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理计算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3期   作者:侯录让
[导读] 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已经30年,我深深感到初中生对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很难掌握,出错率较高。
        摘要: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已经30年,我深深感到初中生对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很难掌握,出错率较高。于是我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学生的问题归纳一下,并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做以总结,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计算能力;解题方法
        计算题是每年中考必考的题型,它有很强的综合性,难度较大。近几年来,中考计算题的分数加大了,要求更高了,它要求学生将所学的概念、规律、公式融合在一起,加以综合运用,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较好的手段。计算能力的好与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着考试成绩的高低。因此,提高学生计算题的解答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初中学生物理计算能力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计算题答题不规范:
(1)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字母的大小写,书写不规范。许多学生把物理量的符号与其单位符号互相混淆,比如:U与V,P与P。表示物理量的字母不能规范使用,如:重力不用G、拉力不用F、摩擦力不用f等,而用其它字母代替。
(2)计算时没有用简短的文字注明计算的物理量,整个卷面都是公式和数字。
(3)解题步骤不完整,该写的步骤没有写上。
2、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解物理习题必须写上公式,然后代值计算。许多学生做计算题时不写公式,和小学生一样,只写算式,甚至没有单位。
3、计算时粗心大意。许多学生没有认识到物理计算题是十分严密的,不能出现一处错误。实际中,好多学生在每一次试卷发下来之后会惊呼“怎么会少一个0”、“怎么把公式写错了?”、“怎么把符号写错了?”等等言辞,总是归结为“不细心”,但在平时训练时又不严格要求自己,形不成习惯。
4、没有物理常识。许多学生学习物理,只停留在书本上,没有与实际紧密联系。常常出现常见物体的质量、体积、面积、重力的数值和单位都错了,甚至计算时出现人的步行速度比汽车都快的现象。
二、影响初中学生物理计算能力差的原因
1、学生原因。①学生审题不认真,造成理解错误;还有学生乱套公式,并不真正理解公式;乱带单位,张冠李戴;换算关系没有记住,换算错误;数学基础差,数字大的、带小数点的乘除计算不会,只想依靠计算器,导致计算错误。②没有把物理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有些学生在学习时,没有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起来,常出现计算出人的走路速度比汽车还快。③学生的数学基础差。有的学生连最基本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都成问题,何况在物理计算题中带公式、带单位换算等运算时更易出错。
  2、学生习惯于用计算器。数学课有计算器的内容,让学生拥有了计算器,到了八、九年级有部分同学甚至达到连个位数的加减乘除也要依赖计算器。


三、提高学生物理计算能力的策略
  1、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认识。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育学生要勤奋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有些学生意志力薄弱,遇到物理难题,怕动脑动手,更不愿意联系实际去认真思考,绕着走,结果对自己解物理计算题越来越失去信心。所以教育和激励这些学生建立自信心非常重要,我觉得应该从简单计算题入手,逐渐鼓励他们独立完成并及时表扬,这样学生才能慢慢树立自信。我在实际教学中也是这样做的。
2、加强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物理计算题的结题技巧。
        加强练习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物理计算题是用物理规律、物理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每一类题基本有一定的规律、解题方法,多练、勤练、反复练习,掌握了共性特点就能熟能生巧。同一类题目,布置适量的练习题是掌握解题方法的必要途径。我在实际教学中,每一类题练习的题目不少于8——10个。经过这样的训练,大部分才能掌握这一类题的解题方法,有些掌握慢的学生还需要多加练习。
3、培养好的解题习惯。
        ①培养好的书写习惯。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不论做作业还是考试,书写字迹必须整齐工整,不许潦草;书写公式字母必须规范,不许乱用大、小写,数字、标点符号也要规范,不能乱用。对于乱写乱画的学生严厉批评,并限期重写。经过这样严格的训练,学生做的题才能像样。
②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一道题要求最少读三遍,重点语句用笔圈出,反复读,这样读才能加深对题意的理解,也才能理解题目中需要几步完成,才能逐步想出需要哪些公式。然后要求试做,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思考解题步骤、公式变换、单位换算等。开始教师引导练习,看懂以后出同类的题目,让学生仿照例子反复练习。通过这样的方法,既能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也能形成一定的解题习惯。
③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我在讲解例题时,故意出现部分错误,解完以后让学生分析、检查有无错误。细心的学生就会发现问题,然后要求学生纠正。通过这些事例,我大力表扬这些学生,同时也给全体学生提个醒:做完以后的检查、验算非常必要,否则会劳而无功。
        总之,培养学生的解决物理计算题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集体训练,也要加强个别辅导。只有二者结合起来,天天练,常常练,才出效果,必要时还要给学生补习数学知识,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解决计算时的拦路虎。
        参考文献:
        [1]程聪. 近五年高考物理计算题的研究及教学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8.
        [2]吕丹丹,程敏熙.根据2017年高考物理第25题浅析如何做好物理计算题[J].物理通报,2018(05):84-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