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影响因素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上   作者:阿依加马力·阿不都
[导读] 在农村地区市场化体系改革进程有序推进的社会主义新时期,加强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科学运行管理,需要深入研究其影响因素,并加强针对性体系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农村地区发展提供强大的基础保障。

阿瓦提县阿瓦提镇人民政府农村经营管理站  阿依加马力·阿不都  843200

摘要:在农村地区市场化体系改革进程有序推进的社会主义新时期,加强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科学运行管理,需要深入研究其影响因素,并加强针对性体系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农村地区发展提供强大的基础保障。影响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运行机制比较多、环境也比较复杂,需要针对性予以探究和管理,这样才能全面深化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为服务地区发展提供坚强的动力。加强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探究,意义深远。
关键词: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行机制;影响因素;研究
        引言
        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稳步推进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对于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具有深远意义。其中,有序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是推动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核心要义。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进程中,股权设置涉及股权主体资格的认定、股权具体种类的设立、股权管理模式的选择、股权各项权能的实现等方面,意味着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的认可,直接关系到成员集体收益分配权的实现,是集体资产股份权能试点改革的关键环节。自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以来,关于股权设置中集体股的存废问题,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争论一直未曾停止,是否设置集体股成为目前最为棘手的难题。
        1大力树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权新理念的重要意义和核心所在
        综合本地及其他地区的生动实践,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受发展水平、发展程度、发展能力、发展理念,以及发展模式等密切相关,综观各地包括宁波市本地的情况,集体经济发达地区多集中于城郊片、工业园区以及城镇区域,已成为客观发展规律的一种必然。这里的关键是土地级差地租导致的增值结果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村社经营者为此不懈辛劳努力拚博的奋斗过程。但也不能排除的是,区位优势明显不足的偏远地区在农村能人的带领之下也能采取精心培育的产业发展策略涌现出的发家致富的许多案例所蕴含的重要价值。北京市北郎中村于1993年运用股份合作制手段,对面粉厂和养猪场等村办企业进行投资入股改制,这几个改制企业全部获利,继而又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组建了新的完全按照公司机制运作的股份制企业--北郎中农工贸集团,有效整合了各方面的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资源,使之新型集体经济得到不断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股份合作制改革成功典型。陕西省袁家村无中生有发展关中特色旅游更是将发展权的内涵发挥到极致地步,尤其是股权设置上采取的交叉股、混合股和优先股等方法,实现了全体村民共同致富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
        2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影响因素分析
        2.1管理者的素养和技能
        在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行过程中,想要更好地推动运行机制有序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不断提升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综合管理成效,为农业经济发展等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就需要不断提升领导者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如果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相关的管理人员和领导者对运行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营管理的要求,对国家相关的政策把握不全面不准确,技能培训力度不足,那么不仅不利于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有序发展,甚至影响其治理成效,所以领导者及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有效运行的关键影响因素。
       2.2运行机制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
       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从村经济合作社的组织模式中蜕变而来,经营管理者基本上是原村级领导班子,股东只限于本村经济合作社的原成员,在股权管理、资产运作、投资决策、考核激励等方面仍比较封闭,难以形成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而相关职能部门对政策执行过程中感到无奈,如省里规定“各地应确保将当地年度可用建设用地指标的10%用于新农村建设,并确保优先安排村集体物业用地”,自然资源与规划部门却认为切块安排用地指标的做法不切合实际,造成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用地十分困难,前途缈茫。



        2.3合作社“收入来源少、支出没减少”问题并存。
        由于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多数村已将集体土地、山林、水库等资产、资源发包到户,导致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后新成立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已无集体资产、资源可用,收入来源较少,收入总量不多。在城乡统筹的新形势下,各级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公共财政投入很多是有比例的“以奖代补”,意味着村级组织干事越多、贴钱也越多,村级组织投入压力也越来越大。此外,由于财权与事权的严重不对称,村一级还要承担社会事业建设等政府职能,政府各项社会事务管理也需要由村级落实部分资金,增加了村里的资金支出,各种误工报酬、办公开支等费用也在大幅上升。在财务收支“政社不分”的情况下,“收入来源少、支出没减少”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3加强新形势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有效运行管理的优化对策
        3.1强化政府扶持,加强多元化融资
       一方面应当围绕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行管理等方面,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扶持作用,完善相关的立法机制,明确界定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性质以及运营管理体系,规范相关的运营情况,从而更好地营造有序的合法的运营环境,另一方面应当充分结合现代大数据技术,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融合应用,鼓励更多有条件的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面参与到数据共享及资源合作中来,从而更好地形成良性互动发展优势。此外,还应当围绕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行管理等方面,加强多元化融资体系的建设,注重发挥商业金融机构的服务指导作用,政府相关部门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合作平台,加强和农发行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及国家商业银行等相关的金融服务对接,从而更好地吸引社会资本全面参与到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行管理中来,形成多元化的联合发展模式,切实为农业经济循环高效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
        3.2应该有个性化的消除经济薄弱村举措。
        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一是落实工作机制保障,即组织领导机制,政策扶持机制,资金保障机制,结对帮扶机制,履行好主体责任。二是制定兜底条款。对生态保住村、基本农田保护村以及饮水源保护村,要充分考虑这些村的发展问题,出台强有力的财政兜底、项目兜底或帮扶兜底等办法,一定五年拨给组织运作定额费用,不使一个经济薄弱村在发展过程中掉队落伍。
        3.3建立标准明确的非生产性支出限额制度。
        建议乡(镇)人民政府出台指导性的意见,明确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工资报酬、差旅费、接待费等非生产性支出上限,指导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结合实际制定各自的非生产性支出限额标准,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实施,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作为会计核算账前监督、监事会民主理财监督、审计部门审计监督和纪检监察机关纪律监督的定性依据。
        结束语
        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是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重大改革,关系农村的长远发展、农业的未来走向和农民的财产收入,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突出问题的关键。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中集体股的设置问题,直接影响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股权设置、治理机制、利益分配和亏损承担。运用公积公益金制度替代集体股的设置不仅高度契合未来发展趋势,还促进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高效运营,这对于维护集体成员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以及实现产权改革初衷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瑞芬,郭瑞玮.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影响因素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20(07):48-57.
[2]高海.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份权能的类型化改革[J].中国农民合作社,2020(03):41.
[3]王兵,张戎.深化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的江宁实践[J].唯实,2019(12):77-80.
[4]闫婧.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的有益探索[J].金融世界,2019(05):92-93.
[5]许江英.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8(22):2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