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范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疫病防控监管 王海鹏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王海鹏
[导读] 近年来,我国畜牧养殖产业逐渐朝着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一路迅猛发展,但随着畜禽饲养量的不断增大

        临沂市兰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临沂  276036
        摘要:近年来,我国畜牧养殖产业逐渐朝着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一路迅猛发展,但随着畜禽饲养量的不断增大,养殖中产生的各种畜禽疾病不断爆发流行,疾病症状也更复杂,给广大养殖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采取科学的防疫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以及流行,因此基层兽医站对养殖场加强防疫监督工作,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保证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畜牧兽医站;畜禽规模养殖场;防疫监管


        前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升,对各种畜禽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的个体养殖模式逐渐向着规模化养殖的方向发展。由于规模化养殖场饲养数量的不断提高,各种动物疫病极易传播流行。为了有效防控各种疫病,基层畜牧兽医站应加强对养殖场的防疫监督力度,在避免养殖户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还能提高畜禽产品质量,保证群众安全食用。
        1现有规模养殖场存在的问题
        1.1防疫监管难度较大
        目前,基层兽医站对当地各种养殖场负有防疫监管责任,但在具体工作中,由于各养殖场的防疫、免疫工作大多数是靠自己或聘用的技术人员管理,因此在养殖中,极有可能造成动物防疫工作出现不及时和遗漏现象。由于一般距离养殖场较远,兽医站对各养殖场的防疫工作不能全面监管,任何一种防疫措施不能及时落实,都可能造成疫病的发生以及传播流行,严重影响到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
        1.2信息闭塞
        由于各养殖场的养殖管理都是独立运行,聘用的防疫技术人员还要考虑养殖场的经济利益和不良影响,在工作中和兽医站不能及时联系和沟通交流,没有全面掌握有关防疫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不能按照规定如实上报疫情,因此,兽医站和防疫部门不能及时掌握动物疫情状况,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处置疫情,导致疫情扩大蔓延。
        1.3产地检疫质量不高
        部分养殖企业对产地检疫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检疫意识比较薄弱,不能做到主动及时报检,对产地检疫的相关要求具有抵触情绪。另外,由于产地动物检疫工作繁多,各地基层动物检疫工作人员配置数量严重不足,导致实际检疫工作落实不到位。少数检疫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不能保证检疫质量,工作中经常出现不能检出疫病和漏检等问题,造成检疫监管难度的增加。
        1.4不能规范使用兽药及饲料
        少数养殖企业在购进兽药、饲料后由于管理手段落后,不认真进行台账记录,在养殖中根据经验随意使用缺乏监管,也给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留下隐患。有不少养殖场在畜禽养殖中一旦遇到发热等症状,不认真分析盲目性地大量使用各种抗生素等其它药物,因为不能规范用药和执行休药期,因此在动物产品中造成药物残留。
        1.5监督执法不严
        在执法监管工作中,由于基层卫生执法单位人员较少、经费不足、技术手段落后等方面原因,在养殖场的防疫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不能规范严格执法,造成对养殖场的监管工作达不到期望要求。
        2畜禽养殖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方法
        2.1加强人员培训
        防控人员是畜禽养殖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实施主体,其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相关工作的实施质量,关系到养殖户对相关知识、技术的掌握情况。对此,畜牧机构必须要加强人员培训。培训过程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深化防控人员对疫病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向其普及先进的、专业化的疫病防控知识,组织其集中学习防控技能,并带领其深入到畜禽养殖场中进行防控工作实践,要求其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建立养殖户的防控意识,提升养殖户参与防控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养殖户对防控知识的了解。
        2.2推动养殖场规范化发展
        无论是养殖场的建设,还是养殖中的管理,其规范性的高低会对动物疫病的产生有一定影响。规范性高,动物疫病发生概率低,反之发生概率高。


对此,畜牧机构必须要推动养殖场规范化发展。养殖场建设中,监督、指导养殖户构建好围墙设施,并根据畜禽类型进行分栏,以便控制好单位养殖密度,同时配备好通风、饮水、消毒、防疫、废弃物处理、饲料粉碎搅拌等必要设备。养殖管理中,监督、指导养殖户采用科学的、生态化的养殖技术,促进其做好疫病防控。饲料方面,推荐养殖户使用来源正规的饲料,告知养殖户如何正确地向饲料中添加营养物质;消毒方面,先对养殖户进行消毒示范,着重强调重点消毒区域与消毒注意事项,再指导养殖户落实消毒工作;卫生方面,要求养殖户保持养殖场通风,指导养殖户及时对养殖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2.3强化疫病监测工作
        疫病监测在动物疫病防控中有超前预警、风险评估、疫情净化等积极作用,有利于推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落实。对此,畜牧机构必须要强化疫病监测工作。在此过程中,根据地方畜禽养殖场的分布情况,加强监测站的设备设施建设,将现有资源向设备设施严重匮乏的地区倾斜,为其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保证监测站能承担起流行病学监测及实验的工作职责,具有分析动物疫病情况、注射疫苗的能力。
        2.4科学处理病死畜禽
        病死畜禽是动物疫病病毒的携带物,对其处理不到位直接会引起动物疫病的大范围蔓延,进而引起严重不良后果。所以,应由专业的动物无害化处理公司,对病死畜禽的科学处理。在此过程中,要求养殖户一旦发现病死动物,及时上报给基层畜禽机构,由相关防控人员根据流行病学原理,结合动物疫病临床表现做出初步诊断,并联合专业化的技术人员收集相关样本,利用动物监测手段准确把握疫病情况,同时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的科学处理,比如集中焚烧或深埋,处理地点一定要远离养殖区域和水源,以免造成动物疫病的二次蔓延。如果判断出动物疫病具有高度传染性,畜禽机构及相关部门必须要制定紧急应对方案,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2.5落实疫病净化工作
        疫病净化工作的目的是通过疫病净化从源头尽可能地降低动物疫病的发生概率,将其发生风险扼杀到摇篮里,这对动物疫病的有效防控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畜牧机构必须要落实疫病净化工作。在此过程中,走进各个养殖场进行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积极推广,深入到群众中去,建立其动物疫病净化的意识,同时,指导养殖户为养殖场构建完善的外来畜禽品种引进制度,制定和地方相统一的净化工作标准,并加强工作检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养殖户是否真正按照要求落实了净化工作。
        2.6加大违法行为监管力度
        违法行为监管是保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动物疫病防控环境。对此,畜牧机构必须要加大违法行为监管力度。在此过程中,紧抓扫黑除恶工作契机,根据《动物防疫法》等国家、地方相关法律,严厉打击畜禽养殖的饲养、运输、贩卖等各个环节中出现的违法行为,比如私自贩卖染病动物的畜禽产品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畜禽养殖场中仍旧存在动物防控问题,主要体现在养殖方面。对此,为实现对动物疫病的有效防控,畜牧机构必须要加强人员培训,推动养殖场规范化发展,强化疫病监测工作,科学处理病死畜禽,落实疫病净化工作,同时加大违法行为监管力度,从而营造出和谐的动物疫病防控环境,降低动物疫病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蒋焱.浅谈畜禽养殖综合防疫技术[J].农家致富顾问,2020,(04):26.
        [2]李学娣.浅谈畜禽养殖场防疫工作的规范化管理[J].吉林畜牧兽医,2018,(10):50-50.
        [3]侯凤香.台风前后畜禽养殖防疫技术要点[J].温州农业科技,2019,(03):5-6.
        [4]韩百,曹健.规模化养殖场的畜禽疫病防控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8):61.
        [5]张忠湛,等.肉牛疫病防控过程中易忽视的技术要点分析[J].农家致富顾问,2019,(16):88.
        [6]牛浩,单留江.农村畜禽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兽医导刊,2020,(13):53.
        [7]周同娥.探究畜禽养殖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9,(33):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