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过程中的森林抚育间伐措施分析 于希湖 蒋广帅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于希湖 蒋广帅
[导读]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持续推动下,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森林资源逐渐丰富

        寿光市国有机械林场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  262700
        摘要: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持续推动下,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森林资源逐渐丰富,科学调整森林树种结构可以改善林木品质,提升树种的防御能力,缩短生长周期。基于此,笔者展开以下分析,从森林抚育间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入手,探究其具体作用,并给出森林培育过程中的间伐措施,为广大技术人员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字:森林培育;森林抚育;间伐;作用;措施
       

        森林抚育间伐从本质上讲是人工干预手法之一,通过人为手段,调整林木生长状态,在合理划分林业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砍伐间伐,从而保证林木资源能够规范性、科学性地生长,从而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生长和发展。但是笔者发现,当前仍然有部分地区森林抚育间伐标准缺失,间伐技术缺少创新,培育人员素质亟需加强等现实性问题,只有将此类问题一一解决,才能提高森林培育效果,提升林木资源质量。
        一、森林培育过程中的森林抚育间伐的作用
        (一)降低林木密度,改善生长条件
        在森林培育过程中,多数栽植人员和相关部门为了提升林木种植经济效益,一般会采用密植法,在有限的地理区位尽量多地栽种树苗,如此一来,在林木生长期间,通风条件、光照条件难以满足,且林木之间还会出现相互争夺土壤养分和水分的情况,林木成活率不高,不利于森林资源质量的提升,制约林木健康生长。如果进行适当的森林抚育间伐可以利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淘汰劣质林木,保证森林系统生态平衡,增加森林空间,清除杂草,改善林木生长条件,为留木营造良好的水、光、热条件,提高林木抵抗能力,从而实现理想培育效果,改变森林内部环境,优化其生存空间,改善植株养分竞争关系。
        (二)平衡林区植被结构,维护物种多样性
        森林抚育间伐除了能够降低林木密度,改善生长条件,还可以稳定森林结构,平衡林区植被结构,维护物种多样性。在森林抚育实施下,最理想的抚育效果是“多层次”、“异龄林”,只有这样的种植结构才能将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发挥到极致,结合植被生长规律,了解树木生长特性,稳定森林结构,从而保证森林资源生长的稳定性和科学性。其次,合理的森林抚育间伐可以砍除部分“林下灌木”和其他影响林木生长的非有益性“霸王树”,促进物种之间的互惠、和谐、共生,合理分配林业生产资源,让森林资源从“单一性”向“多层次”、“多样性”发展,为动物的繁殖和生长提供有利的自然环境,促进良性生态系统的形成。
        二、森林抚育间伐措施探析
        (一)制定间伐指标,增强抚育间伐意识    笔者认为,要想科学合理地进行森林抚育间伐,林业部门和地方相关部门应该从宏观的角度,制定间伐措施和标准,结合森林工程林木比例,设定间隔时间和间伐强度。立足于不同的树种,制定针对性的间伐措施[1]。


科学分析树种特点、立地条件、生长规律、生长环境、林木密度、树龄等问题,间伐人员和技术人员应该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确保森林抚育间伐时,可以严格按照指标规定去除整棵树木或者仅去除树冠,确保指标科学合理。当前部分地区林业管理部门存在思想意识薄弱,评定标准不规范等问题,在后续森林抚育间伐过程中容易出现过于强烈的主观色彩,将个人意志带到实际工作中,因此间伐工作质量不高,间伐效率低下等现状。基于此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应该严格遵守间伐指标和管理规定,以客观现实条件为执行方案,避免陷入“唯经验论”的思想误区,增强抚育间伐意识,让砍伐行为有例可循、有章可依。
        (二)加大资金投入,致力于理论技术研究
        在林业资源建设过程中,资金投入始终是开展一切工作的物质基础和保障[2]。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资金投入不足,低效林面积大,资金缺口大,直接导致森林资源浪费,阻碍森林生态的健康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用多元化、多途径的资金筹集方法,将政府机关、地方财政、社会融资相结合,制定并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促进财务资源的有效利用。其次,还应该提高抚育间伐水平,及时伐除发育不良的树种,在混交林工程中遵循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去除生长态势较差的树种,比如大肚木、舣权木等,改善森林工程土壤条件,增加生物多样性,提升森林培育质量,释放森林空间,但是可以及时保留没有病虫害却可以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的树种,为鸟兽筑巢提供自然条件。其次在抚育间伐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明确各类生长木材的功能和作用,通过科学方法,缩短其生长周期,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
        (三)提升区域性间伐评价标准,做好间伐技术推广工作
        在森林培育间伐过程中,林业部门和地方政府单位应该制定间伐评价标准[3]。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引进先进监控设备,立足客观因素,让森林抚育间伐逐渐向“系统化”、“科学化”过渡,比如某些树种产生病虫害导致森林抚育工作不能按照前期方案继续进行,或者存在人为滥砍滥伐等情况加大间伐指标控制难度。这时林业部门就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全程监督并监控树木生长情况、抚育情况、间伐情况,用科技化手段记录林业工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保证评价结果客观,规范,总结工作经验,弥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其次还应该制定间伐技术推广方案,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积极宣传科学实验研发结果,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深入探索新型伐育技术,为森林资源健康生长提供基础。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可以降低林木密度,改善生长条件,也可以平衡林区植被结构,维护物种多样性。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制定间伐指标,确保指标科学合理,增强抚育间伐意识,加大资金投入,促进财务资源的有效利用,致力于理论技术研究,提升区域性间伐评价标准,做好间伐技术推广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积极宣传科学实验研发结果。
        参考文献:
        [1]李彦芳. 太岳山林区森林培育过程中的森林抚育间伐方法浅析[J]. 花卉, 2019, 000(010):237-237.
        [2]杨庆媛, 毕国华. 平行岭谷生态区生态保护修复的思路,模式及配套措施研究——基于重庆市"两江四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J]. 生态学报, 2019, 039(023):8939-8947.
        [3]崔军. 对曲靖市森林抚育管理及技术措施改进的探讨[J]. 林业调查规划, 2019, 44;232(04):216-2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