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研究

发表时间:2020/2/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7期   作者:邓学术
[导读] 教学情境是知识呈现的载体,是将知识融入某个大环境中,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打开思维大门。
甘肃省永靖县第六中学 甘肃 临夏 731601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数学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而是更关注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侧重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活动,从而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激发学生在课堂上打开思维,改变以往的被动式学习方式。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相应地做出一些改进,结合初中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展开教学,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教学情境创设。
  关键词:初中 数学教学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知识呈现的载体,是将知识融入某个大环境中,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打开思维大门。新课程背景下提出数学生活化、信息技术教学、教学互动、学生为主导、学生全面发展等教学理念,这些教育理念都可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依据,有了理论依据再结合学生心理结构特征,将新知识渗透于教学情境之中,教学效率将会大大提高。本次研究从信息技术导入情境创设、教学互动情境创设以及研究性学习情境创设,这三方面来探索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一、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导入情境创设研究
  初中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对学习的重要性也有了一定的意识,但是兴趣仍然是促使他们激发学习动力的关键保障,有了学习兴趣的学生在学习上将会更加投入,并将学习当作是一种乐趣,而不是压力。而信息技术可以结合初中生的兴趣爱好特点,设计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数据分析》这章节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三个班的数学成绩,随后展示一段动画,动画中有几位老师,有说A班的成绩好,因为该班的平均分比较高;有的说B班的成绩好因为他们班的高分人数较多;还有的教师说C班的成绩更好,因为该班的学生没有出现波动较大的现象,没有两极分化现象。这样联系实际生活学生感到非常好奇,平常教师比较学生的成绩一般都是通过平均分的形式,当然也会比较高分段人数,但是很少通过比较整个班学生的分数波动现象。

学生对情境中所展示出的现象产生疑问,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事先根据小学学习过程的平均数计算方法,将三个班的平均分计算出来,随后再通过检查学生的计算情况来对学生展开新知识的教学。
  二、教学互动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中情境创设研究
  新课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部分,在课中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程度和投入方式,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深度。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打造有趣味性、生动化的初中数学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围绕数学问题打开思维,集思广益地思考问题。例如在讲授《全等三角形》这章知识时,全等三角形的五种判定方法是本章节主干知识,特别是在综合性练习课上,更是要求学生要对五种判定方法进行灵活运用,在运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一题多解、难度较大的题型,针对这类题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突破。不同的小组成员会有不同的思维和方法,比如做角平分线法、延长线、垂线、图形旋转等等,都是全等三角形应用题不同的思考角度,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就能够运用不同的判定方法来判定三角形全等。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解决了一道难题,更是学习到了多种解题方法,在学习方法上学生懂得不能够固步自封,要走向自己的学习圈子,和同学交流互动,取长补短才可以提升自己。教学互动还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境,围绕某一个细微的知识点层层展开,设计具有递进关系的问题。比如在讲授《一次函数》新课时,初学者对一次函数的解题思路还不是很清楚,教师可以围绕素材设计问题情境:根据题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找到怎样的已知关系?利用一次函数知识找出数量关系式中哪个量是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从而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根据所找出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用X和Y来表示,列出函数解析式;根据题意大家找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呢?根据自变量取值范围,大家试着画出函数关系式表格,并在图中描出点作出函数图像。通过教师设立的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和教师以互动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研究性学习下的初中数学课后情境创设研究
  课后学习不只是让学生做作业,教师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创立课后探究式学习情境,指导学生课后主动利用发散思维进行学习。首先教师需要创立不同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已经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可以创立函数学习小组、方程学习小组、全等三角形学习小组、相似三角形学习小组等等,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小组并加入。学习小组的任务是,围绕本组的主题,寻找具有挑战性、有价值意义的题目进行探究性学习。每周确定一个时间开设数学探究式学习活动,每一个学习小组需要将本组在本周内所探究的数学题进行展示,并且安排一位组内学生上台,当“小老师”对题目进行讲解,其余组的学生认真聆听,思考本题是否有更好的解题方法、是否出现方法错误等等。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在课后为学生营造探究式学习情境,同时在课堂上将讲台交给学生,为学生构建探究式学习情境,突出思维和能动性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丁晓君 浅谈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情境设计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9,(81),61-62。
  [2]宋阳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种类型[J].文理导航(中旬),2019,(02),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