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7期   作者:孟欣
[导读] 当前土木工程建筑建设中常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方法和处理措施。
        孟欣
        身份证号码:37048119890520****  山东省淄博市  255000
        摘要:当前土木工程建筑建设中常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方法和处理措施。混凝土裂缝是困扰施工单位的一大难题,只有明确裂缝产生的原因,加强对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控制,做好施工过程管理,加强修补混凝土裂缝,才能保证土木建筑的质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裂缝;裂缝处理;施工质量
        引言
        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材料,受施工工艺不当、原材料配比不科学以及外界温度、气候等因素影响,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容易产生裂缝。通常情况下,裂缝在产生初期并不会对工程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容易被人们忽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裂缝会不断延长和扩大,并危害建筑结构,如此不仅会增加处理难度,还会给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为了避免混凝土裂缝造成的不良影响,需要施工单位提高质量防控意识,强化混凝土裂缝预防和处理力度,全面提高土木工程建筑质量,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1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1.1温差裂缝
        建筑工程整体施工管理的时候,所有建筑材料几乎都涉及混凝土的生产和使用,所以在工程中,施工所用的混凝土直接影响了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施工阶段内混凝土内部为何会出现裂缝,主要原因则是其内在温度差的存在。混凝土在施工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出现吸水化热的情况,这就可能会让施工时的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直接出现了比较大的温差,而使得混凝土内部和外部出现裂缝。有一些还可能是由于不好的天气影响,等一些外在原因导致的,还可能是混凝土在被使用的过程中,里面温度太高,在凝固的时候会跟着混凝土含水量的变化随即蒸发然后带走一些热量,然而外部的混凝土温度基本不会发生变化,进一步就有了内在的温度差,也就出现了裂缝。
        1.2表面的裂缝
        有关混凝土的裂缝问题,除了内部可能会出现裂缝外,还有一种形式是表面的裂缝,那么表面裂缝是怎么出现的呢,一般情况下是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硬度加强时出现,因为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表面会蒸发很多水分,然后温度下降,进而造成表面与内部有了温差,这种情况致使的裂缝相对来说比较大,混凝土结构也会受其影响。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的时候,大量的空气就有机会跑进混凝土的内部,而空气中的氧气带有酸碱性,如果与混凝土中的钢筋有接触,就会氧化钢筋,进而使其生锈,腐蚀钢筋和它旁边的结构配件,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固性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在整个建筑工程中,钢筋非常重要,它在建筑工程中有着基本构架的地位,如若其被空气所腐蚀,建筑的承重力自然而然也会大大下降,整个建筑的稳定性无法得到保障,工程也不会合格。
        2建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2.1设计问题
        在初始设计阶段,如果没有合理规划土木工程混凝土的结构,那么将无法保证后期的施工质量。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类型、参数、构件尺寸等方面,努力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其中,混凝土裂缝是影响土木工程整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们应当合理设置混凝土的等级、强度,避免产生裂缝。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合理配置钢筋、建筑构件,避免给混凝土的结构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2.2混凝土的配比不合理
        混凝土的配比是进行混凝土施工的必要先行措施,这项工作很重要,直接影响着混凝土质量,进而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现阶段,还是存在很多工程的施工现场在配制混凝土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混凝土的水灰在0.24~0.38之间为比较合理的标准,而在现场实际操作时为了浇筑成功,大多数情况会忽略比例多次加水。混凝土浇筑之后会有很多热量产生,这么多热量跟来的水分一般会留在有些建筑材料中变成一些小水泡,这些水泡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抗压能力。


        2.3水分快速蒸发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会逐渐进入硬化状态,此时混凝土内部会剧烈收缩,并且水分蒸发速度过快,使得混凝土体积逐渐缩小。在此过程中,如果混凝土收缩程度超过其自身约束力,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结合以往施工经验总结分析,这种裂缝常出现于混凝土浇筑后的7d左右。
        3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裂缝控制措施
        3.1混凝土配置技术
        作为混凝土生产中最为基础的一环,混凝土配置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土木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为此,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配置标准配置混凝土材料。在具体配置中,工作人员要精准地控制好砂石、水泥、胶合剂等材料的配比,做好施工设备的选用,并且严格遵守配比流程。比如,在配置砂石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砂石含量进行精准测量,做好具体配比的控制。
        3.2开槽填补处理技术
        在混凝土裂缝处理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结合混凝土裂缝实际情况,分析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处理措施。如果混凝土结构中产生的裂缝较大,则可以选择开槽填补处理技术。然而,这种技术虽然能够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但是需要注意裂缝处理数量。如果数量过多,需要增加开槽面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混凝土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以,在选择该技术时,首先需要保证裂缝数量有限。在该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利用专用的开槽器设备,在混凝土裂缝位置凿出3cm~5cm的“U”形或“V”形凹槽,而后将填充材料填入凹槽中,并抹平处理,常见的填充材料有:树脂砂浆材料、水泥砂浆材料、沥青材料等等,这些材料的使用都能够很好地对房屋建筑工程的结构裂缝进行处理,且处理效果较好、全部完毕后需要在表面在此涂抹一层聚合物,并对其进行科学养护,以此提高裂缝处理效果。
        3.3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技术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当前,我们常用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包括全面浇筑技术、分段浇筑技术和斜面浇筑技术。工作人员在浇筑混凝土前,需要细致地检查钢筋材料、混凝土模板的安装情况,并坚持连续浇筑混凝土,尽量避免停顿。如果采用的是逐层浇筑法,那么就需要在上一层初凝前完成下一层的浇筑,避免发生断层。此外,工作人员要在浇筑完成后仔细检查模板的密封性,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3.4其他处理技术
        除以上几种处理技术外,还有水泥灌浆法、扩大砌体截面等处理技术,这些处理技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进行良好的修补,因此,在对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进行处理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处理技术,施工人员需要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过程中,对混凝土材料的抗裂性、载荷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处理好结构裂缝,避免裂缝给人们生活带来安全隐患。
        结语
        我们想要有效保证现场混凝土工程的观感和质量,势必要对现场的施工工艺更高的技术要求。只有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规范和程序对混凝土工程进行施工和养护,才能有效降低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避免对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薛晓冬.浅析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裂缝处理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2020,(16).
        [2]王梦瑜.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4).
        [3]蔡志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价值工程,2020(13).
        [4]张杰.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8):16~17.
        [5]李莹.浅析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及裂缝控制[J].居业,2019,000(003):140,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