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现代城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本文主要现代建筑形体构建逻辑与建筑空间构成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二者的基本规律,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建筑的复杂性、建筑元素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升建筑设计水平,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建筑形体;构建逻辑;建筑空间构成;逻辑关系
引言:
建筑的形体构成具有复杂性特点,但其无法脱离形态构成,形态构建是建筑形态设计的基础,在实际的建筑设计工作中,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使之符合一定的美学规律。同时,建筑的形态构成方式具有纯粹和抽象化特点,无论服务于谁,其最终结果都是在表达一定的美学诉求。目前的建筑形态构建方式比较功利,比较关注功能,因此也比较偏向实用主义。现代建筑雏形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发展。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吸收了时代的抽象艺术特点,也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形成了现代建筑形态构成基本设计系统。随着建筑形态构建方式发展改变,建筑空间设计也出现了变化,出现了构成方式多样化,在建筑空间构成组织结构方面,体现了灵活多变的特点,可以满足不同功能的设计需求。建筑形体构建的基本规律在于形态构成的美学逻辑,这一规律会对现代建筑形体构建和空间结构产生直接性的影响,促进了建筑形体与空间的关系,也使之更加的合理化。
1、现代建筑形体构建逻辑基本特征
现代建筑形体构建逻辑基本特征表现为几何抽象性,和传统比较琐碎和形式化的形态构建方式相比,现代建筑更加的纯粹,应用了几何抽象构成方式。而且构建方式灵活、自由、多样化,人们可以依据建筑的性质和功能,选择多种方式进行形态构建。极少主义建筑比较全面的诠释了其基本特征,这种构建方式主张做减法,拒绝繁琐,采用了基本的几何元素构成再生,以求建筑形体的简洁明快,事实上,在简洁的表面,有着比较复杂的结构,极少主义向往简洁的形体结合有质感的建筑材料。范斯沃思住宅设计就是几何抽象构成设计的典型代表,从空间构成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其建筑形体和空间有着较高的一致性,也就是建筑外部形体和内部空间构成形态均采用了利用简单几何形体。并且,尽可能维持了几何原形原来的面貌,充分展现了其单纯和精确的特点,使得建筑更加的具有完整性和逻辑性特点。
2、几何构成形式分析
几何构成形式方法十分多样化,这是既是美学规律的要求,同时也使得建筑形体构建方式更加的丰富多样,也能够满足建筑空间功能的多种要求。按照一定的规律改变几何形体原型,瓦解原有的构成倾向,可以有效丰富建筑内部空间形态。在构建建筑形体时,对原形进行扭曲的方式非常多样化,例如建筑整体扭转和弯曲,建筑局部扭转和弯曲,这样可以获得高于原形的空间想象。勒.柯布西耶的郎香教堂,在形态构建上就采用了上述方式,扭曲的几何形体可以构成许多形体,让建筑空间变得匪夷所思,冲破了人们传统理念下对教堂的想象和认知,开创了新的教堂建筑形式,使之同时具备了浪漫和神秘的特点。
纪念碑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它的出现混淆了建筑形体和空间的概念,但其设计与建设仍无法脱离建筑形体构建逻辑作用于这一建筑形式的基本原则。在十九世纪10年代,第三国际纪念塔以旋转几何形体方式进行形态构成,按照一定方向对圆柱体进行旋转,不同界面的形体同时进行垂直上升或是下降运动,形成了运动感与生长感,这样的纪念塔设计方式具有了时代精神意义。
3、形体变化
形体构成中,基本形态变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例如,利用不同界面下形态的凹凸变化,可以使得建筑形成具有个性鲜明和极具特色形态。建筑空间的组织和分布依赖于上述形体,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空间的布置,增加了建筑的特色。此外,还可在垂直维度,对形体进行自由变化。
建筑空间构成的实体空间一般会受到建筑形体构成的影响,但是建筑空间内部限定要素不受约束,因此,可以通过膨胀或是收缩方式让建筑空间内形成各种曲面。例如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其在形体构建中就利用了上述方式,让建筑的外部形体具有了倒置感。该博物馆建筑最具特色的一点在于形式和内容完美统一,其建筑空间顺应了建筑形体的变化,并且满足了博物馆的特殊功能要求,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可以借鉴这一方式,实现建筑形态、空间、形式、功能最大契合。
4、建筑形体
建筑形式被分割和切割,以形成一个相互吸引和相对独立的,自成一体的形态,同时保持原有形状的统一和整体性。国家美术馆东馆基于新建筑形式的逻辑,尽可能与旧建筑的形式相一致。两者之间的形式是完全独立的,但在构造逻辑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建筑形态的原始形态被分割后,子形态在形态上有很大的不同,或者通过数字关系形成形态的和谐比例,通过融合各种形态与主体的关系,避免子形态之间缺乏相互性,产生矛盾。统一协调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在流水别墅的设计中,赖特将各种几何形状分割、相交、组合,形成自然的建筑造型。构图逻辑严格遵循各子形守恒原则,体现了对严格理性主义的追求。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效果是山野和建筑浑然天成,这也体现了现代尊重自然的设计理念。
通过多元组合形成了建筑形体,在以往的设计中,习惯于将相当的或是相同的元素进行组织和结合,形成完全新的形体,以框架式、串联式、轴线式、放射式等多种方式组合各种基本单元,形成建筑形态骨架。以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儿童之家为例,这是解构主义的标志性建筑,该建筑的基本元素是形轻质混凝土壳,利用上述组合方式形成类似细胞的空间,整个建筑的形体构成和空间井然有序,也符合重复的美学欣赏理念。孟加拉国达卡国民议会厅的设计沿核心形体在各个方向对建筑形体元素进行了延伸,赋予了形态的功能性与象征性特点,空间组织以虚体为主,突出了集中与线性构成。形体基本元素之间的联系集中且自由,构成方式也具有不确定性特点。中银舱体大楼的设计中,各形体单元组织通过过渡空间链接,看似无序,实则有规律可循,个体之间幻妙拼装,增添了建筑空间的趣味。
在构建建筑形体时,也需要遵守一定的空间组织原则,利用不同空间形态组成建筑形体,能够在心理上产生更多意义。每个建筑空间都有一定的能够被承受的控制范围,其中距离体现了控制感的强弱。通过划分空间功能、建筑形体构成,可以形成具有控制感的“场”。在“场”中静态空间和建筑形体结合,体现了形体之间的联系。
5、结束语
建筑形式构成的逻辑并不是越复杂越好。往往会精心考虑简单而有创意的形式,以准确把握建筑空间组织的要点,最终成为优秀的作品。在运用形式建构的逻辑过程中,形成的方法不止一种,合理选择合适的方法是形式建构的关键。当然,每种方法之间没有完全不同的界限。要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李平. 现代建筑形体构建逻辑与建筑空间构成分析[J]. 科技展望,2015(27):28-28.
[2]丁格菲. 普利茨凯奖获奖建筑师的建筑设计创新研究[D].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3]袁旸洋. 基于耦合原理的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机制研究[D]. 江苏:东南大学,2016.
[4]池丛文,韩中强. 三维空间形体构成概念的入门训练——浙江大学建筑系《平面积聚图形的空间构成》课程的调查与思考[C]. //全国第八次建筑与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192-197.
[5]辛冠茸,曹仁宇. 西班牙3×3未来住宅建筑设计分析——基于九宫格体块的建筑形体与空间分析[J]. 美术教育研究,2020(9):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