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我国教学的重点,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培养核心素养是很关键的,初中地理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很多,包括基础的地理知识点、看地图、识地图的能力等。所以教师要把核心素养落实在日常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受益一生。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一、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指的是什么
地理核心素养制度的就是学生通过地理学习之后拥有健康心理、稳固的地理知识、技能等。它包括总综合思维、地理的时间能力等,让初中生通过地理核心素质的培养能够用地理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二、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特点
1.需要坚持学习
初中地理的核心素养,并不是一夜之间或者能够快速拥有的,需要学生坚持学习、不断地研究、发现,慢慢对地理进行了解。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不同阶段学生对核心素养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课程要求来决定核心素养培养的程度和方式。
2.具有终身性
如今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对人们地理素养的要求也日渐增高了,所以教师注重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不但可以满足生活中的需求。还能够通过培养学生地图技能、空间思维等地理素养使学生终身受用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培养初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方法
1.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
想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仔细研究地理的课程标准,要明白培养的目标以及内容,充分利用教材中对培养初中生地理素养的素材,使学生进行学习。其次地理教材中有些知识点并不是很重要的,但教师不要忽视它们,这些是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对这些知识进行处理的时候,不要一笔带过,要学会利用这些知识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最后地图在地理这门学科中是很常见的,在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些地理教师认识地图的作用并不大,在教学的过程中会让学生自主翻阅或者是直接跳过,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课堂提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免不了要提问一些问题,而合理、科学的提问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而且还能够在无形当中培养初中生的地理素养。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时,学生就会通过自己现有的地理知识来考虑用什么地理知识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想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就需要教师设计的问题符合初中生现有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的知识。首先,教师设置的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且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这样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分层次提问,提问地理较为优秀的学生时可以适当加大一些难度,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问地理知识薄弱的学生时,教师可以降低一些难度。这是因为若是让地理优秀的学生回答简单的地理问题,就会使他们觉得地理是比较容易的,渐渐就会丧失对地理的兴趣,而让地理较差的学生回答简单问题则是因为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比如,教师在讲解“世界人口分布”这一部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北极、沙漠、苏杭这三个地方中选择一个自己想去生活的地方,询问学生的选择,并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气候特征等地理知识点进行解释。这样不管学生的水平高还是都能够说出来,之后再慢慢的深入,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让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把地理的核心素养真正地融入到课堂中去。
3.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中有一些较为抽象、难理解的概念,如果教师只通过自己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是很难使学生理解的,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地理小实验,激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有关“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提前制作一些模型,在课上对太阳高度的变化来进行模拟,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到教师讲解的内容。在课下,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讲内容,自己动手做出模型,然后进行模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当然如果没有多余的经费或者足够的场地来进行一些地理小实验,那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跟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课堂质量。
结束语
培养初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并不是一夕之间能够做到的,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紧跟时代的发展,学会创新,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日常的教学中,并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为学生传递知识,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初中学的地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如何实施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以八年级地理(地形和地势)一节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4).
[2]彭光凌.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J].新课程(中学),2018年03期.
[3]邱英.初中地理课堂学生活动设计有效性探索[J].城市地理,2015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