键。一些老师写的课时计划难以明确他们的教学过程。造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步骤不明确或模棱两可。它对教师和学生的活动的介绍却非常详细,很难分清教师是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组织的。
        解决方案:
        教学程序是课程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通过教学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在设置教学计划时,通常是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器材到有器材等循序渐进的方式一步步让学生掌握技能,因此,教学程序必须合理清晰。但是,某些老师之所以不了解顺序,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顺序的重要性,或者不会对教材进行分序,或者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基于上述原因,我建议教师首先要学习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并将其与自己的设计过程进行比较,弄清其他设计的优点和缺点,以相互学习。其次,查阅相关教材。并且要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明确其教学重点和难点,应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方法来解决重点和难点,并逐步分解这些教学方法和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则逐步进行教学,使学生逐渐掌握技能。教学程序的步骤必须合理,组织必须清晰易懂,以使学生接受。
        四、可借鉴忌照搬应付,应先行设计、丰富完善
        问题分析:
        在考核时通过网络检索的形式对上交的单元与课时计划进行了搜索与对比,发现有部分教师直接对网上的内容进行复制与粘贴,有的教师复制与粘贴了部分内容,有的教师则对别人的成果实行“拿来主义”,没有一点自己的思考。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部分教师没有经验,不知道如何制订单元计划与课时计划,也或许是懒惰心理作祟,完全是应付差事,违背了培训的目的与作用,达不到培训的预期效果。
        解决策略:
        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教师首先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将此作为提高自身的一次机会,端正了态度就会认真思考,并尽最大努力完成任务;其次,根据自己的理解先行制订单元与课时计划,并形成初稿,可能自己的理解与设计不够科学合理,或者不完全符合规范要求,但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自己制订初稿的基础上查阅书籍与资料,完善与修正自己的观点与不足,或通过网络学习优秀的设计案例并进行比较与借鉴,或直接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让他们帮助修改,相信会有提高。例如,在教学设计部分的设计思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方面可查阅现有的教材为我所用,随着不断地丰富、修正,所制订的计划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合理。对于网络资料并不是不可借鉴,但不能实行“拿来主义”,不加思考地照搬照抄,否则对自己的提高没有益处。
       
        结束语: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的有效落实离不开教师的对教材的充分研究。因此,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深入研究分析教材,做好教学的每一步计划细节,进而实现完美教学。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員会教学研究室:朱浦,朱虹,祁承辉.单元教学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7.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M].上海:上海市教育出版社,20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