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老年人交通安全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上   作者:欧应栋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遛弯锻炼、外出买菜、接送孩子是不少老年人每天生活的常态,由于心存侥幸或是身体反应机能衰退等原因,老年人交通出行事故时有发生,提高老年人安全出行意识迫在眉睫。

山东省巨野县凤凰街道办事处  欧应栋  2749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遛弯锻炼、外出买菜、接送孩子是不少老年人每天生活的常态,由于心存侥幸或是身体反应机能衰退等原因,老年人交通出行事故时有发生,提高老年人安全出行意识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加强老年人交通安全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老年人;交通安全管理;思路与对策
        引言
        在交通安全甚至社会文明这个“大课题”中,人人都是“答题者”,老年人作为社会和家庭的重要一员,同样不可能置身事外,也不应该与社会文明脱节,而应该积极适应、融入,用行动践行文明要求,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也给后辈作出表率,何乐而不为呢?
        1影响公路安全的因素
        1.1司机安全意识以及法律意识薄弱
        首先我们前前言提到的,人们对交通安全意识的薄弱,关于货车司机调查显示我国货车司机普遍的学历较低,对于交通安全法则并不太清楚,对于交通法律意识也比较浅薄,安全意识是较低一些的。
        1.2司机的驾龄不足
        由于驾龄不足缺少一定经验就开车上公路的话是存在很高风险的,对于刚上公路的新手驾驶员来说部分驾驶员还不太适应高速公路的行驶方式特点,以及对于车速车距把控不准确的话,相对也就会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这也是公路交通事故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
        1.3司机疲劳驾驶
        许多司机会由于时间、成本、利益等方面的原因,而连夜运输,在规定休息的时间内也没有休息恢复精神体力,导致司机极度疲劳,俗称为“红眼车”,不论是货车、客车、轿车司机遇到这样的情况下依旧在公路上驾驶都是非常危险且不负责的行为表现。
        1.4司机的生理与心理因素
       长时间的驾驶会产生身体机能疲劳,肌肉的疲劳紧张,进一步可能出现头晕、头疼、呕吐感、精神恍惚、视觉模糊等;而心理因素出现在长时间的驾驶之后可能会出现心跳加速或是心跳减慢、动作迟缓、心情急躁等心理因素的出现,同样会直接或间接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2]。
        2加强老年人交通安全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2.1完善管理办法
        完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驾校的考核监管,细化管理标准,完善服务规范条例,引导驾校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晰双方当事人包括驾校和学员的责任,一旦发生事故,应保障双方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以此避免驾校拒绝接收老年学员的现象出现。
       2.2改善交通设施
        从长期的城市规划出发,改善道路交通环境,为老年驾驶人创造良好的安全驾驶空间。在设计和设置交通管理设施时,应适当考虑老年人心理、生理各方面的变化对其交通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设计标准,优化道路线形和交叉口设计,改良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引进限定驾驶证。建立驾驶证差别化系统,为老年驾驶人引进限定驾驶证。限制持有限定驾驶证的驾驶人只能在特定场所行车,比如避免这一群体在高速公路上驾驶;限制其驾驶自动挡汽车及配备特殊安全功能的汽车[3]。
        2.3发挥社区作用
        建议交管部门将社区作为教育老年驾驶人的主要阵地,传播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其事故预防能力;提醒其避免在夜间、恶劣天气、交通拥挤的高峰时段及困难、危险的交通条件下驾车出行。对老年驾驶人开展循环式交通法规安全教育培训,邀请交警进行专业化授课。


结合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对交通安全知识进行系统讲解,以案释法,使老年驾驶人听得懂、看得清。交管部门日常执法时,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推行人性化政策,引导老年驾驶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4]。
        2.4远离害人的“老代”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代步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特别是不少老年人用它来接送孩子上下学。然而看似方便快捷的“老年代步车”,却在实际出行中屡屡发生交通事故。实际上,“老年代步车”的“真身”是“四轮低速电动车”。根据工信部《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规定,纯电动汽车最高车速不低于80公里/小时,续航里程不得低于80公里,而目前市面上售卖的“老年代步车”明显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因此不属于纯电动汽车。此外,“老年代步车”也不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无法进行注册登记、挂牌以及缴纳保险,一旦发生事故没有相应保障。部分“老年代步车”生产和销售商为追求利益,采用低劣便宜的零配件,车内缺乏基本安全配置,车辆安全性能差、质量堪忧。驾驶“老年代步车”的老年人大多没有经过驾驶培训,对基本的交通法律法规以及通行规则不了解,在行驶中频频出现横冲直撞、占用快车道、随意掉头、逆向行驶等违法行为,威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作为老年人和子女,为了自身和父母的出行安全,尽量不要购买和乘坐“老年代步车”。
        2.5强化驾驶人员文明意识
        驾驶人员要拥有足够的文明意识,这样才能保持较高的驾驶技术。具体需要落实几个方面:第一,在驾驶人员有序进入车道的时候,要通过匝道直接进入高速,并且基于交通法规来进行;在刚进入到高速公路的时候,就需要将左转向灯打开,并且确保保证进入高速公路之前不会对于其余行驶的车辆带来影响;作为驾驶人员,需要对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行合理的控制,确保能够匀速前进,在进入到高速公路之后,将转向灯直接关闭。第二,控制好车辆速度,部分驾驶人员很容易出现超速行驶的问题,一旦出现这一现象,就会大幅度提高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所以,当驾驶人员在高速公路行车的时候要做好对前后车辆安全距离的控制[5]。
        2.6保持安全车距
        在高速公路行车中,本车的实际距离与周边车辆的实际距离也是需要驾驶人员具体判断的,这样才能避免在意外事故发生的时候,自己没有时间做出对应的操作,也有利于制动处理。这里所说的安全车距,主要是为了确保安全,从而在车与车之间预留的间隔,但是其本身的长度不是特定的,需要考虑到实际的载重情况和相应的车辆速度来分析。随着行驶速度的不断加快,其载重也会对应增大,这样也会进一步加大其安全距离。另外,驾驶人员自身情况、天气情况等都是影响安全车距的主要因素。为了保障行车的安全性,每间隔一段距离,就要求能够设置对于驾驶人员调整车距的辅助路段的设置,经过这部分路段的时候要求驾驶人员按照行车速度与道路情况来调整车距,避免出现安全风险。但是,考虑到驾驶人员在行车之中的行车经验相对欠缺,就无法通过自身的经验来对行车的安全距离进行判断[6]。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遍布各个地区,随之而来的就是公路的交通事故的增加,关于公路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了全民在意的问题。人们对于交通安全的法治概念薄弱,以及交通安全意识较差,这对道路交通安全制度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矛盾。所以对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同时也需要提升国民交通安全意识。公路交通是许多大型车辆、重型货车、长途客运等车辆的必经路程,需要根据实际公路交通安全来进行管理对策,减少以及避免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所以在交通发展的过程里,交通安全的主要问题就成了愈发引人去关注的事情。
参考文献:
[1]罗臣松.分析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现状及管理方法[J].低碳世界,2017(32):260-261.
[2]肖鹏飞,王秋鸿.我国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现状[J].道路交通管理,2017(11):14-15.
[3]吴宁宁.交通设施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主要控制措施[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02):222-224.
[4]张永利.浅析交通设施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主要控制措施[J].科技风,2019(30):112.
[5]李鹏飞.交通设施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主要控制措施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09):34-35.
[6]韦嘉源.浅析交通设施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主要控制措施[J].居舍,2020(09):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