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去尾、还是四舍五入?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期   作者:哈美玲
[导读] “进一法”、“去尾法”、“四舍五入法”是小学高年级经常遇到的问题,
       “进一法”、“去尾法”、“四舍五入法”是小学高年级经常遇到的问题,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考虑到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例如:用布做衣服,如果不能得到整套数,就要用去尾法;又如,用油桶装油,如果不能整桶数装完,就用进一法。在学习完“进一法”、“去尾法”和“四舍五入法”之后,学生就出现了混淆的现象,尤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乱”用,但有时也似乎有一些道理。
        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本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时,学习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有关周长方面的应用题比较多,问法也是多种多样,这些题目的结果有时用进一法,有时用去尾法,有时侯又是用四舍五入法,把孩子们弄得有点糊涂。下面我就几个典型的例题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例题1:世界上最粗的植物是“百骑大栗树”,它生长在地中海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的山坡上,树干直径约17.5m,多少个身高1.70m的成年人伸开双臂才能围住这颗大树?
        这一题的问法是:“多少个身高1.70m的成年人伸开双臂才能围住这颗大树?”用进一法比较合理,因为我们根据题意计算发现:32个成年人是肯定围不住这颗大树的,不管还剩下多少米,只要不足一个成年人的身高长度,即1.70m,我们就认为是围不住,必须需要再加一个人才能把大树围住,所以这题是用进一法。
                        3.14 × 17.5  ÷ 1.70
                        = 54.96÷ 1.70
                        = 32(人)……0.55m
                        32 + 1 = (33人)
                        答:33个身高1.70m的成年人伸开双臂才能围住这颗大树。
                       
        例题2:一个圆形餐桌面的直径是2m,如果平均每个人需要0.52m的位置就餐,那么这张餐桌最多能坐多少个人?
        这一题的问法是“这张餐桌最多能坐多少个人?”用去尾法比较合理,根据题意我们列式计算得出这张餐桌坐了12个人上去后,它的边线还剩下0.04m,这0.04m明显不足一个人就餐所需要的位置,所以再坐一个人是不行的,只能最多做12个人。所以这一题是用去尾法。
                                3.14 × 2  ÷ 0.52
                        = 6.28 ÷ 0.52
                        = 12(人) …… 0.04m
                        答:这张餐桌最多能坐12个人.
        也有孩子问:如果这一题的余数不是0.04m,而是另外一个数字,它只比一个人就餐所需要的位置少那么一点点,比如余数是0.50m,那怎么办?还是用去尾法吗?是的,剩下的长度只要不足一个人就餐的位置,也就是不足0.52m,这一题的答案还是12人。不会因为剩下的只比0.52m少那么一点点,我们就想着多一个人挤一挤也坐得下啊,在数学计算中,我们不能“挤一挤”。


        例题3:一个圆形花圃的直径是42m,沿着他的边线大约每隔3m要种一棵月季花,大约种多少棵?
        这一题的问法是“沿着圆形的周长大约每隔要3m种一棵月季花,大约种多少棵?”这一题用四舍五入法比较合理。根据题意列式计算为:
                        3.14 × 42  ÷ 3
                        = 131.88  ÷ 3
                        = 43 (棵) …… 2.88m
        从算式中可以看出,花圃的边线栽了43棵月季花后,还剩下2.88m,实际上就是第1棵花和第43棵花之间的距离是2.88+3=5.88m,这样距离太大,不大符合实际,可以再载一棵,这这样第43棵花和第44花棵之间的距离是3m,第44棵花和第1棵花之间的距离是2.88m。所以这一题这样的解答才合理:
                        3.14 × 42  ÷ 3
                        = 131.88  ÷ 3
                        = 43(棵)……2.88m
                        43+1=44(棵)
                        答:大约种44棵月季花。
        有孩子肯定要问,这里剩下的距离是2.88m,离3m只差那么一点点了,再载一棵是合理的,如果剩下的不是2.88m,而是很小的一个数字,比如是0.5m,那怎么处理?那肯定是不需要再载一棵了,再载就太挤了,不符合实际,就只用载43棵就行了。那什么时候载43棵,什么时候载44棵呢?这个范围到底怎样确定才好?像这种情况,我们就看余数的大小了,如果余数很小,比3m小得多就用去尾法,如果余数比3m只小一点点,就用进一法。当然,这里我们可以直接算出得数,得数的十分位小于五就去尾,大于等于五就进一,也就是我们讲的四舍五入法。
        所以这一题的解答是:
                一个圆形花圃的直径是42m,沿着它的边线大约每隔3m要种一棵月季花,大约种多少棵?
                        3.14 × 42  ÷ 3
                        = 131.88  ÷ 3
                        = 43.96
                        ≈44(棵)
                        答:大约种44棵月季花。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