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未来教育家》2021年7月第7期   作者:孙秀裙
[导读]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导致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之后,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最终对学生未来的健康与成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滨州市滨城区第三中学 (山东滨州) 256600
        摘要:在当前初中教学过程中,心理教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在生活学习当中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不仅会影响学生日后的生活与发展,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发展。所以初中阶段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重视程度,采取合理的措施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让学生能够养成自我约束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当前社会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避免走入心理问题的误区,促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对学生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教师应当积极的应用心理学的相关专业知识,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
        一、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人格品质
        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教师一方面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格品质的塑造,同时还需要通过心理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增强学生的勇气和自信心,以身作则去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学生在与他人产生矛盾的时候,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进行包容和原谅,从而与同学之间形成融洽的关系。例如: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与信任相关的主题活动。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前后站,前方的同学背对着后面的同学往后倒,后面的同学用臂力接住,这样可以让班级中的同学之间产生相互信任的感情,当与其他学生产生摩擦的时候,学生能够根据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去信任自己的同学,从而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心理意识
        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解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能够学会自我评价,端正自己的态度,通过正确的认识来帮助自己树立健康的学习心态。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拥有健康向上的心态对于自己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自觉主动的进行问题的克制。例如: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主要面临中考的压力,在考试快要来临之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积极排心忧,轻松去中考”的活动,通过讲座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让学生采取健康的方式去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同时为了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教师还可以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轻松应对考试。



        三、家校合作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与家庭教育紧密相连,学生心理状态的养成、人生态度以及这里的培养都离不开家庭教育,因此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与家庭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家长会的方式及时的与家长交流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规划,不要片面的只关注孩子的考试分数,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家校联动活动,通过举办感恩活动让学生能够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校还可以开展演讲比赛,让感恩根植在每个学生的心中,这样采取多样化的家校联动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帮助孩子解决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例如:在进行情景剧“立木取信”的演出中,学校可以邀请家长与孩子同台演出,促使学生和家长进行亲子互动交流,提高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关系。让家长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对于孩子健康成长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能够通过表演发现孩子的优势,让孩子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构建积极心理健康评价体系
       对初中阶段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采用开放欣赏的眼光。并且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教学评价作为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包含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态度,还需要包括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反馈。要确保在整个评价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当班级中的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观察,当学生能够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引导,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心理调整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爱护和关心,才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带入到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的评价指导促进自我的成长与发展,结合其他学生的评价,学生能够准确的定位自己的学习。
       结语:
       心理健康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导致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之后,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最终对学生未来的健康与成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之后,学会做到自我调适。并且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案例分析。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陈雅丽.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实施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1(18):6-7.
       [2]刘愿芳.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实施[J]. 科技资讯,2020,18(7):239,241.
       [3]薛玉琼.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 南北桥,2020(22):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