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1期   作者:徐志怀 徐激勇
[导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摘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语文学习将陪伴着人的一生。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创设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悄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尤其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造性;思维能力;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的精髓在于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这种教育思想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多给学生提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为在面对学习中的某些问题时,能够开放性、多角度的思考,作出不同寻常的反应,并且思维方法、见解与众不同。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下面我就自己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有关发散性思维训练题进行训练。如学习了课文《起点之美》,课后的相关习题为:你能否再补充几个人生的“起点”,我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而是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分析,拓展延伸,当堂进行补充、交流,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充分展开联想,作出了如下补充:(一)某一次考试失败后,分析失误原因,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心态,迎头赶上。(二)事业上遭遇挫折后,决不气馁,重整旗鼓,让自己增强信心,重新振作。(三)在人生道路上不慎失足后,决心洗心革面,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这就是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自觉融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留给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课堂上巧妙地利用好课文后面的发散性思维训练题进行教学,既可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很好地让学生共创造性思维的成果,从而进一步激励学生们多项联想,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二、通过情节续写,内容扩写进行训练。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皇帝的性格进行合理想象:皇帝在游行大典完毕后会想些什么呢?又会做些什么呢?学生们有的想象皇帝受骗后恼羞成怒,于是下令捉拿两个骗子,可是两个骗子早已逃之夭夭。有的想象皇帝受骗后迁怒于小孩子,将他抓来并问他为什么要说真话,显得昏庸愚昧之至。有一名学生则想象皇帝因游行时没穿衣服而受了风寒,回宫后发烧求医,谁知医生仍然是这两个骗子乔装打扮的,骗子用锅底灰和野草屑做成几颗黑糊糊的药团,并说这是人世间少有的灵丹妙药,从而换得皇帝大量的金银珠宝,而皇帝服药后上吐下泻,令人捉拿骗子时,两个骗子早已逃得不见踪影,皇帝也一命呜呼了。再如要求学生为皇帝的大典进行创造性复述,扩展其故事情节,让学生放开手,大胆地去创造想象。又如学习了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之后,让学生设想一下,假如发了横财的于勒成为了一位百万富翁回到这一家人身边时,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将会如何,想象一下合理续写,让学生进行大胆而又合理的艺术再创作。经过这些灵活多变的多角度训练,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品中人物性格的理解,对人物性格进行充分再认识,而且使文章内容得到了再创造,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训练中就自然得到了培养。
        三、通过设置情境,对学生进行句子仿写,事例补写的训练。创造性思维可以改变语文教学中那种思维单一,内容贫乏的封闭现象,能够打开学生的思路,犹如源头活水一样,能够充分拓宽课堂教学的空间。为此,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经常根据具体情境多设计一些仿写、补写题来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走进古典诗词的天地,我们会感受到文人墨客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身处逆境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旷达情怀以及穿越时空的浩然正气。请你运用学过的作者和诗文进行仿写。


        例句: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折射出淡泊的人生志趣;
仿句:(一)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展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二)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了政治家的深重责任;(三)杜子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显露了兼济天下的情怀。
        例句: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
        仿句:(一)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哀婉的基调。(二)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吟唱,少一些低沉的咏叹。(三)人生如一局棋,应该多一些主动的出击,少一些消极的龟缩。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一)语文是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心驰神往。(二)语文是浩瀚无垠的大海,让人尽情遨游。(三)语文是美丽动听的歌,让人充满信心和希望。
        在仿写训练的同时,还可以采取补写事例的方式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有一段用概括举例的方法进行论证,即用典型化的手法论证正面论点,由衷地发出对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赞颂。“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请补写出具体事例。再如《谈骨气》一文中作者用了三个事例分别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三个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观点,可以要求学生从这三个角度各补充一个事例,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又可以丰富他们的文化积累,可谓一举两得。
        四、通过话题作文进行训练。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命题,它以开放性、多样性、灵活性等优点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它将越来越成为中考中用得较多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由于它只提供了一个话题,只求作文与话题相关,所以,写作时比一般的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自由度要大得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多项立意。如以“门”为例,“门”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也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要根据自己对“门”的观察和体验进行选材和构思,作文时要扣住“门”这个话题,可写的方面很多:介绍门的有关知识,如门的起源、种类、功用等;揭露社会上拉关系,走后门的不正之风;谈自己对敞开国门,面向世界的看法等。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引导学生立足话题,多项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结语:鼓励学生突破束缚,独辟蹊径,大胆求异。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要求学生不要满足于课本或教师的现成结论,而要敢于大胆突破旧思想,旧观念,要有与众不同的观点、看法或结论。如在讲解“东施效颦”这一成语时,可以启发引导学生,模仿也是一种学习,一种追求,我们学习人家的东西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经过这样的点拨,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学生们可能认识到东施效颦体现了东施对美好事物的大胆追求,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也需要东施这种大胆追求美的精神和勇气。另外,平时遇到“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等成语或一些谚语等,也可以要求学生对它们的理解大胆质疑,换个角度去思考,这样,同中求异,异中求新,能有力的促进并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