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方法的关键要点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赵云鹏
[导读] 摘要:本文针对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要点展开分析,包括施工人员综合能力、施工技术交底情况、施工分包单位筛选、施工专项方案管理等,结合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方法,如精细化管理方式、智能管理技术体系、现场巡查管理方式、数据信息管理模式等,通过研究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的注意事项,其目的在于提高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为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天津市晟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240
        摘要:本文针对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要点展开分析,包括施工人员综合能力、施工技术交底情况、施工分包单位筛选、施工专项方案管理等,结合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方法,如精细化管理方式、智能管理技术体系、现场巡查管理方式、数据信息管理模式等,通过研究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的注意事项,其目的在于提高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为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技术;智能管理技术
        在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城市建筑工程高度也在提升,为了确保地上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做好深基坑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基坑支护工程则属于其中比较关键的管理环节。通过采取合理的管理方法对整个工程施工进行监督,对于提高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提升后续施工活动开展的有序性有着积极地意义。
        1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要点
        1.1施工人员综合能力
        施工人员作为施工技术的主要载体,其综合操作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质量,这也是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具体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1)做好施工人员筛选工作,施工企业在选择施工人员时,不能过度注重价格,应结合作业区域的实际应用难度,选择具备相应水平的施工人员,以确保后续施工活动的顺利开展。(2)施工企业应制定好相应的人员管理计划,以施工阶段为划分标注,明确在不同的施工阶段,所需要的施工人员总量和对应的职业要求,根据计划来安排施工人员,以减少额外成本的支出。(3)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施工人员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以减少人为操作情况的发生几率。
        1.2施工技术交底情况
        在基坑支护工程中,需要应用到较多的施工技术,如边坡支护技术、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等,不同的支护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操作要求、操作顺序、操作难度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与施工人员之间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以确保施工技术的顺利应用,以发挥出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在此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做好施工技术的梳理工作,确定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具体流程、各环节质量要求等内容,与施工人员之间做好技术沟通工作,使其可以明确这些内容。并且技术人员也需要参与到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现场指导,以确保支护技术的顺利应用。
        1.3施工分包单位筛选
        在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只是依靠一个施工企业来完成项目建设,势必会增加时间成本支出,影响到最终的施工工期。因此很多项目都会通过EPC承包模式来辅助施工过程的推进,而分包单位的综合实力也会影响到分包项目的施工质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做好分包单位筛选工作。可以借助智能信息技术来组建综合评价系统,系统中设定一些评价指标,如信誉度、资产储备量、技术人员数量、审核资质等,计算不同指标的对应权重,筛选综合评价成绩位于前列的分包单位作为合作方,从而提高施工管理过程的合理性。
        1.4施工专项方案管理
        在深基坑支护方案应用之前,需要做好专项方案内容的审查工作,校验施工方案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从而减少施工方案变更情况的出现。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把都会委派专业机构进行审查,在对其进行评价时,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搭建评价体系,同样设置相应的评估指标,如施工材料总量、施工质量标准等,不同指标的所占权重存在着不同。借助该体系来评价施工专项方案的各项内容,从而得出客观性较强的评价结果,为方案筛选提供科学性参考。


        2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方法分析
        2.1精细化管理方式
        在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精细化管理方式属于常用的管理方法之一,所谓精细化管理方式是将整个管理过程进行细致化分类,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待管理模块,以此为基础开始进行管理,从而降低施工问题的发生几率,提高了施工管理应用水平。在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将其分为前期准备阶段、材料准备阶段、预埋位置选择、预埋材料施工等。在这些模块分类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细化,如材料准备阶段可以将其分为水泥材料管理、木材管理、钢筋材料管理等,对于管理内容特点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和对应管理要求,从而提高了施工管理过程的细化程度,提高了整个施工管理过程的稳定性。
        2.2智能管理技术体系
        在大数据技术、AI技术、数据库技术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智能技术体系的完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对此在对工程进行施工管理时,可以借助智能技术搭建管理平台,加快整个管理过程的应用效率。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在基坑顶部附近设置观测点,负责采集地面沉降、临近建筑沉降情况、地表位移情况等,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对其进行客观分析,结合以往的施工管理经验,系统也会对数据信息进行客观处理,从而明确目前施工状态的合理性,如果发现相应的问题,也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以确保整个施工管理过程的可靠性[1]。
        2.3现场巡查管理方式
        相较于上述两种管理模式,现场巡查管理方式则是应用非常普遍的管理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做好巡查队伍的组建工作,在筛选队伍成员时,应对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考量,如应变能力、实践能力、理论知识储备,筛选综合能力较强的员工组成管理队伍,提升管理队伍的地位。第二,在巡查管理过程中,需要做好工作日志的记录工作,随时对工作情况进行抽检,对于多次不满足要求的员工进行替换,提高员工对工作内容的重视程度,提高现场的管理水平[2]。
        2.4数据信息管理模式
        在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结构位移量和沉降量两方面的内容,这需要采集到大量的数据信息来辅助该过程的推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利用数据信息管理模式在作业区域内布设若干个监测点,负责采集现场作业数据,对于发现的异常数据信息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同时还需要将此类信息进行存储,定期对数据信息内容进行汇总处理,从中筛选具备潜在利用价值的数据信息,从而提升数据信息的应用价值,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3]。
        3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的注意事项
        在基坑支护设计过程中,需要做好全面工作,前期调查工作必须要充分准备,设计工作必须要根据前期准备工作和施工状况全部考虑到其中,然后针对性进行设计,选择适当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根据基坑支护的基本原理,采用适当的方法保护坑内施工足够安全,主要采用挡土和止水等方式进行保证,基坑支护必须要采用专业的工艺和科学的计算方法。目前最常用的基坑支护技术就是复合土钉墙技术,分层压密注浆,护坡桩加锚杆技术等几种,其作用就是保护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和强度,还能大大缩短施工时间,与挖土施工同步实施,最大程度缩短工期,提高施工工作效率,同时还能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位移等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高度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基础施工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凸显。高层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是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施工单位必须要认真对待基坑支护施工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施工管理过程中,做好工程勘察,深基坑支护设计的管理,加强对支护工程技术的管理,为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毕长武.房屋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方法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4):186-187.
        [2]张荣才.岩土工程中复杂场地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与施工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1):214-215+218.
        [3]李岚.高层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管理方法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8(28):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