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木工程施工中裂缝处理策略分析 王梓聪

发表时间:2020/5/18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4期   作者:王梓聪
[导读]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渐增多。而所有的基础建设离不开土木工程施工,因此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山东金城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渐增多。而所有的基础建设离不开土木工程施工,因此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引起质量问题的更多因素当属裂缝问题了,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成为确保施工质量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裂缝处理;策略分析
        1 土木工程当中出现裂缝的类型
        1.1 塑性沉降型裂缝
        在正常情况下,混凝土骨料自身会发生沉降作用,而塑性沉降型的裂缝就是在混凝土骨料自身沉降过程中受到阻碍形成的裂缝,同时这也是引发塑性沉降型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后,混凝土无法实现瞬间凝固,在达到完成凝固的时间内这段时间里,混凝土还是塑性状态的模式在慢慢凝固,这个状态里很容易出现骨料沉降产生阻碍形成塑性沉降型裂缝。
        1.2 塑性收缩性裂缝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常出现的一种裂缝类型就是塑性收缩型,之所以出现这种裂缝是由于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过于快速蒸发而导致的,这种收缩型裂缝一般在混凝土表面出现,并且由于导致水分快速蒸发的原因有很多,所以这种塑性收缩性裂缝也是土木工程中处理较为麻烦的一种。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表明,相比较塑性沉降型裂缝而言,塑性收缩型裂缝会出现的较晚一些,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后的五个小时之内都有可能出现塑性收缩型裂缝。也就是说如果在这个阶段是环境因素变化较大,导致混凝土表面的水分会加快蒸发的速度,这时候就有可能引发塑性收缩型裂缝问题,影响施工质量。
        1.3 地基冻胀型裂缝
        土木工程是一种易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的施工工程,同时,温度较低也是产生工程施工裂缝的一种常见因素。这是由于外界环境温度低使得地基土的温度变得很低进而产生裂缝。普遍情况下,一旦地基土的表层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时,地基土的内部水分因为低温的原因凝结成冰,凝结形成的冰会使体积增大,而原本合适的地基土就会随着含水体积的增大而膨胀,这种膨胀产生的必然性结果就是地基土的上部产生冻胀型裂缝。特别是在一些寒冷冰冻地区,冬季气候较低或者常年温度寒冷,在这些环境温度低的地区进行土木工程的施工时,要根据具体气温因素及环境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否则一定会出现地基冻胀型的裂缝使得工程无法正常进行。
        2 土木工程施工中裂缝的产生原因
        2.1 混凝土材料的质量
        混凝土是一种多种建筑原料混合在一起的建筑材料,因此他作为一种混合材料,也有多种材料的混合性质。不同物料加入的含量不同,就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不同。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有水泥、砂石、水和一些添加剂。在施工场地,混凝土难以得到合理的保存,通常是在户外进行存放,所以周边环境的气候条件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如果环境过于潮湿,那么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可能达不到施工标准。
        2.2 混凝土材料的搅拌过程
        在开始施工工作之前,要先制作混凝土。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搅拌物料是一项重要步骤。在进行搅拌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进行搅拌或者说没有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搅拌操作,那么可能无法制作出质量合格的混凝土材料,也就直接影响到浇筑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如果搅拌时间不符合操作标准,同样会导致混凝土材料的搅拌质量。
        2.3 混凝土材料的作用力作用
        在进行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容易受到不同作用力的影响形成不同的裂隙。因为这些拉力作用形成的裂隙被称为载荷裂隙。由于这几种不可控的拉力作用造成的裂隙也会影响到混凝土材料的整体质量。


        2.4 混凝土在运输中的影响因素
        混凝土材料在运输过程中,难以避免是运输车辆的颠簸问题。所以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材料很容易产生结构松散的问题。因此在对混凝土材料进行保养性操作时,要注意在混凝土上铺盖覆盖物,防止受到外界环境的不良因素影响,如果没有及时将混凝土材料密封起来,很有可能会造成因为内外湿度不均衡而产生的裂缝。同时如果外界环境过于燥热,可能会造成混凝土材料的干缩现象。
        2.5 钢筋锈蚀
        在土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钢筋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钢筋虽然不易变形,但是如果在储存方面不做好相应措施,也会导致性能的变化。例如如果在室外环境中安置钢筋,又不做好防护措施,很可能会破坏钢筋的氧化膜。当进行浇筑工作时,钢筋直接和混凝土接触,钢筋中的铁和混凝土中的氧和水分产生氧化反应,就会对混凝土材料产生影响,直接对混凝土材料造成腐蚀,同时会导致混凝土材料发生膨胀现象,导致混凝土材料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材料的质量。
        3 土木工程中裂缝的处理措施
        3.1 保证混凝土配比的合理性
        混凝土结构中的骨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如果骨料的吸收率很大,干缩性就会增加,当所使用的骨料粒径相对较大时,级配上也相对较强,通过减少混凝土水泥浆用量,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干缩性。干缩性强的骨料就会加速混凝土的凝固速度,凝固速度加快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大量裂缝。所以,可以根据骨料的实际情况,加入一定数量的煤灰。加入煤灰可以减少水泥的用量,减少水泥用量就可以降低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的水热化和体积收缩现象。不断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还可以节约成本。另外加入一定比例的减水剂,可以提高混凝土可泵性,可以有效控制泌水现象发生。混凝土的配比应该严格按照土木工程中对混凝土结构的要求来进行配比,除此之外,还应该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综合研究,调整好混凝土的配比比例,减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现象。
        3.2 控制原材料质量
        土木工程中的建筑材料的质量是确保施工质量的根本,必须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才能确保土木工程的质量。在选择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过程中,不能只顾节约成本而选择品质低劣的混凝土原材料,要选择符合实际工程要求的混凝土原材料。在对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泥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以外还要对其他的一些比如沙、石子等材料进行质量上的严格控制,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如果忽略了其中一种原材料的质量,就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现象发生,严重影响土木工程的质量。
        3.3 加强对浇筑过程的控制
        混凝土结构的浇筑过程中,必须要细致严谨,控制好浇筑时间和浇筑范围。一旦在浇筑过程中有裂缝现象发生,应该及时的调整混凝土的调配比例和研究一些容易产生裂缝的原因,并且及时找出原因加以解决,防止裂缝问题严重化。受地球引力的影响,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会不断的收缩下沉,所以,在浇筑过程中,振捣工作一定要到位,防止混凝土因为振捣不到位,出现空隙,在凝固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裂缝,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以后的24小时内,其表面不能受力,防止没有完成凝固的混凝土结构在运动过程中出现震荡而使混凝土结构发生松懈,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3.4 混凝土的养护
        水泥的水化作用是混凝土结构凝固过程中的关键,所以,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很好的保证温度和湿度,如果温度达不到施工要求,必须要利用辅助手段来确保水泥的水化作用的顺利进行。要确保混凝土结构没有裂缝或者裂缝较少,混凝土结构的养护过程非常关键,有自然养护和蒸汽养护两种,具体选择哪种养护形式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养护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混凝土结构的凝固过程中防止水分蒸发过快造成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烧坏了混凝土内部结构。
        4 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深入了解混凝土材料产生裂缝的原因,才能根据原因对症下药,对裂缝进行有效的修补措施,降低裂缝对于土木工程整体质量的影响,促进土木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土木工程建设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俊福.工程施工中裂缝处理策略的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1):104-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