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
61048119870918****
摘要:市政道桥工程建设是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对于城市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各地兴建了大量的混凝土市政道桥工程。在市政道桥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导致市政道桥垮塌的事故屡见不鲜。基于此,以下就市政道桥工程的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探讨分析。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工程建筑;应用
引言
随着钢架浇筑模式的出现,建筑工程的建设出现了新的模式,钢架结构浇筑模式能够有效的缩减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有效的提高了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效率。而混凝土材料的地位也越来越高,随着钢架浇筑模式的逐渐普及,混凝土材料对建筑工程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作为工程建筑所必须的基础性材料之一,在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手段来提高整个施工项目的质量。通过加强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的监督体制,优化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是保障整个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程质量的主要措施。
1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概述
混凝土结构是一种由多种复合人工材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所制成的建筑结构,其主要的材料为水泥、石子、砂子、水,并且在制作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加入一些辅助材料,混凝土结构中包括着干净混凝土结构、素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等。而且自身的承受力特点还分为几个方面,当四周的环境处于一种侵蚀阶段的作用下,混凝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磨损,溶蚀、破碎、裂缝等情况,裂缝是目前市政工程混凝土结构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而且,混凝土作为市政工程建筑施工中最长用的工程材料,具备着耐久性强,不易被他人破坏以及腐蚀、且运输能力较高、可塑性强,能够适应建筑工程设计的要求,还可以融入到钢筋当中增强其抗暴抗震能力等特点[1]。而且混凝土的材料主要为砂石、所以使得取材以及生产方面较为方便。素混凝土结构是指无筋或者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结构。素混凝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由水泥石子和一些矿物掺合料以及外加剂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而成的。普通的混凝土是天然的砂、石作为骨料混合制成的[2]。当混凝土结构的配件小于钢筋混凝土中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置时,可以将此混凝土称之为素混凝土结构。这种材料具备着很高的抗压强度,但是却在抗拉强度上很低,一般使用在受压为主的结构构件当中。钢筋混凝土指的是当在混凝土中配以适量的钢筋,则为钢筋混凝土。钢筋和混凝土这种物理、力学性能很不相同的材料之所以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主要靠两者之间存在粘结力,受荷后协调变形。再者这两种材料温度线膨胀系数接近,此外钢筋至混凝土边缘之间的混凝土,作为钢筋的保护层,使钢筋不受锈蚀并提高构件的防火性能。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合理地利用了钢筋和混凝土两者性能特点,可形成强度较高,刚度较大的结构,其耐久性和防火性能好,可模性好,结构造型灵活,以及整体性、延性好,减少自身重量,适用于抗震结构等特点,因而在建筑结构及其他市政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2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建筑中的应用
2.1混凝土配比技术
混凝土配比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混凝土材料要严格把控,在水泥的选择方面,应使用硅盐酸类水泥,并保证水泥强度等级,同时水泥的生产厂家以及批号应明确。(2)在与材料要求以及浇筑方法适应的条件下,可对水灰的配比适当的降低,也可将坍落度合理降低。(3)对骨料应科学的选取,例如应注意骨料的产地、含泥量以及颜色等方面。(4)在混凝土中,应考虑到矿物质的活性,需具有良好的矿物质活性才能提升混凝土的致密性。
(5)外加剂的优化选择方面,可使用具有高效能的减水剂,需明确外加剂的生产厂商以及掺量等问题。(6)需要对水灰比进行科学的配比,按照天气变化的情况进行合理操作,控制用水量。还需注重骨料的配比,确保科学性,从而使混凝土的形态以及色泽达到施工标准。
2.2模板施工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一般用于支撑其自重以及荷载绑扎钢筋。那么,就要求将模板工作做到位,其中包含有安装、制作以及设计工作,所有操作都应参照有关设计标准进行,对于一些跨度大高支模箱梁支架应通过专家论证。另外,与建筑物的实际构造条件相结合从而优化模板设计。在设计模板时,模板拆卸以及拼装的便捷性需要得到满足,且还需使其性能得以保障,如此才能有效防止混凝土由于测压条件导致的形变情况发生。在模板的选择上应采用合理规范的模板。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以及吸水性,使各种建筑物可以应用与其相适应的模板材料。
2.3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结合现场的施工技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浇筑方案,使混凝土浇筑工作能够按照流程顺利进行。在利用罐车运送混凝土集料时,控制好运送的时间,在下料的过程中,对高度和厚度进行严格的控制。除此之外,在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之前,测试坍落度,数据达标后,开始正常进行浇筑工作。同时,全面掌控整个浇筑的不同阶段,避免表面气泡等现象的出现。
2.4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技术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控制施工温度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将此项工作做好能够有效防止混凝土表层出现裂缝现象。在施工阶段,应按照有关规章制度执行工作,控制好混凝土的施工温度。在高温时期进行混凝土搅拌作业时,应选取室外温度较低、日照时间短以及日夜温差不大的环境,最好选择阴天。避免接触强烈日光,降低混凝土出仓口温度的方法可采取加冰拌和、预冷骨料以及冷却拌合水等手段,进行浇筑时可用湿麻袋覆盖泵送管淋水的方式,使混凝土在运输时期的温度有效降低,完成浇筑之后需对混凝土进行喷水从而降低温度。对于大面积的混凝土可采取冷却管保证温度的下降,之后记录好测温的数据。尽可能防止冬期砼施工,若是要在这个时期进行施工就要注意做好保温工作。例如加热粗骨料、温水搅拌等,完成砼浇筑操作后立即将其覆盖,并记录好测温的数据。
2.5混凝土施工完成后的维修养护技术
(1)养护:混凝土最常见问题就是表面失水而导致的色差和微裂缝,从而影响耐久性和质量,因此在早期硬化阶段加强混凝土养护异常重要。混凝土各部位构件侧模需根据混凝土强度和气候条件情况而定,预留混凝土的试压试块当强度达到要求时才能拆除。当模板拆除过后,其表面用来养护遮盖物要使用塑料薄膜进行眼目覆盖,不可使用草包或草垫,以免产生长久性黄色污染。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使用喷涂养护膜进行保湿覆盖养护,养护时间要在14小时以上。
(2)修补:对混凝土进行养护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问题的发生,但是由于混凝土泌水性和模板漏浆等特性,使得混凝土表面仍旧会产生砂带和小孔眼等缺陷,因此需要修补。修补方法是在拆模后立即清除混凝土表面的砂子和浮浆,并用相同强度和品种的水泥制作成水泥浆体来修补缺陷。在水泥浆体出现硬化后,就用细砂纸把所有构件表面都打磨光洁,同时用水清洗干净来保证表面颜色一致。
参考文献
[1]赵国栋,赵国梁.浅析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J].四川水泥,2016(6):159+319.
[2]王宏杰.市政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11):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