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心理干预在小学音乐课堂的作用1》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1期   作者:许航 杨哲(指导教师)
[导读] 儿童心理干预是指立足于儿童发展心理学原理、通过心理学的技术和方法对儿童的行为施加影响、
        摘要:儿童心理干预是指立足于儿童发展心理学原理、通过心理学的技术和方法对儿童的行为施加影响、进行塑造的过程,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儿童的简单音乐心理、音乐基本特点、能力等,还要从儿童的感知能力和机体发展情况考虑,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差异性,创设不同的音乐活动或音乐课程;尽可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扩大学生的感受与体验领域,从而潜移默化的改善不良情绪和消除不良体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审美意识和个性人格。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  儿童心理干预  音乐活动
一、儿童心理干预的手段与方式
        心理干预的手段主要有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康复、心理危机干预等。由于心理干预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我们需要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干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干预动力的干预关系来帮助学生达到积极健康的目的。
        而心理干预的方式则有很多,但在音乐学科中,最主要的是通过聆听、即兴演奏、歌舞、游戏等形式来施加影响,使学生在干预过程中逐渐消除心理障碍,主动投入音乐学习,起到体验音乐、享受音乐,促进身心的作用。
        通过聆听特定的音乐,能促进被干预者的听觉能力,并影响其注意力、记忆力、感受力、持续度等。而聆听音乐法又可分为主动聆听法、歌词讨论、音乐想象、音乐催眠等多种形式。在这些具体方法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所设计的音乐行为、音乐体验和音乐作用,以 “暗示”、“引导”、“鼓励”等方式,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朝良性的方向发展。较传统的心理学干预手段而言,音乐与心理干预相结合的方式更有非接触性,更能借助音乐的“潜效应”润物细无声地影响被干预者,更易使被干预者接受,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当前小学音乐课堂现状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我国初等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塑造学生审美个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儿童个性人格形成的关键期,音乐教育更应该诉诸感性,回归人本。心理学研究也证实,轻松、愉悦的氛围与心境能使大脑保持清醒,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理解力。而反观我国小学音乐课堂则存在着诸多问题,大多数教师都只是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灌输音乐知识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然不顾学生的厌学情绪,压抑的课堂氛围与压抑被动的心情使学生的大脑也受到压抑,导致其思维混乱,学习效率也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了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而课堂作为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是师生间互动、活动关系的基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在课堂中与教师一起度过的。因此,抓好课堂时间的教学质量,科学运用“儿童心理干预”手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干预与引导,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儿童心理干预在小学音乐课堂运用的意义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同样也是一门表现情感的时间艺术。

通过聆听音乐,人们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音响体验,感受到多样的和声色彩变化,甚至还能够透过音乐作品本身感受到作曲家所想要传达的情感与哲理;通过音乐,人们不但可以抒发情感,使情绪得到释放,而且能通过音乐帮助自身调节情绪,改善身体的各种不适状态。并且,研究表明,音乐对儿童听觉记忆力培养有着重要作用。而听觉记忆力则是指听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部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听觉记忆力的好坏对儿童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而在小学阶段,学校的学习任务不重,课内内容相对简单,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活动应是课堂的重中之重。在音乐实践中,音乐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音乐活动中既包含了对音乐知识的教学以及后期操作锻炼的环节,也包含了各种情景、游戏,可以让课堂变得更有组织性和灵活性。而游戏又恰恰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和最基础的活动方式,通过游戏可以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拉近彼此距离,从而更好的沟通交流;通过游戏也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使教师能够在音乐活动中“不露痕迹”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使学生也更易接受,促使其在充分感受到音乐存在的同时并愿意全身心投入到其中,去聆听、感受、享受音乐。而音乐游戏与普通游戏不同,与歌舞表演也有所差异,音乐游戏需要每个孩子遵守规则,并且能给每个孩子创造自我展示的空间,提供适当的情景氛围,让孩子们进行自主式的体验,充分开动大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音乐游戏中实现寓教于乐,即在玩耍中学习音乐知识。
        综上所述,儿童心理干预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有助于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良好的性格塑造与情绪管理是心理健康与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不管是大人、小孩,都需要作情绪的疏导,尤其是作为孩童的小学生来说,更加不懂自我调节,也就更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干预与引导,让其远离负面情绪,从而才能健康地成长。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只有运用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手段,才能让学生在保持愉悦心情的情况下去学习和生活。
       
         结语: 没有什么可以像音乐那样可以瞬间改变人的情绪,音乐的刺激不仅能改善大脑皮层功能,还能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人脑主管情绪的中枢,对人的情绪进行调节。而儿童心理干预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则将心理学知识与音乐学科相结合,更有非接触性,更能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心育氛围,更易使学生接受,也更能借助音乐的“潜效应”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志军;梁庆文.课堂气氛沉闷原因及对策浅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No.221,20-22.
2.邝嘉;孔庆夫.音乐的心理干预功能研究(三)[J].大众文艺,2012,No.302,17-18.
3.姜瑞.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J].神州·下旬刊,2017,第三期.
课题:阿坝师范学院2018年二级学院质量工程校级一
般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8070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