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史料实证谈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1期   作者:余岚
[导读] 史料实证是初中生必须要具备的知识能力,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历史信息并对信息内容进行辨析,让他们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摘要:史料实证是初中生必须要具备的知识能力,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历史信息并对信息内容进行辨析,让他们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不符合核心素养所提出的教学要求,所以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指导下改变之前的教学方式和培养思维,指导学生对史料内容进行搜集和有效处理,通过独立思考的方式对历史事物或者是问题进行辩证性分析。基于这样的教学需求,历史教师应该对初中生开展史料实证能力的充分培养,从而保障学科教育的最终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教师;史料实证;初中生;辩证思维

前言:研究指出史料实证是历史教师实施史料教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们对史料内容进行深度的辨析,然后借助比较可信的史料内容对历史发展进行解释,这样能让班级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观点。同时,历史教师通过对初中生开展史料实证的课堂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思维品质,立足课程教育锻炼他们的历史解释能力,体现出比较强的教育价值。所以本文分析在对初中生开展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历史教师怎样对班级学生开展史料实证能力的充分培养,强化最终的教学效率。
一、重视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拓展史料资源的搜集与获取渠道
        历史教师对初中生开展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应关注到史料实证的能力培养要求,结合课程知识与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高水准的知识讲解,指导他们对史料资源进行辩证性的看待,这样利于强化知识教育的实效性。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历史教师应该摒弃之前的教学模式,灵活借助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创新性的知识讲解,立足各项史料资源的运用强化初中生对历史发展的认知程度。而要想提高史料教学的实际效果,本文认为历史教师应该重视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拓展史料资源的搜集与获取渠道。
        第一,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之外进行史学名著的阅读,重视对史料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这样可以给课程教育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支持。第二,历史教师需要借助网络技术或者是图书馆进行名家著作的内容阅读,对学科前沿的研究信息以及动态进行查询和思考,也可以对野史趣闻等内容进行探索[1]。第三,历史教师也能通过档案方志或者是回忆录等资源对历史发展进行深度的思考,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给史料实证的教学提供更好的保障。通过这几方面教学工作的开展,历史教师能给班级学生开展更高层面的史料教学与研究指导,利于学生们得到史料实证这项核心素养的充分培养。
二、围绕课程内容和初中生课程基础设计教学环节,重视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
        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历史教师通常是对初中生进行教材知识点的灌输教育,未能指导他们对课程内容进行灵活性的思考与实践运用,不能满足史料实证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因为教学环节会影响班级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的兴趣,所以本文认为历史教师需要围绕课程内容和初中生课程基础设计教学环节,重视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在进行课堂教学环节和思考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历史教师需要围绕重难点内容和班级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选择搜集与运用史料资源,通过设置引导性思考问题的方式指导初中生对历史发展进行有效的认知。


        例如对班级学生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时,历史教师应该将问题作为驱动对史料教学进行设计,通过师生探究的方式让他们树立问题意识,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带着思考问题对史料内容进行整合和利用。同时,历史教师也需要鼓励初中生在史料分析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开展具体的论证以解决思考问题[2]。基于本课程教育重难点和初中生的学科基础,历史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思考问题,指导班级学生进行史料证实。“分析本课程教育的重难点,可以进行哪些史料资源的搜集与有效整理?”“针对已经搜集到的史料资源,怎样对这些史料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史料资源中蕴含着多种信息内容,也表达出不同的学术观点,怎样对史料信息的真伪性进行有效的辨别?”“结合已经掌握的史料资源,谈谈出现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这样可以保障史料教学的合理性,强化初中生的问题意识,也能指导学生们通过史料分析的方式对历史发展进行认知以提高他们对工业革命知识的理解程度。
三、历史教师合理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史料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科教育的实效性
        史料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历史教师应该借助多种形式的史料资源对学生们开展高水准的史料实证教育,让他们明白就事论事为史料教学的根本。信息技术是当前学科教育的一项技术支持,所以历史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史料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科教育的实效性[3]。基于初中生体现出的认知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文字、文物图片、视频史料以及纪录片等形式的史料资源对学生们开展史料实证的教育,让学生们对史料教学产生较高的探索兴趣。
        例如对初中生开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时,历史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实施创新性的史料教学,借助新颖的方式对初中生开展高水准的史料实证教育。教师一方面运用信息技术搜集相关的史料资源,如纪录片、地方志、新闻报道或者是家书等资源,对课堂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补充。另一方面,历史教师也能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相关的史料资源,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背景、著名战役和战后国家发展等史料资源。之后,历史教师需要指导班级学生对史料内容进行辩证的分析,从多个角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客观的认知。
结论:研究可知历史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指导下改变之前的教学方式和培养思维,指导学生对史料内容进行搜集和有效处理,通过独立思考的方式对历史事物或者是问题进行辩证性分析。本文认为历史教师应该重视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拓展史料资源的搜集与获取渠道。同时,历史教师需要围绕课程内容和初中生课程基础设计教学环节,重视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此外,历史教师也应该合理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史料教学的形式,这样能提高学科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邓焰.宏观立意显情怀  微观呈现浸滋养——议厦门市初中历史材料论述题特色[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17):72-74.
[2]林小玲.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培养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7):90-91.
[3]李志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培养——以“西汉与匈奴的关系”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7(07):20-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