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干预在小学音乐课堂的作用2》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1期   作者:许航 杨哲(指导教师)
[导读] 儿童心理干预是指利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对儿童的心理、行为和社会功能进行发展性促进的方法和手段
        摘要:儿童心理干预是指利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对儿童的心理、行为和社会功能进行发展性促进的方法和手段。当前,随着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但人们关注较多的仍是中、高等教育层次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则关注不够,认识不足。而音乐课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不仅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现阶段的小学课程,校方与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都还不够。并且,音乐的学习也没有太多的欢乐,大多数都是被动的,教学课堂枯燥沉闷,教师走不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师生互动不足,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此下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各方面能力势必都将产生消极的影响。而对小学生而言,自主体验与感悟音乐本身比强行理解音乐、获取音乐知识重要得多。因此,我们应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小学音乐课堂的第一要务,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合理、恰当的运用“儿童心理干预”的方法与手段。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  儿童心理干预  情绪
一、国内外儿童心理干预研究与实践
        近年来国外儿童临床心理学研究发现,情绪具有促使儿童适应各种环境、氛围的功能,对其身心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绪神经通路具有的可塑性,为进行儿童心理干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儿童心理干预过程中加入情绪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帮助儿童提高自身的情绪管理与情绪调节能力,进而促进儿童的情绪认知,最后起到控制与调节其行为的目的。
        反观国内,关于儿童心理干预的相关研究基本上都是对国外理论的验证和总结,还未形成系统的心理干预理论和实践方法。
        在实践方面,国内外都多用于灾后心理创伤的疏导、抚慰等,旨在帮助心灵遭遇短期失衡的人员进行调整,帮助当事人从危机状态中走出,尽快恢复正常心理状态。而儿童心理干预在教学方面的应用则相对较少,在音乐课堂上应用儿童心理干预手段与方法的则少之又少。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儿童心理干预的实践及意义
1、巧妙创设音乐活动 ,进行心理干预训练。
        音乐是由音高、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要素组成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表演艺术,有自己表情达意、塑造情境的特有表现手段。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积极的教学心理干预,为课堂教学预设和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根据课程内容创设具有针对性的音乐活动。因为,据研究表明,人们只有在注意力相对集中的情况下才能融入到活动中去感受音乐,享受音乐。所以,音乐活动的参与,可以训练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从而使其达到做事专心,注意力集中的目的。
        音乐活动除了能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外,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演唱歌曲,可以在科学护噪的同时,促进身体各部位肌肉的运动,从而达到锻炼身体,促进发育的目的;通过器乐合奏,能够增强与人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与班集体精神,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参与音乐活动还可以促使学生们增加生活乐趣、了解生活的意义,从而使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得到增强,进而改善身心健康。
2、做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音乐赏析,调节学生身心状况。
        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音乐则是一定频率的声波振动。有研究表明,这种振动能综合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刺激其分泌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而多巴胺主要负责大脑情欲、感觉,传递兴奋与开心的信息。

并且,人们通过耳朵接收到的声波不仅能够直接作用于大脑,刺激人的神经系统,还能影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其他身体系统,如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因此,曲调的紧张与舒缓、节奏的紧密与稀疏、旋律的高与低可以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镇静及降压等作用,并能刺激人的大脑,调节人的情绪,使人感到神清气爽、心情舒畅。
        故而,恰当的选用音乐,做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音乐赏析,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形成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正能量,激励并内化为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将音律与心理干预结合对学生身心状况进行有益调节,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3、调节情绪,音乐可以作为一剂“良药”
        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怡性情的熔炉”。而音乐的欢快、伤感、热情、肃穆等等,这都是全面揭示人类情感的一种手段。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像音乐那样表现情感,也没有什么可以像音乐那样瞬间改变人的情绪。据研究表明,音乐不仅能刺激影响大脑某些递质释放,如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从而改善大脑皮层功能;音乐还能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人脑主管情绪的中枢,对人的情绪进行双向的调节。
        从物理学角度看,音乐是一种物理能量,是一种有规律的声波;从生物学角度看,音乐是与语言以及其他声音同中有异的特殊信息;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音乐通过其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能够影响人的情绪,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情感,然后作用于人的生理。由于音乐心理治疗认为“情绪决定认知”,因此,在聆听音乐时,人们借助接受或认同的乐曲,随着音乐的进行,将自己的情绪畅快淋漓地释放出来,减轻内在压力,可以使机体保持在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而轻松愉悦、平和安静、振奋的心情,对于摆脱内心压力,提升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正是以其独特性在调节人的情绪和塑造性格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结语:儿童心理干预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将心理学知识与音乐学科相结合,教师尽可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对扩大学生的感受与体验领域,潜移默化的改善不良情绪和消除不良体验,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而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心育氛围,选用恰当的音乐在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塑造性格方面则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玉娟.国外儿童心理治疗与干预中的情绪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9,No.103,66-71.
2.朱燕.心理干预在学生情绪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策略[J].甘肃教育,2016,No.559,31.
3.金正希.延吉市北山小学音乐课堂现状分析[J].北方音乐,2016,v.36;No.312,112-113.
课题:阿坝师范学院2018年二级学院质量工程校级一
般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8070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