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1期   作者:向可炬
[导读] 散文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文体形式,是阅读教学素材的重要构成。
        摘要:散文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文体形式,是阅读教学素材的重要构成。通过散文阅读教学,能够实现对学生文学素养、语文素质、审美能力等的综合培养,进而强化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及水平。但就目前而言,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因此,要及时的采取措施打破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困境,寻找行之有效的突破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教学;审美能力;困境;突破

1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
        就目前而言,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方面,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缺乏慢慢涵泳的耐心。散文本身的特点,让学生很难理解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学生存在“看不懂”“不想看”的情况。很多学生因难以把握散文的内容,进而陷入审美困境。而且要让学生体味作者的情感,需要反复去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理解。可是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时间去感悟,于是学生的审美能力渐弱。第二方面,答题内容过于流程化。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学生的答题内容需要靠近标准答案,教师才会给分,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答案是否接近参考资料的标准答案,将阅读教学的重点转移到了答题分数上。为了获得高的分数,教师也会以答题的方式来进行散文教学。例如对某篇散文,教师向学生提问,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等问题,让学生找出来。这种阅读理解式的一问一答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使散文的美感荡然无存。第三方面,散文阅读评价标准单一。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数作为评价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过度关注分数,忽视学生散文阅读审美能力,不利于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长期下去学生学习散文会形成思维定式,过分关注答案,难以体现散文阅读教学的真正作用。此外,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多数教师忽视了学生阅读审美的过程,这也是現阶段散文阅读教学审美困境的体现。
2 突破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审美困境的有效措施
        2.1 重视审美认知的发展性,帮助学生建立审美标准体系
        高中散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重视审美认知的发展性特征,不能让学生一次性掌握审美能力,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和感悟,将他们的审美能力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任何事物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呈现一定的发展性特征,都是一个从认识到认知的熟练的过程,都是一个从量变积累到质变飞跃的过程,不能渴望一蹴而就。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需要帮助学生构建审美标准体系。学生有了自己的审美标准,阅读起来就会获得真正的感受和感悟。譬如,在学习《劝学》时,学生建立起来基本的审美标准以后,就能够在阅读中逐步感知其中的哲思美、韵律美、节奏美、结构美、修辞美。让学生在阅读中慢慢感知,逐步体会,不断丰富他们的体验,渐渐培养他们的基本审美能力。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对“学习”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结合自身的学习实践,引发更多的思想共鸣,越读越感到其中的思想之美。将其中的比喻修辞与思想观点联系起来,每个喻体形象与本体思想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生动性、形象性、艺术性非常突出,感知修辞艺术之美,让学生逐步认知,慢慢感悟,逐渐培养和提升。


        2.2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为主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回归到课堂的主体地位,然后教师从旁加以指导。散文阅读教学中能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美,让学生学会去欣赏美,重要的是学生的审美体验。如果教学的方式还是采用“满堂灌”的话,任凭教师描述得再美好,学生也无法体会到那种意境美。学生的生活体验决定了他们对散文内容理解的程度和鉴赏的层次。教师只要适当适时地加以引导即可。学习《我的空中楼阁》这一课,赏读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燕,是单纯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这句话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手法。把小屋在山上的样子比喻成风帆在水面的样子,和飞燕在天空的样子,描写得十分形象生动。此时,教师应对学生的赏析做出补充:“同学们分析得很对,但是为什么作者要这样比喻呢?风帆和飞燕有什么特点呢?风帆随风是可以飘动的。飞燕本身就是动的。其实作者的选取很有特点,他以动写静,美景连动,同学们在想象一幅动态的画面的时候是不是更加具体形象呢?”通过教师这样的逐渐引导,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能够逐渐提高。
        2.3 削弱散文阅读的流程化
        随着新课标对高考与教育的改革,在语文散文阅读过程中,要去掉对散文阅读的流程化,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散文的美感之处,才能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加强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在散文阅读过程中,教师不要为学生预设题目,不能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否则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应该为他们创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
        2.4 创新评价方式,注重审美能力的评价
        教师除了在散文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和指导外,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应及时更新传统教学评价理念,将学生的散文审美能力视为评价的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散文阅读审美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及时加以改正,从而将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的散文阅读审美能力。譬如在学习《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篇散文时,引导学生对法国作家帕斯卡尔在写这篇散文时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其當时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学生的思考、回答过程来对学生的散文阅读审美能力做出全面了解与把握。同时,在后期评价和指导的过程中,也将学生本节课对文章提出的观点,以及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回答表现作为重要参考评价,以此来真正找出学生在散文阅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来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策略,不仅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轻松,也能够在此过程中进一步锻炼、提升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因此,在高中散文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丰富的知识、有效的技能,还应从各个角度来培养、拓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其语文综合学习、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孙伟.高中散文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策略.语文天地·高中版.2017
[2]李高林.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9
[3]翟海惠.关于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探讨.课外语文.上.2019
[4]冯莉.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的开展方法探讨.素质教育.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