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地进行着。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设置,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包括动手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以下本文主要是浅谈小学美术课的以趣促教——以手工课教学为例。
【关键词】小学美术;手工制作;学习兴趣
在新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小学美术教材融入了一些手工课相关的教学内容,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同绘画课和欣赏课相较,手工课对学生来说更具有吸引性、直观性和灵活性,更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青睐。那么,如何将美术课上好,并且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造力和审美力呢?本文将从兴趣的角度阐释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以手工课为兴趣切入点,培养小学生美术课的学习积极性。
一、积极引导,寻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去学习和探究。小学美术课首先要让学生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动手、探究的欲望。美术教学本应像一种快乐的游戏,教师要不断尝试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快乐和新奇中学会感受,而不是拘泥于常规。
为了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美术课来,教师往往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参与度,使其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得以充足的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寻找兴趣,主要从以下两点着手:首先是从材料中找兴趣。这里主要包括手工课常用工具,如手工剪刀、胶棒、双面胶或透明胶等;还包括彩色卡纸、吹塑纸、超轻黏土等。因为小学生有爱摆弄的天性,所以当看到这些物件时,他们会异常兴奋,由此来引导他们寻找兴趣点。其次是在实践中找兴趣。有些东西仅仅依靠观察是发现不到其中乐趣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欣喜与快乐。
二、贴近实际,激发兴趣。
小学美术课不能对着教材或教参上照本宣读,这样只会打磨掉学生的学习兴趣。其课程设置应该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学生的见识,教师可以在美术课中加入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环节和活动,比如手工课的开设和推行,这对于小学生是异常重要和必要的。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教师在教学内容和题材的创作上有合理选择,注重贴合实际,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相一致。
例如在教授《装饰瓶》一课时,我就地取材,用废旧饮料瓶、易拉罐等,做了几个精美的装饰瓶样品,上课时变戏法似的出示给学生看。当学生发现这些生活中常见但又经常被废弃掉的东西,可以加工创造成如此精致的作品时,难免会异常惊讶和崇拜,兴趣也与此产生。在此时即可告诉学生,要想做出好的花瓶,就要多动脑思考,想出与众不同的装饰造型来。根据学生的特点,可采用小组内合作,直到做出最后的成品,真是其乐融融。这节课的流程完全一改传统手工课教学常规,并非老师教一步,学生跟着学一步的方式。
这样一来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同上也营造了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注重实践,体验乐趣。?
小学美术课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实践,在实践中体验乐趣。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采用启发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充分体现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和好动的性格特征,在实际教学时,倘若仅仅依靠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是不会有好成效的。注重实践不仅可以让学生习得和巩固所学的美术知识,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锻炼了其动手实践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手工课时,教师也要多多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自我尝试,注重实践第一的教学原则。教师要注重将多种创新求异的教法运用其中,从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学层次分明。只有在不断地实践中,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并尝试各种方法去解决它。如《远古的动物朋友》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了解远古时代曾经出现过哪些动物,它们的形态和生活习性是怎样的,外形特征如何。评比时,对制作的好作品及时表扬,有利于增进学生的信心。对学生手工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改正,要不断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同时,我将自己事先做好的若干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制作出更多的自己喜爱的作品,以此来激发学生手工制作的欲望,巩固学生劳动成果。总而言之,只要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在手工课教学中,就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这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完成教学任务。?
四、潜移默化,培养情趣。?
提高小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还要注重对其审美情趣、美术学习情趣等方面的培养,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可否认,绘画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美术授课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习得绘画技巧,还可以将所学绘画知识应用到手工制作中去,这样也恰巧可以使其所学的绘画知识得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采取绘画与手工相结合的形式是非常常见和方便可行的,大多数手工制作的材料是纸或者废弃物品。这种废物再利用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宣传了环保意识,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平时的备课和选材时要多多发挥创意,只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想多思,制作所需的材料也就迎刃而解了。要想获得赏心悦目的作品,在制作时要注重考究设计的构图、造型和色彩方面的美感。让学生由感受到的美感而产生对美的向往,让美真的发生,利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总之,增强小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要在学习兴趣入手,通过有趣的手工课教学,无形中的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提倡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将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在美术教学中贯彻实行。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找寻小学美术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趣促教,不仅仅体现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在其他方面也同样适用。因此,教师要注重兴趣的引导,重视兴趣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梅花. 浅谈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模式[J]. 2003(1).
【2】张海峰. 浅谈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以兴趣促进教学[J]. 2013(4):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