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建工集团海河水利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在城市生活中,市政道路与人民日常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道路建设工程相关企业应当保证市道路的建设质量。而对于如何保证道路建设的质量,相关企业则可以通过加大对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的施工管理来保证其建设质量。事实上,道路建设的每个环节都会对道路的质量造成影响,例如基坑开挖环节。基坑开挖的进度快慢会受到两侧建筑物的影响。建筑物的限制会导致基坑开挖工作不能正常、顺利的进行,从而导致施工进度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道路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为了避免基坑开挖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造成建筑的坍塌,则需要在其作业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支护技术。采用科学、合理的支护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市政道路建设的施工质量,还能从根源上提升市政道路建设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市政道路;基坑开挖;支护施工;关键技术
1 深基坑支护的要求
深基坑支护是保护地下工程施工的重要技术手段,科学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可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有助于保证建设工程的安全顺利实施,可促进建设工程持久有序地进行下去。运用深基坑支护技术可保证施工的安全及基坑边坡的稳定性。进行深基坑支护需对施工区域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细致的调察,做好施工开挖及基坑外围2~3倍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勘察和土质分析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必要的围挡和对基坑及基坑周边环境进行必要的监测工作,防止施工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深基坑支护技术还要避免大规模的土方开挖,做到渐进有序施工,根据深基坑的开挖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支护方案。
2 基坑工程特点
基坑工程具有以下特点:(1)安全等级低,风险较大。基坑支护是一种临时措施,与永久性结构相比,其在强度和防渗方面的要求不如永久性系统高。(2)地域性强,影响因素多。基坑工程施工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不同,使基坑施工具有区域独特性,需因地制宜。施工现场相邻建筑物和复杂管线也会对施工产生影响。(3)土体压力计算理论不完善。基坑工程主要为地下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对施工方案影响较大。受技术限制,施工方案设计时土压力计算参数多根据经验,不确定性较大。(4)基坑工程具有时空效应,基坑的平面形状和深度对基坑支护体系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
3 市政道路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的关键技术分析
3.1 土方开挖与维护
土方开挖环节的工程周期很长。因此,为了提升土方开挖环节的工程效率和工程质量,相关工作人员可以考虑在工程初期预留好堆放临时材料的场地,然后在进行土方开挖材料的运送时,要避免基坑周围大型设备的停放,确保工程的各个流程都能在一个比较干净的环境下进行,从而提高工程的整体效率。在土方开挖工程进行时,应当预先确定挖掘深度,通常其深度保持在2米-3米的范围之内。在挖掘了一定程度之后,应当做好对土方开挖工程的维护,其主要是确保支护系统中的钢筋栓得以安装,并且保证其与钢筋混凝土技术相辅相成,然后再按照流程方案继续进行逐层开挖,如此才能保证土方开挖工程的质量,避免安全事故。
3.2 锚杆支护施工技术
锚杆支护技术是通过使用锚杆将其一方与其他建筑相连接,并在此基础上施加相应的预应力的一种深基坑支护技术,其可以有效保持基坑的稳定。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1)施工前需要提前根据施工的具体要求和施工具体条件来设计好相关的方案,完善与该技术相关的所需内容。(2)施工时应当保证锚杆与建筑相关联处水泥的全方面填充,使其有效起到支撑作用,并且提高安装位置的准确程度,从而提高支护技术的防护质量。
3.3 土钉墙支护的技术
土钉墙支护技术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也经常被使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该技术需要技术人员对建筑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土钉墙支护技术需要以坚硬的土壤为基础,并且对基坑的要求是基坑深度达到5米-12米之间。与此同时,还需要施工人员配合对其进行注浆,保证土钉墙技术流程的完整,以免出现误差。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在使用该技术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对该技术进行适当的改进,以确保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得以顺利使用,进而提高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3.4 搅拌桩的支护技术
在深基坑支护技术行列里,深层搅拌桩的支护技术需要相应的材料才能够顺利实施。其大致步骤是:首先,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将石灰和水泥进行充分搅拌。然后在深基坑完成之后,将搅拌好的水泥和石灰倒入深基坑的软土中,使之形成相应的桩体。除此之外,深层搅拌桩支护技术需要基坑深度的支持,通常情况下,应当在7米以内的深基坑中使用该技术。就目前的有关数据表明,深层搅拌桩的有效使用可以使支护结构得以不断优化,能够满足深基坑支护需求,防止渗透现象的出现,从而提高道路基坑工程关节的稳定性。
3.5 地下水排降处理
中国建筑网的相关数据表明,为我国基坑工程带来安全隐患的原因是地下降排水问题不进行适当处理,此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截至到2018年为止达到了惊人的73%。因此,针对此因素问题笔者提出两点主要建议:第一,对于施工中遇到的地表水,工作人员可以采用集中排水的排水方式。在第一轮支护施工实施完成后,通过沿着支护桩挖掘环状的排水沟将地表水引流出去。除此之外,在地表水水位较高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则需要采用真空井典降水措施,其要点是在土方开挖工程的前期,按照监理师的要求,在土方开挖工程的预计施工位置的管沟垂直挖掘一条侧沟,然后在两端挖排水道并整理周围土体,以降低泥石流和塌方等突发事故发生的概率。第二,坑壁渗水问题。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可以采用打止水桩的方式来缓解坑壁渗水,但是坑壁渗水目前还是无法做到完全避免。因此,对于打止水桩后的剩余渗水可以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来处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在挖掘了排水沟后的基坑周围安置海绵和导流管以及卵石盲井等设施的方式来解决剩余渗水。除此之外,道路工程在遇到基坑渗水的情况,应该先保证基坑支护桩的强度在75%以上才能继续进行二次基坑开挖流程,从而使道路施工的安全得到保障。
3.6 基坑监测
基坑监测主要由三个环节组成。第一,水位检测。水位检测是基坑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水位检测不到位,将会使后续工作无法顺利得到展开。因此,水位检测人员必须具有相关的专业性,以保证水位发生变化时,能够对方案进行调整。第二土方开挖监测。土方开挖工程同样需要做好相应的监测。其主要表现在对土方开挖监测过程中还需要适时的对周围的建筑物和维护结构进行监测,并且适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充分分析,以便能够解决临时出现的问题。第三,基坑监测。在基坑监测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对基坑是否发生变形及位移情况给与高度重视,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影响施工进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时下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道路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随之对城市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基坑开挖即支护工作,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并在保质量、报进度和保安全的基础上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金子明.市政工程基坑开挖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4):110~111.
[2]荆瑞珍.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6):161~162.
[3]朱友军.浅析市政道路深基坑支护设计[J].江西建材,2019(21):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