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课文教学的基础平台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巧妙辅助课程教学,那么就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就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实践表明,合理利用多媒体,对于优化课堂,有效地开启学生想象力,有着重要作用。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多姿多彩的图文并茂、声形并举、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形,因此,合理地借助多媒体技术,还能渲染气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心得
当今世界,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他正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将计算机,音响等设备和网络技术这一现代手段与课堂教学有机高效的整合起来,切实遵循“信息技术能很好的辅助教学“这一精神,那么,在语文课堂,就能很好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大大的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也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将多媒体恰到好处的运用与课堂,还能渲染课堂气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下面,我就将结合个人的一些教学实践,来谈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一些教学心得。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常言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说,一节课的导入,之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它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要知道学习的内容,且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能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那将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其逻辑连接,可以表达更为丰富,单为复杂的思想或方法。这些教学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器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产生探究的冲动。巧妙的运用,达到一定的效果,让人欣慰。
例如,在学习《山雨》一文时,这篇文章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一副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的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山林雨景的美丽景色。但是在那宽敞明亮的课堂里,学生没能欣赏那美丽的山林雨景,对于神奇的色彩美和音律美没有切身感受,存在时空思维强度和理解难度。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凭口头讲解是不宜表达透彻的。因此,我在教学时,利用CAI课件辅助教学,播放山林雨景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漫步”雨林,“聆听”雨声,通过图文声像,景远景构造出直观性、情感性为一体的富有感染力的理想境界,把学生带入奇妙无比的雨林。最后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把书面语言还原或学生大脑中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置身于雨林当中,感受雨林的美丽,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物。
二、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想象力
学习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他需要想象的支持,才能更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教材。但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些课文配有图片,而有些课文没有。而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图像、视频等,让学生从生动有趣的画面展开联想,从而丰富他们的想象能力,达到一个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月光曲》一文,对于课文内容、意境及表达的情感,作者以生动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而文中仅有一幅图片,即使教师在深情讲解,学生再深情朗读,也很难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就不好把握贝多芬的情感,这是我们可以通过CAI再现“贝多芬情感的变化”再配上那动听的音乐,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里通过画面,尽情的发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合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多种途径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体会、观察、比较。皆以丰富的表象,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堂精彩的课,不但要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更体现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即是一位老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检测这堂课是否成功的评价之一。而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巧妙的教学,就能起到轻而易举的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他通过声音、图像、文字、色彩、音乐等对教材进行深入浅出的全是、演示、引导,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让学生不仅可以接受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这时,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学习《詹天佑》一文,在指导学生弄明白“从两端凿井法” “从中部凿井法”时,我设计了CAI课件,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山势特点,接着动画演示铁路工人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过程和中部凿进的过程,通过想象生动的演示,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这两个概念,还有在认识“人字形铁路”时,我也用多媒体演示,这样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可见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可以让教学重难点变得浅显易懂,能跨越时空认识和理解问题。
语文课是集思考与情感于一体的工具类学科。通过对文字理解和语言气氛的渲染才能赋予人情感的生华,而小学生的情感意识非常薄弱,需要教师引导,培养他们对一般事物的艺术审美的辨析鉴赏力。按照狄德罗的说法,鉴赏能力就是“由于反复的经验而获得的敏感性,他表示能在他美化的情况下,抓住真实与良好的东西,并且强烈而迅速的为他所感动”。小学生对情感的辨析单凭语言文字的表述是达不到审美的修养的,这就得借助与多媒体的应用了,教师为了增加课堂的气氛渲染,可以从图像、音响中感悟其情感,是课文表达趋于一致,最终达到共鸣。
四、借助、巧妙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把生动形象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动听的音乐背景搬进课堂中,让学生再美的学习环境中,耳闻目睹,主动探究美、发现美、感受美。
例如:教学《鸟鸣涧》一诗时,首先对字词的简单理解,在投影一副静夜春山图,画面中月光似银水,桂花飘落,月出树梢,鸟惊丛林,鸣彻山涧,再配一段古筝演奏的低沉古典音乐,进行朗诵或叙述,是作者的诗意和音乐的感染、课件的意境等融合在学生的情感之中,静听桂花飘落,心聆鸟鸣。一种淡泊宁静、清新自然之感油然而生,心情也变得无比平静下来,从而达到了陶冶性情的目的。
参考文献:
①陈朱密(海南省琼海市万泉中心学校)《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多彩光芒》《新课程》2010年第2期
②杨忠平(江苏省如皋市大明电子职业中学)《多媒体教学增多的技术》《新课程》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