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5/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4期   作者:范存斌
[导读] 我国著名英语专家张正东教授说过:阅读可以矫正听;阅读可以引导说,
        摘要:我国著名英语专家张正东教授说过:阅读可以矫正听;阅读可以引导说,充实说;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范型,启动写作;阅读可以增长语用、文化知识,促进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培养其推断能力。由此可见,阅读既是主要的输入内容,又是主要的输入渠道,还是用的最多的具体办法。阅读也是培养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综合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英语阅读,理解,掌握,综合运用
        在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义务教育阶段应该达到的读的技能有了更精辟的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这足以说明在英语教学中应加强英语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英语阅读整体教学成为外语教学的新模式。它要求每节课都要把文本当作整体来教,但每节课应各有所侧重,或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 或对语言结构进行综合运用,或对段落篇章进行分析等,而且都要密切结合文本整体,把文本内容和篇章结构放在突出的地位, 做到整体教、整体学,使学生把握文本的结构、脉络层次,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方式完善其内在的语言学习机制, 实现任务目标,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方法,让学生自然地进入用英语思维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自学英语的能力。
        英语文本整体性教学作为一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既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是这样做的:
        一、初读:激发动机,整体理解,弄清作者思路。
        初读,是学生第一次感知材料。在教授文本之前,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文本,了解文本大意,初步理解文本的语言材料,为文本的教学做准备。课堂上,教师应根据文本的特点,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尽快熟悉话题。教师用学过的语言材料简单介绍全文的故事情节、人物、时间、思想内容等,引发学生阅读全文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读,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大意。 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首先,从整篇文章中找出几个或十几个影响读懂文本大意的词和词组,用学过的语法和词语连成几句话,让学生读,目的是让学生记住这些词和词组。
        其次,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文本阅读,了解文本的主题以及有关的事件、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进行预测内容,猜测词汇,能对这些要求做出真伪判断,让学生自学完一篇文本后,判断正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
        二、细读:局部侧重,强化情景,理解重点内容。
        分层次、有重点、有步骤的处理文本中的词语重点与难点,逐渐掌握各段落细节、段落大意、情节发展、人物分析等。从整篇文本角度处理局部, 局部教学离不开整篇文本,局部仍然服务于整体,以便于更透彻、更全面的理解文本。
        第三遍自学阅读。要求学生首先认识文中的生词,了解每个段落主要讲了什么,并能快速地从文中找出老师提问的问题的答案。 如:要求学生认识文本中的生词,了解文本各段落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在老师讲解各段时对提出的问题,能准确从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然后要求认识其余生词,了解整篇文本的情节,读后做涉及文本细节的阅读理解题,再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熟悉生词,提出不懂的语言或语法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答疑,答疑之后,要求学生做与所提问题相当的习题。
        在后续地学习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认读、略读、跳读等阅读技巧,并让学生能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标图、连线、填表、排序、补全信息等,能为文本选择或添加标题,让学生能够边阅读文本并且通过推理帮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文本大意及情节的发展,形成对整篇文本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精读:整体掌握,品味语感,欣赏文本精华。
        理解是为了掌握,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掌握。然后通过各种实践练习,让学生掌握整篇文本的知识结构体系,进一步熟悉掌握整篇文本的内容。
        把握理解了整篇文本,教师再根据文本的内容去拓展延伸,既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造与发散思维,又加深了学生对教材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应注意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要努力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宽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中外人民的友谊,从而使学生从中学会认识世界的方法。
        四、巩固:加强复习,综合运用,提高阅读技巧。
        在熟练把握理解整篇文本的所有语言要素之后,继续组织综合性的听、说、读、写、译等训练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毕业后仍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瘸子英语”的现象。
        这也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完每一篇文本后,应检查学生对文本的掌握程度,了解其学习效果,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英语学习贵在复习,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才能巩固记忆,熟练掌握,才能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的地步。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选用切实可行的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巩固提升。
        我们可给学生列出所学知识点、联系点对应的思维导图等,让学生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文本、缩写或改写文本、续写故事等,或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一步让学生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技能。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采取整体性的阅读教学方法,不但培养了学生英语整体阅读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语感,也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和运用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从而形成自然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也促进了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顾金龙.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及实践[J]. 青春岁月, 2010(24):124-124.
        [2]佟良.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2).
        [3]冯雯.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天水师范学院.
        [4]李少锋;唐淑贞;.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C]// 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