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初中数学如何把课堂交给学生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6月   作者:潘兴伟
[导读]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在课堂中实现的,但在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没有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而是自己大包大揽,将知识生硬的传递给学生,或者是采取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让学生参与其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样学生的印象不深,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这样下去必然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甚至导致中途辍学,这是与当今的教育教

潘兴伟    贵州省凯里市第十五中学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在课堂中实现的,但在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没有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而是自己大包大揽,将知识生硬的传递给学生,或者是采取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让学生参与其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样学生的印象不深,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这样下去必然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甚至导致中途辍学,这是与当今的教育教学理念相违背的。基于此,本文就重点探究如何把课堂交给学生,创建以生为本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为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6-059-01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教学视野狭窄,师生沟通单一,教学课堂沉闷。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这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实现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转变,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变个人学习为合作交流,也正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最终目标体现。这样的课堂,也就是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
        一、转变思想,从学生兴趣出发
        要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在教学中转变思想,从学生兴趣出发是不可缺少的一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同时也是学习的动力,所以,想要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我们最先要做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调动或者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想要探索想要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真正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的真正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硬性灌输知识,应该尽量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而且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从而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实际课堂中,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利于构建高效课堂。在以往进行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总是不如人意,其根本原因很大部分就在于传统教学方法里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这样学生成为了学习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发挥其主体作用。因此,想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就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的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以学生的兴趣为引导,并借助恰当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落实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尊重并相信学生,让学生以一个主体积极参与课堂上的教学,并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使学生真正地全身心走进数学课堂,进而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做好为未来的铺垫工作。
        二、改革课堂教学,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一)师生交流,创设情境
        “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多交流,教师也要参与学生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认知范围不断扩大,从而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交流可分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这是全员参与的最好形式。例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节。教学伊始教师先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三角形,通过实物操作找出判定它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激疑求思,让学生设想添加什么条件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学生分组讨论,大胆尝试。学生可能设计出六种方案:1.两边相等;2.两角相等;3.角平分线和高线重合;4.角平分线和中线重合;5.中线和高线重合;6. 两腰上的高相等。通过进一步交流研讨,学生还能找出证明自己设想的不同方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摆脱了对教师的依赖性,克服了以往学生只求“师”不求“思”当忠实“听众”的不良习惯。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的思考问题。主动探究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解决问题,相应交换意见的过程往往与结果同样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尝试新知,做到: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知识,教师绝不暗示,包办代替,要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尝试成功的快乐,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如代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的教学时。因为它与小学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相似,所以教学时教师只要稍加引导,便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类推,教师不必花更多的时间去讲解。
        (二)优化程序,引导主动思考
        作为老师,必须把课本中现成的知识设计成若干步骤,转变为若干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妥善解决问题。教师提的问题必须是学生确实感到困惑的,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使学生既能保持学习的兴趣,又能顺利解决问题。
        (三)教给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在分析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从两方面教给思维方法,一是找思考的起点,让学生面对具体的应用题知识从什么地方想起。二是把握思考的方向,让学生学会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沿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创造性的学,做到两者相互影响,互相促进。
        结语:
        作为新一代的数学教师应该做到也必须做到转变教学思想,尽最大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跟着动起来,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其乐学、爱学,从而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袁梦,康玥媛.八国小学与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内容的国际比较研究[J].中学数学月刊,2021(04):46-50.
[2]马玉玲.有效提问成就精彩——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研究[J].学周刊,2021(14):25-26.
[3]黄玉芳.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14):37-38.
[4]许多祯.整体性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学周刊,2021(14):123-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