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飞速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绝大多数体力活动也被机器所取代;儿时的身体游戏活动,也被电子设备所充斥代替。在这样的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人们在一天之内,可以不用摆臂一次;一周内可以不用把自己的身体腾空一次(跳跃);一个月以内心率不能达到过100次/分钟,一年之内可以不用搬运20Kg的重物。|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学习兴趣
而今,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体力活动或身体活动明显减少,心理压力明显增大,身体已经远离了体力活动。久坐,肥胖,近视增多。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下降,肢体的协调能力变差。
据统计,我们国家作为新兴的经济体,青少年和儿童的身体素质在十八年来下降了45%,成为了身体素质下降最快的国家。2010年国家体质监测公报发现:7-18岁学生肥胖率持续增长,高达30.58%,高中阶段的近视高达79.25%,爆发力、耐力进一步下降。校园猝死增多。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和实情,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而缺乏有效的、科学的锻炼,是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
现今,我们的体育教学课程,大致有这些问题:
一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规模的引入了游戏教学,游戏充斥着整个教学过程。好似没有游戏,学生就不进行体育活动,教师就不能调动学生参与,这节课就是不是一堂好课。教师也是穷尽其智力来挖掘游戏的方式,而不是挖掘体育的技能或使学生达到应有的身体活动,比如练习的强度,密度,心率,爆发力,耐力等。
过度的游戏化,使得我们的身体得不到充分的锻炼而素质下降。
二是为了过度保护学生不受伤甚至唯恐担责而砍掉一些“比较危险“的体育活动。比如,大强度的中长跑搞得少了;前滚翻后滚翻特别是鱼跃前滚翻唯恐伤着学生颈椎,也是少以到我们的日常体育教学中;单双杠由于其危险系数高也基本上在日常体育教学活动中消失……
这些在生活中可以保护我们身体的技巧和能力,正在逐步的消失。
三是被学校其他学科或事务随意挤占。
在期末复习阶段,体育也是被挤占得最多的学科之一,因为不“考试“,所以要为语文、数学等“重要的学科”腾出复习时间,这也导致学生锻炼时间严重不足。特别是在高三阶段,体育课更是成为学生的一项奢望。
一些教研活动,也常常挤占体育课来进行。
凡此种种,其实都是我们重“文”轻“武”的思想在作怪,偏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教育,轻视了身体的发展。
身体是做好各项工作或学习的最基本的物理实体!
俗话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是的,身体素质的增强,必须从娃娃、从小学开始抓起。柔韧性、协调性、爆发力、耐力、上下肢力量等,都需要教师每一堂课的认真落实,持之以恒。
因此,要上好体育课,首先要引起学校,甚至更部门的高度重视。把学生体育锻炼放到重要的位置。再则,由于这是类“容易受伤”的课,更就要取得学校和上级部门的谅解,为体育教师打造一个“轻装上阵”的思想环境,让体育教师“敢于”上那些“危险课”。只要体育活动过程中,做到充分的活动和准备以及防范,也能最大限度的“防患于未然”,避免因噎废食而丢掉一些学生应该上的体育项目。
第二,体育教师要理直气壮的上课,敢于守住自己的阵地,守住自己的体育课,把体育课的时间还给学生。虽然不是学生的考试项目,但身体不锻炼好,将来可能就是“废品”。实际上,体育运动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发展,对幼儿园同年龄的孩子的研究证明,能够自由活动的孩子比很少活动的孩子懂得更多的词汇,并且词汇运用得也更准确。教婴儿学习游泳的实验也表明,学会游泳比学会走路还早的儿童,智力发展都超过了那些在同龄时未学游泳的孩子。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但都说明了一个现象:体育锻炼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促进学习!
第三,体育教师不能一味的为提高学生的兴趣而过多的去“开发”游戏,本末倒置,把锻炼搞成了娱乐。体育课,应当回归到体育锻炼上轨道上来,锻炼甚至是训练,肯定是很辛苦的,肯定是要流汗水的,只有这样,才能收获一个健康的体魄。基础的力量练习,柔韧练习,耐力练习,内部心肺等器官功能的练习,也都是必须要坚持的,不能因为学生有一点点的累就减量或停止。
因此,我们的体育课,体育教师就是要大胆的上好每一堂体育课,让学生流汗而得到充分的锻炼,即使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高兴快乐,但,今后,学生会有收获的。
为了国民体质健康,我们必须行动起来!扎扎实实的让每一个孩子在每一堂体育课上都得到扎扎实实锻炼。
参考文献:
【1】纪旭明.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4期):174-175.
【2】杨佳.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J]. 时代教育, 2016(20):241-241.
【3】赵九月.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创新[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5(9):29.
【4】王琛.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3(11):21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