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的教学现状浅析及解决对策

发表时间:2020/5/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4期   作者: 邓和佳
[导读] 本文就对初中历史教学不重视,教学内容保守,教学方式保守,教育目的单一的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提供几点相关的解决措施。
        摘要:本文就对初中历史教学不重视,教学内容保守,教学方式保守,教育目的单一的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提供几点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现状 对策
        一、引言:
        随着当下课程的不断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教育的理念,教育方向以及成绩方面上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是在一些方面上仍旧限制着初中历史教育的开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确保初中历史科目课程教学的质量,应根据不同初中学校历史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清楚的了解其共性弊端,为后期制定合理的改善措施做铺垫。 [1]
        1.初中历史教学不被重视。
        初中教学课程中对语数英三门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历史课程的教学,以至于历史课程的教学处于一个弱势状态。这对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积极性和制定长远的历史课程教育目标有很不利的影响,更会致使历史课程教学的质量下降。
        2.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保守。
        就岳麓版历史教材而言,它由中国近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古代史着三大内容构成。虽然在一些模块设计上别出心裁,但是仔细去品读就会发现内容不新颖,并且过于保守。比如政治,经济,文化都与历史密切相关,虽然说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但是教材主要探讨的是专制到民主等的政治制度的改革,为什么不能在适当程度上探讨一些经济史的变迁呢?这对启蒙学生理解社会经济产生和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也能一定意义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初中历史教学的方式保守。
        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走向讲台,年轻的生命为学校带去了更多的活力。理应在课堂上的气氛会更加的活跃,更加的积极。但不然,年轻的历史讲师并没有资历更丰富的前辈们的经验,他们只会带去一时的新鲜感,等这份新鲜感一过学生们便开始乏味。教学经验的不足会使年轻老师更加的照本宣科,使自己的教学任务维持在一个最低水平但又最安全的度上。就会导致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降低,同时教育质量也会下滑。而且,现在最普遍的教学方式是将历史课程构成一个考试框架,老师要求学生诵读,学生就死读硬背。历史是记载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如此宏大的内容是很难去不加理解就能记忆,而且这不仅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就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提出几点措施:
        1.提升初中学校对历史这门学科的重视。
        初中学校给历史课程的安排过少,应该适量的增加一些历史课程,保证一定的学习历史的时间。

此处并没有绝对的要求初中学校给历史课程的时间安排要过于语数英课程的时间安排,只是给予历史课程合适的学习时间。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能够使人通达的,一定的历史积累是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并且为语文写作带来更丰富的例子;历史是通古今的,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历史,联系上下的历史时间段推测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利于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历史能使学生博古知今,使学生有更加宽广的眼界,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
        2.激发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
        首先需要更新历史教材的内容,初中历史教学虽然不需要学生过于研究性的学习历史,但是最基础的需要启蒙初中的学生,让他们对历史这门学科有不一样的认识。历史是由一个个大故事套着一个个小故事而组成,所以在历史教材的编制上可以更加的故事性。将历史事件故事化会更有利于记忆,也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借鉴《鉴略》一书中的语言,四字韵歌,易懂易记。
        其次,年轻教师应该更加多的练习课堂讲学,对课程教学加一些主观的设计。比如在第二单元早期国家中有关于夏朝,商朝,西周和青铜器的内容,老师就可以借传统动画片《哪吒》来给学生们介绍,在第五单元魏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与区域开发中可以借电影《赤壁》来引出自己的讲学内容,或是与学生一起讨论一部电影或故事性的历史书籍,找出电影或书中不符合真正的历史的事件等。这样就会将历史的教学与学生联系起来,增加了学生们的自主思考能力,也拉进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距离。如此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达到长期教学的目的。
        初中学校的历史教学仍然局限在校园这一空间里,这就大大的限制了学生们的想象空间。历史与生活密不可分,教材第二课就安排了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可见拉近学生们的生活与历史的距离,会使学生们对历史的认知更进一步,同时也会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和当地的博物馆合作,开展一些能够让学生讲出历史,看见历史的教学活动。
        3.深化历史教学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建立在学生活动和需要的基础之上;教育目的应该有助与学生合作;教育目的应该使具体的,直接的。根据这种标准和特征,杜威批判了教育的外在目的,他认为从外部为教育寻找目的是有害的,因为外在目的是固定的,呆板的,不能激发智慧和维持更自由,更平衡的活动,这个目的妨碍个人自己的常识,这个目的就是有害的。” [2]所以在教学目的上应该更加自主性,不能妨碍到学生个人,需要在一定程度给予学生思想上的自由,以激发学生智慧为目的,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总结:在不断改革发展的教学理念中,各个初中学校需要重视历史课程的教学。历史的发展过程是趋于上升,从学习历史这一门学科可以是学生丰富知识,通达明理,增加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周晓明. 试论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J]. 学周刊, 2017(1):30-31.
        2.陈美莉. 新形势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索[J]. 都市家教月刊, 2017(5):67-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