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新时代教育教学工作明确了责任和方向。中学历史学科发挥立德树人的功能要求广大教师紧跟时代潮流,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艺术,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中学历史学科、立德树人、核心素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社会学科,本身就承担着培育学生人生修养的教育任务,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参考文献:
【1】吴波.立德树人:历史学科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年第5期.]可见,历史教学对于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历史教师作为历史教育的实践者,既要紧跟时代发展,聚焦先进的教育理念,又要依托学科特色,提高教学艺术,同时还要注重教学实践,方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紧跟时代潮流,聚焦立德树人先进理念
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是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也是历史课堂充满生机的重要因素。十九大报告重申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解决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也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下,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学科改革的必然要求,也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指出了方向。
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历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据课程改革新思想及时更新、丰富教学内容。一方面,要实现价值观的转变,彻底改变传统历史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育人功能的现状,高度重视历史学科的学科价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另一方面,要实现角色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由主演转变为导演,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再次,要实现教学形式的转变。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取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从而实现历史教学的灵活性与趣味性。
二、依托学科特点,凝练立德树人教学目标
历史学科博大精深,涉及古今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其中,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灿烂的历史文化等又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科知识为依托,凝练出具体的教学目标。以高中历史必修一为例,本人从每一课的教学内容中挖掘出潜在的有关立德树人的知识点,进而凝练出立德树人教育的目标点。这些目标点既是对立德树人教育内容的诠释和细化,又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关键点。必修一教材主要侧重政治制度史的相关内容,涵盖的立德树人的目标点不够全面。教学中,本人根据高中历史必修教材的内容,确定了九大类有关立德树人的教育主题,每大类下面又包括若干细化的教育目标,具体如下:
.png)
这些相关的教育主题和教育目标具体明确,基本上涵盖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为达成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奠定了基础,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提高教学艺术,落实立德树人教学任务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指引新实践。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丰富课堂组织形式,提高教学艺术。本人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一课为例,介绍一些采取多种形式来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实践。
首先,注重知识梳理,明确育人目标。本课主要内容包括:全民族的抗战、日军的罪行和抗日战争的胜利等三部分。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梳理,挖掘中国军队以家国利益为重、艰苦抗战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八百壮士守卫四行仓库、马本斋领导回民支队抗日等。以这些典型事例为依托,进一步凝练出“心系家国,浴血奋战,共赢胜利”的立德树人教育主题。
其次,丰富课堂形式,贵在情感生成。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发展学生的道德和态度与其他明确的知识的学习过程并不一致,道德的教育更是一种没有灌输的教育形式。[【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因此,历史教学必须要注重育人的过程性,注重学生情感的生成过程。鉴于此,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自主学习和史料解读的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全民族抗战概况”表格填写,让学生理解国共两党以民族和国家利益为重,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互配合、共赴国难;学生通过解读“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二战期间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的讲话内容、抗战伤亡统计数据等多种资料,总结出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注重社会实践,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
历史作为一门社会人文学科,要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必须要注重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团结、依法治国、理想信念、科学创新、生态环保、传统文化等内容在教材中都有所体现。如何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优势,一方面需要广大教师课堂上传道受业,另一方面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历史,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历史实践活动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感悟历史、解释历史这是中学生历史学习的主要过程,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步骤。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课堂知识,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制定参观学习计划。让学生走出校门,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或历史遗址、遗迹等活动,不仅可以让书本知识在课外再现,实现课外活动与课堂知识的碰撞,还有利于展现历史学科的学科魅力,利于核心素养的生成。
总之,中学历史教学是实现立德树人远大目标的关键。要彻底改变那种重知识传授,轻立德树人的教学方式,不仅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大转变,更要实现学科活动的有效实践,让学生爱上历史,在轻松愉快之中学习历史,从而使历史课堂成为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