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历史时空观念有效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5/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4期   作者:陈艳楠
[导读] 历史核心素养是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核心素养,它是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素养及能力,
        摘要:历史核心素养是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核心素养,它是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素养及能力,可以反映学生的历史知识能力、历史知识学习方法、历史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而时空观念则是历史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学生学好历史的关键要素。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实际上都是处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
关键词:析初中历史;时空观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TU102.5            文献标识码:B
引言
        时空观念是指将历史史实置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和理解的观念。而对时空观念的把握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忽略的一个问题。在传统课堂上,学生记忆大量的孤立史实,不能将历史史实放到特定的历史时空中理解,往往在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中纠缠不清,张冠李戴。
1初中生时空观念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侧重知识讲解,忽视历史场景
        历史包含对过去事件的现代认知。教师如果不能利用多种教学方式重建历史场景,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剖析、重现或推演,教学时就容易陷入知识讲解的怪圈,致使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印象就是死记硬背。
        1.2教师机械使用教材,整合意识不强
        统编初中历史教材以时序为基本框架,展现人类社会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在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中,呈现具体、生动的史实,使学生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的演变[1]。
        1.3学生历史空间概念较弱
        历史学科是人文学科,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以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但在现有的应试模式下,重知识的行为影响着学生历史空间概念的学习。很多学生误认为初中历史学习只需要掌握人物、时间、地点,对单一史实的事件模糊记忆多于具体记忆。学生往往能从客观题目中选出正确的概念选项,却不能具体描述涉及的史实,更谈不上关联不同领域的发展。历史时间的模糊记忆,导致学生的历史空间概念更加模糊[2]。
2培养初中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有效教学策略
        2.1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自主探究教学策略
        自主探究是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进行探究学习的有效方式,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要站在核心素养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则可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主动地通过有效的方式来探索历史知识,抓住时空要素来构建相应的历史知识结构。
        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不多,北方人口大批地向着南部迁移,也带去了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宋时期南部地区的农业、手工业都很繁荣,尤其是在商业发展方面,市镇发展、海外贸易、纸币出现等等现象都彰显了南部比北部更繁荣的景象。如临安和开封已经成为了两宋时期的最大城市,海外贸易的大商港也设置在广州与泉州,还有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这一经济重心南移直到南宋时期最后完成了,当时中央的财政收入多数都源自南方。通过这样的自主探究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对于培养其时空观念具有积极的意义[3]。
        2.2利用图片史料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史料是可以丰富学生学习资源的有效内容,而图片史料则是史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于直观教学,让学生更有效地将历史要素进行联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如在部编版初中历史《秦统一中国》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秦灭六国示意图》这一图片史料,让学生能够从时空的角度直观地感受与理解秦国灭六国的历史事实。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善于使用图片史料来解决一些历史知识问题,则可让学生将《秦灭六国示意图》和《秦朝形势图》进行对比,可让学生懂得理解图片史料中的图例方面的正确使用,我们能够从中得到许多的历史信息。比如我们可以捕捉“秦都”“秦疆域四至”“郡县制”“水利工程灵渠”“秦长城”等重要的信息,进而抓住这些信息来了解与其相关的更多历史内容,从而扩充学生的历史知识结构,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时空观念。
        2.3通过趣味情境创设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以往的历史教学都具有比较明显的枯燥性特点,因此不少学生都渐渐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丧失学习积极性,导致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低效化的发展状态。而如今教师要在核心素养的理念指导之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同样需要克服上述问题。为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可以采取比较趣味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在比较愉悦的情绪状态下,更好地感受历史知识的学习乐趣。
        如在部编版初中历史《五四运动》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当时学生游行的具体路线,则可在这一历史上的游行路线方面加入一些细节内容,让学生在对这一事件的时空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一定的趣味性。如教师可在课堂上为学生用语言来描述:“当游行的学生经过了外国使馆区的时候,却因为当日是星期日,所以公使没有上班,于是游行的学生借巡捕的手递交了一份说贴,只是这个巡捕几次都没有答应。你们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年代还没有柏油路和水泥路,脚下踏的一直都是泥土路,这三千多名游行的学生在天气闷热的情况下,可想而知是什么心情,你们呢?会有类似的心情吗?”通过这样故事化的语言来引导学生走进这节课的教学情境之中,这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这一历史事件的时空范畴,让学生将能够根据具体的知识来构成相应的历史事件,同时又可把相应的事件组成一个年代,慢慢就会形成一个历史总貌,这可促使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
结语
        总之,教师应努力开展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经历中记忆历史时间;开展技巧式教学,让学生在巧妙的学习中增强记忆能力;开展对比式教学,让学生在挖掘差异中掌握地理位置,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搭建历史构架,形成历史意识,让学生用发展、联系的眼光来认识历史、思考历史,最终实现历史时空观念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陆艳.初中历史时空观念有效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9(02):48-49.
[2]指向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案例·历史篇[J].基础教育课程,2018(14):6.
[3]侯飞飞.高中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