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公路建设瓶颈及对策 夏云飞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夏云飞
[导读] 为了给农村居民出行提供便利,促进农产品的高速流通,助力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容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537500
        摘要:为了给农村居民出行提供便利,促进农产品的高速流通,助力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组织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已然成为了大势所趋,然而在实际施工中仍然存在一些建设瓶颈,质量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直接威胁了农村群众的出行安全,项目收益大幅缩水。鉴于此,本文将探讨和研究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建设中遇到的瓶颈,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创造良好的施工作业环境,维护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施工的连续性和高效性,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从而达成综合效益最大化目标。
        关键词:新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瓶颈;对策


        引言: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备受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相对城市来说农村地区人和物的运输效率不高,归根究底在于农村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并不完善,有些工程建设质量较低,导致农村公路功能发挥及使用寿命都受到了一定影响,车辆行驶不稳定,交通事故屡见不鲜,极大限制了相关行业向前迈进的脚步。打破这一现状的有效举措就是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监督,致力于遏制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为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切实有力的保证,打造安全可靠的公路工程项目,为农村经济的腾飞添砖加瓦。
        1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农村公路特点
        1.1路径分配较为简单、里程较短
        由于农户具有一定的固定性,所以新农村公路运输市场所涉及的运输对象也基本处于固定状态,受运输环境变化的影响非常小。与此同时,由于农户可自行进行装卸、管理与交付等工作,这就进一步简化了运输流程,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以村为核心的短途往返运输,物资运输的总里程相对较短,路径的分配也较为简单,具有明显的随意性。
        1.2建设方式灵活多样,且覆盖面较大
        新农村公路大多修建在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开阔的新农村地区,可使周边的乡镇、企业、村民等直接获益,且很容易进行资金和劳务的筹集,采用的修建方式灵活多样,建设规模较大,覆盖面也相对比较广泛。“十三五”以来,我国新修建的新农村公路里程高达20万公里,并朝着“村村通硬化路”的方向不断前进。
        1.3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
        新农村公路和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有着明显的区别,后者主要是从投资方获取建设资金,建成投入运行之后通过设立收费站来获得投资回报。而新农村公路本身属于新农村的公共物品,其所提供的是公共服务,显然无法通过征收公路使用费来收回投资,即便征收了相关费用,也只能用于公路本身的养护和管理。这就要求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新农村公路建设所需的财政资金,这样才能保证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2新农村公路建设瓶颈
        2.1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分析现行的管理制度,可以发现每种不同类型的工程管理制度也存在一定差异性,管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现阶段的施工管理工作中,还一直沿用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旧的施工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环境,管理制度与实际的施工运行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两者间将不能很好地相互结合,从而使施工管理工作落不到实处。在新农村公路施工管理工作中管理制度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建设管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管理的标准和基础,因此,需要提高管理制度。
        2.2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问题
        目前,与新农村公路有关的安全标准尚未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施工过程中有太多不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控制的情况,安全事故不可避免地会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违反规定,随意使用一些电动工具,进一步加剧了潜在的安全隐患。为降低成本,建设单位购买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公路材料,并投资建设过程,不仅会影响施工进度,还会为后续施工埋下安全隐患。



        2.3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尚待提高
        目前农村公路施工的工作人员,进行大型新农村公路施工的案例较少,具有的大型工程施工经验并不多,而且专业水平也不高。对于国内施工管理团队来说,其对于施工人员专业水平的培养也并不能够达到国家对新农村公路工程建设的要求,大型施工经验也相对较少。所以,施工人员在进行新农村工程建设时会有很大的限制,从而影响了农村公路施工时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也是新农村公路施工现场管理的一个不足之处。
        3保障新农村公路建设的有效对策
        3.1落实公路建设的责任
        根据我国公路分级管理的原则,政府肩负着建设各辖区新农村公路的责任,其中交通、国土、财政等部门要认清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出自身在新农村公路建设中的职能,以此来提升新农村公路建设的效率。由于新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在实际建设中需要各部门进行相互的配合,不断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完成公路建设的目标。市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好新农村公路的建设计划,根据当地公路建设环境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认真分析,考虑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控制,确保新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促使新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3.2加强公路养护管理
        在开展新农村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公路养护管理关系着公路日后的使用寿命,如果没有对公路进行强化养护就会影响公路的使用时间,进而降低新农村公路建设的价值。因此,相关部门要遵循“有路必养”的原则,将新农村公路放在养护管理的主体地位上,并且要增强民众的爱路意识,使其能够更加积极地去配合养路工作,让公路养护责任落实到个人,以此来达到新农村公路的养护目标。相关部门要加大公路养护的宣传力度,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来为群众讲解公路养护的知识,同时要建立有偿养护制度,让群众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公路养护,通过这种“上下结合”的原则能够提高公路养护的质量,进而有效发挥出新农村公路的建设效益。
        3.3完善监督机制
        新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具有社会公益性,关系着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影响着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重视新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降低施工隐患的发生。要想推动新农村公路建设的改革进度,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监督机制,制定与建设工程相适应的质量监督方法,同时要明确监督人员的职责,使其能够做好监督新农村公路建设的相关工作,以此来提升新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另外,还需要提高新农村地区群众的责任意识,促使新农村公路建设形成一种全民关心的建设氛围,有助于促进新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发展。
        3.4建立新农村公路管理一体化模式
        为了推动新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应该建立农村公路管理的一体化模式,将公路养护、工程建设等工作交由相关部门统一负责,这样能够提升农村公路建设效率。同时,针对新农村公路建设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问题,应积极予以解决,不断完善新农村公路建设法律法规,打破制约新农村公路发展的局限,确保农村公路建设的标准化,从而推动新农村公路建设的持久性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公路建设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建设高质量的农村公路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研究。现阶段,农村公路建设存在很多瓶颈,严重阻碍了农村公路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新农村经济。故而必须要重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改革,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合理性,加大对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尽量减少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真正将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从而为新农村建设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冯震宇.农村公路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2]高孟旻.河北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
        [3]黄江效.基于新农村视角的福安市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