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对《药物分析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结果显示: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让师生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药物分析技术;翻转课堂;填鸭式;组学。
Abstract: Through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of "drug analysis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teaching method is conducive to keep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a happy mood; it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in learning; it is also conducive to improv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 words: Drug analysis technology; Flipped Classroom; Spoon feeding; Take turns.
翻转课堂是基于教育外界的Gartner技术炒作周期曲线(Hype Cycle)而发明的一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1],它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利用视屏、微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从新编排课堂授课的角色和顺序,使得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深受学生、老师欢迎。但这种教学模式能否适用于相对网络和设备不健全,视频、微课资源比较匮乏的中职教学有待研究,本次选取中职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技术》这门课程,按翻转课堂的思维与原理进行对教学进行重新编排,虽属于微创新,但结果证明,翻转课堂适用于中职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技术》的教学,尤其是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方面表现出了积极意义。
1、药物分析学在药学专业的地位
药物分析技术起源于药物分析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核心学科,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药品质量意识和相应基本技能,能够胜任药品生产、供应、使用和监督管理过程中分析检验工作,并解决药品质量问题[2]。主要阐述药品质量标准和药物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分析方法。在2019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3],科目一第十章和十一章全面覆盖药物分析技术的知识;2019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药学(士)考试大纲中,基础知识的第七章也全面覆盖了这门学科,考试分值占比约为单科的30%;中等职业学校医学类专业教学标准中,药物分析学属于药学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学好这门课程,可以为药厂、医药企业、药学研究、检验机构,医院药学等部门服务。
2、学情分析
2.1授课对象。中职药剂专业,已经学习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等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的二年级学生。
2.2 学生特点。学生平均年龄17岁,女生44名,男生7名,男女比约为1:6.3,为典型“女生班”。
2.3 教材选择。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10月第一版《药物分析技术》。
3、翻转课堂教学安排
3.1课堂阶段与范围。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分为传统模式授课阶段(第一阶段)和翻转模式授课阶段(第二阶段),传统模式授课阶段包括绪论、药物鉴别技术、药物杂质检查技术、药物含量测定技术、药物制剂分析技术等教材前五章内容,翻转模式授课阶段为教材第六章典型药物分析技术内容。
3.2授课方式。第一阶段授课,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一是为后面翻转式教学打基础,二是将两种教学模式形成对比。具体为:45分钟为一授课单元,老师课堂授课并安排作业,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进行教学效果的验证。
第二阶段采用翻转课堂模式。以135分钟为一个授课单元,具体安排见表1。
表1 翻转课堂安排表
.png)
3.3 教学过程。
3.3.1分组。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学生分为5个学习互助小组,每个组10人,形成学习互助小组,组员轮流代表全组回答或评价课堂考核问题,得分共享。
3.3.2 授课单元。根据教材内容,一个小节为一个授课单元,部分复杂内容设置为2个授课单元。本章共有7节,44页,共设置10个授课单元,具体见表2。
表2 授课内容与问题安排表
.png)
3.3.3座位调整。为便于相互学习和讨论,将教室分成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每个小组实现抽签决定学习区域,学生按小组进行圈坐。
3.3.4 组长的设置。采用轮流循环的方式,每位组员都有一次担当组长的机会,代表小组回答课堂考核问题或者评判其他组所答案。
3.3.5 考核问题的设定。按照教学的内容,一个教学单元共设置2个问题,详见表2,一个小组回答其中一个,另外的组对回答内容进行评定和补充。例如,今天是第一组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第二组就对第一组所回答的问题进行评定或补充,第三组对第二组的回答情况进行评定和补充。第四组回答第二个问题,第五组对第四组的答案进行评价和补充,循环类推。最后由老师根据回答情况进行评分。考核问题以课堂活动问题为主,开放性设置,具有现实价值,需规避课后习题。答案的获取,应该按照老师所制定的内容进行知识迁移,学生只要课堂认真学习和听课,并分析老师所制定的范围就能寻找到答案,避免摸不着头脑。
4、结果验证。
4.1 学生接受程度验证
为了验证学生对授课方法的接受程度,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主要内容见表3,然后收集整理。
表3 《药物分析技术》翻转式课堂调查问卷表
.png)
发起投票24小时后,总计46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投票,占全班总人数的70%,结果汇总见表4。结果显示:对于新的上课模式,超过90%的学生满意;在学习兴趣培养、心情愉悦程度、主动性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培养都受到学生好评。
表4 调查问卷汇总表
4.2学生学习效果验证
4.2.1课堂考核。每次随堂测试,共计10分,其中专业能力7分,综合素质占3分。学生认真研究教材相关内容,并将知识迁移到具体问题上,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重点考核学生团结协助和语言表达等能力,10次随堂测试成绩统计汇总见表5。结果表明:如果按照100分为衡量标准的,每一个组的成绩均达到及格线,通过对每次成绩的分析还发现,得分呈现出螺旋式上升,有的小组在第三次随堂测试的过程中获得满分,然后又回落,又过了三次后再次获得满分,又回落,这种螺旋样的变化显示出不同的回答者回答的情况还是有很大差距,但与第一次相比,均有提升。
表5课堂考核成绩统计表
.png)
4.2.2期末考试。闭卷考试,100分制。成绩分布统计情况见表6。从期末成绩上看来,需要补考的学生人数为3人,仅占试验学生的5%,远低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成绩。如果考虑到平时成绩的话,这3名学生是可以及格的。
表6 期末成绩分布情况表
.png)
5、讨论
5.1 通过3次的教学实践,在课堂表现上第二阶段的翻转式教学明显优于第一阶段的传统式教学。超过90%的学生不愿意也不希望老师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5.2,学习小组为得到考核准备环节的高分,组员对考核问题进行分解,然后分工查阅教程和所提供的资料,最后组合形成答案。一些善于表达的同学对不善于表达或者成绩较差的组员展开帮助,促使其在回答的时候条例清楚,形成了群学和组学同步提高的局面。
5.3组与组之间因为相互竞争,迫使学生认真的去学习,课堂面貌也焕然一新,基本杜绝上课睡觉、走神、耍手机等不良现象。
5.4采用1:1:1的授课安排模式,虽然各个阶段的教学重点和任务不同,但是应该是一个整体,这就要求在教学安排上三节课必须连贯,否则将会导致学生不能适应,因此本课题必须取得教务部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容梅,彭雪红.翻转课堂的历史、现状及实践策略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第342期.2015(7):108
[2]王艳秋,药物分析技术[M](第二版).科学出版社.北京:2015(12):1。
[3]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考试大纲.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制定.-7版.-北京.2016(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