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应用研究 陈颖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陈颖
[导读] 伴随着外来审美文化的冲击,我国优良传统文化面临着日益衰落、无人继承的问题。而美术作为传扬传统文化的关键途径,在教育教学开展中,教师应当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理解与掌握基础的美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美术综合素质,进而更好地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陈颖   中山市西区铁城小学  528403
【摘要】伴随着外来审美文化的冲击,我国优良传统文化面临着日益衰落、无人继承的问题。而美术作为传扬传统文化的关键途径,在教育教学开展中,教师应当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理解与掌握基础的美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美术综合素质,进而更好地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美术;传统文化;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77-01

        引言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同时也囊括着丰富多元的艺术形式,成为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透彻汲取我国优良文化当中蕴含的艺术养分,促使学生有效掌握理论知识与实用技能,同时还可以有效传扬我国优良传统文化,促使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获得完美整合。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价值
        (一)有利于教学成效的优化
        一直以来,美术学科永远都被当做成“副学科”对待,在此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自然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效。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美术学习激不起兴趣,课堂参与度相对较低,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难度。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活化课堂教学内容,强化美术教学的趣味,这也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发展需求相契合,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欲望,促使其满怀动力的投入到美术学习中,为教学成效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支持。
        (二)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在新时期背景下,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时,应当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将传统文化导入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起到关键的推动性作用。具体而言,现阶段家长愈发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较为常见的有美术、音乐、书法等,这些都备受家长的追捧与认可,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是否切实提高教学成效,直接关系到家长对教学的满意程度。在实际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性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弘扬与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利途径,学生在课堂中不但可以学习到有关的美术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接触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
        (三)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民族自信
        伴随着国际交流的趋于频繁,多元文化为中国文化带来了猛烈的冲击,很多学生备受影响与荼毒,盲目性地推崇外来文化。而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当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与理解,重新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审视,在此过程中学生备受耳濡目染的影响,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伟大所在,心底萌生出较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骄傲感,强化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最终实现学生文化自信的加强与培养[1]。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应用策略
        (一)欣赏著名作品,领略艺术传统文化精髓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影响力广泛,不同时期的文化内涵、审美风格以及艺术成就都给后世留下了影响,推动我们对古典文化艺术的理解与传承。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与学生一起对古典绘画作品进行鉴赏,引导学生发现艺术中的美与魅力,并了解一些绘画知识与有关技巧。在实际的教育开展当中,教师不仅让学生学习一些绘画知识,还要让学生对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解,只有深入性的了解历史,才能够理解作品中蕴含的丰富底蕴与人文内涵。
        例如,在岭南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源远流长的古代美术》一课的教学开展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对郭熙的《早春图》进行欣赏。首先让学生自主进行鉴赏,使其大胆的展现自己的感受与想法,接着教师对该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讲解,再让学生对作品进行二次鉴赏。通过思考让他们寻找更多的内容,经过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去感受当时国家长治久安,人心所向的繁荣景象,理解郭熙对“新政”带来希望的礼赞。
        (二)组织丰富活动,实现美术教学拓展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一些教师一味地将教学局限于课堂之中,忽略了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影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与理解。对于美术教学而言,一味地凭借课堂教学远远不够,教师应当积极的探索丰富多元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传统文化学习机会,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的爱上传统文化,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例如,在岭南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走进传统戏曲人物》一课的教学开展中,教师可以就国粹戏曲的角度出发,结合各种类型的戏曲带领学生展开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实现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戏曲文化进行介绍与讲解,当学生对其具有一个基础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组织学生与家长到一些戏曲艺术表演中心进行观看,促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对戏曲具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去搜索有关戏曲视频与介绍,让学生对这一传统文化具有细致的了解。通过此种方式,将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融会贯通,拓宽学生对美术知识与传统文化的认知渠道,能够切实提高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融入成效。
        (三)结合民间手艺,感知与认识传统文化
        我国民间手艺种类丰富多元,多种多样,但是现阶段处于小学生对于民间手艺的认识少之甚少,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十分有必要让学生对我国众多民间手艺进行欣赏,并且让他们尝试着动手去制作一些带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手艺。让学生认识中国民间手艺,也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因为我国民间手艺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形式多种多样,如,设计精致巧妙的民间剪纸、风筝、中国结、年画、刺绣等[2]。
        为此,教师可以组织与开展这样的美术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去对收集一些有关资料或者去一些有着民间手艺的店面去观看,并且让学生讲述出自己的看法以及有关的制作过程。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演示剪纸与扎风筝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亲自动手进行制作与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性地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还能使其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开展中,教师应当打破课堂与课本的禁锢,进一步拓宽教学内容与形式,促使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融会贯通,使学生充分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所在,切实激发其对美术学科学习的积极性欲兴趣,从而在学习当中不断提升自身美术素养,进而为其美术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郑李想. 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应用研究[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11):111.
[2]陆汝森. 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应用方法[J]. 散文百家•国学教育, 2020, 000(00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