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卫生与健康事业规划制定的几个重要问题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上   作者:樊景美
[导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山东省东明县卫生健康局  樊景美  山东菏泽  274500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促使党中央决定实施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的提出,对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的制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何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以需要为导向配置卫生资源、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等,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促使各地制定出符合新时代特征的卫生健康事业规划,助力我国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卫生规划;健康中国战略;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以需要为导向;公平与效率;
        一、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的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模式也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成为卫生健康事业根本目标和行为准则,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由“治病为中心”转向“健康为中心”,保障全体人民的健康,促进健康公平,已经成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为我国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也是实现以健康为中心的关键。在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将呈现以下特点。
        (一)健康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目标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求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将人民健康事业纳入“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这一发展定位决定了人民健康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更是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全民健康”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追求,是统领各领域、各部门发展政策的指导原则。
        (二)卫生健康事业面临新的挑战
        首先,卫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突出,各种健康问题给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带来挑战。当前我国仍面临着经济发展与卫生健康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差异明显的问题,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带来一系列老龄社会健康问题。据有关统计,我国有近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近4 000万,完全失能老人有1 000万,老年保健、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将越来越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人群健康最重要的威胁,同时新发传染病的出现也在不断威胁着人群健康,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已经持续影响全球一年多时间,导致全球经济负增长。
其次,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的加快,人们获取健康相关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直接导致了人民健康需要的提高,对卫生健康服务的数量、品质、技术等也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健康服务的种类更加复杂多样,需要同时应对慢性病和传染病,实现健康养老和医养康一体化等目标。
        (三)保障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成为服务承诺
        卫生健康是服务于全人群的,健康是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等方面处于全方位的完好状态。一个人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健康危险因素和健康服务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发展模式的转变,人民健康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目标,保障人民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成为政府对全体人民的服务承诺。要实现全体人民全方位全周期健康,需要提供连续性、满足人群不同生命周期健康需要的服务,这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亦将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二、以需要为导向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一)需要为导向和需求为导向
        健康需要和健康需求反映了人群对健康服务的不同要求。健康需要是指人群中存在的健康问题,客观上需要获得健康服务;而健康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且有能力购买的卫生服务量。


简单地说,需要是客观存在的,需求则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受经济支付能力、支付意愿等其他因素影响所形成的对健康服务的主观愿望。有主观意愿才可能化为现实利用,但各种因素导致有需要而没有产生健康服务利用的主观意愿,就可能不会利用健康服务。如果因为经济支付能力等客观因素导致需要利用卫生服务而没有获得必要的利用,这就产生了不公平。
        在卫生资源配置时必须要决定,是以需求为导向还是以需要为导向进行卫生健康资源的配置。基于需要的资源配置,可以满足所有有健康问题的人获得必需的服务,但可能会因一部分有需要的人实际未利用的情况,从而导致卫生资源的相对过剩,出现资源浪费。而基于需求进行资源配置,可以满足所有愿意利用卫生资源人群的需求,理论上可以实现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但可能会存在有健康服务需要而无能力利用的人群,从而出现健康保护的不公平性。因此,需要研究探讨在保护健康服务需要、兼顾需求的前提下,开展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实现机制。
新时代强调健康优先的理念,以健康公平为目标推进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实现健康公平就需要让所有居民的健康问题都能得到解决,要让所有有健康问题的居民都不会因为经济等客观障碍而无法获得必需的健康服务。
        (二)如何实现以需要为导向的卫生资源配置
        由上述分析可见,需要导向和需求导向的资源配置均可能产生不同的问题。在实际开展卫生健康规划时,尤其在“十四五”规定制定时,需要充分掌握居民健康需要信息,收集数据对影响健康服务利用的相关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准确估计健康服务应该实现的需要,从而才能准确估计卫生健康资源的需要量,并对资源的总量、结构、分布等进行合理规划,保证全体居民健康服务可及性。同时,针对那些客观障碍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消除支付能力、费用负担等导致健康服务不公平的因素。
        对健康服务需求和需要进行准确评估,才能对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并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居民的健康需要也不同,因此健康需要可以通过对人群健康状况的测量来反映。反映人群健康状况的指标包括死亡指标、疾病指标、残疾指标等。大部分研究都使用疾病频率和严重程度等相同的指标来测量卫生服务需要量。针对未满足的需要,可通过调查了解原因,正确区分遗传、文化传统等个人因素和费用负担、资源可及性、经济困难等客观因素所导致的服务需要未能满足的情况。
        三、卫生健康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一)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健康公平是指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均应有公平的机会达到其最佳的健康状态,只要可以避免,不应有人在获得健康方面受到区别对待。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健康公平是人群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实现人群健康的改善和公平性的提高,有赖于卫生保健服务的有效提供和公平享有。而要满足保障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公平和利用公平的要求,从资源配置和利用的角度审视,可能会出现有损资源效率的情况,如在人口密度较低、交通不便的地区配置卫生资源时,必须适度提高人均资源配置量。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由于地广人稀,为满足居民的基本卫生需求从而提高人均资源配置,但同时也造成了资源利用不充分、效率降低。
        (二)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原则。对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应该强化其统一性,提高效率应对以提升公平为目标。
        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突出以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在卫生资源配置时应以需要为导向,坚持公平优先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正确分析国内现状和局势,把握国民经济发展方向,促进卫生健康与经济同步发展,开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周萍萍,张明.我国老年慢性病患者管理与预防保健的重要意义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2):227-228
[2]吴国荣,迟莲,周玉玲,等.医养结合背景下失能老人生活质量研究现状[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10):441-4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