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600041988****XXXX
摘要: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离不开交通,道路桥梁的施工建设也直接关系着居民的日常出行。从我国的施工建设情况来看,部分地区的桥梁施工建设还不够成熟,大量施工问题频繁发生。建筑企业针对道路桥梁路基路面施工的相关问题,应该全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严格按照施工建设标准,科学合理地对路基路面建设合理的管控,确保施工工程的建设质量。
关键词:城市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要点
1道路桥梁路基路面相关概述
1.1道路桥梁路基工程施工技术
1.1.1水平分层填筑法
其一,施工作业人员应该根据工程的施工情况,选用不同性质的土质进行填筑修堤,应分层填筑,不得混杂乱填;其二,用透水、透气性较小的土质填筑路堤下层时,应该做成4.2%的双向横坡,反之,在填筑路堤上层时,不应该选用透水、透气性较大的土质进行填筑建设;其三,不因潮湿及融冻现象而变更的优质土壤应该填在路堤上层,强度较小的填在下层;其四,河滩路堤填土应保证在整个宽度上连同护道在内一并分层填筑,应该选用受水性相对稳定的土料;其五,桥涵、挡土墙及其他构造物的回填土,以采用砂石或砂土适宜,并应该适当的进行分层填压,防止桥头负荷过重导致桥面发生变形。
1.1.2注意事项
首先,在选用压实机时应该遵循先轻后重的原则,碾压速度先快后慢;其次,碾压的路线应该先边缘后中间,地势较高的路段应先高后低,相邻两次的碾压轮迹应该重叠轮宽的2/3-3/4,保证路基压实不出现漏压现象;最后,在碾压过程中,应该按照技术标准控制路基含水度和压实度。
1.2道路桥梁路面施工技术
(1)应该按照施工技术标准严格控制路面压实含水量,通常情况下以1.1%-2.1%左右适宜;
(2)严格控制路面压实标准,实践表明,路面压实度大的情况比路面压实小的干缩对路面影响相对较小;
(3)温度压缩的不利温度为0-10.5℃,干缩的不利情况为石灰土成型的初始阶段;
(4)石灰土施工结束后应该尽早铺筑路面层,尽量减少石灰土基层含水量不会发生过大的变化,防止裂缝问题出现;
(5)在石灰土中应该掺杂些许集料(如砂砾、碎石等),以满足混合料最优的配比要求,一般为71%左右;
(6)在石灰土基层上应该铺设厚度大于16cm的碎石过渡层或设置沥青碎石层,防止裂缝出现的情况。
2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1过渡段平整度不足
对于道路桥梁工程来讲,路面的平整程度直接关系到了行车的舒适度和乘车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也对整个道路桥梁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在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当中,需要相关施工人员必须要充分做好过渡段的找平工作,但是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应用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干扰,造成的道路桥梁过渡段的平整度不符合后续的使用标准。分析其中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施工人员没有完全依照工程的施工标准,对路桥过渡段基础填料进行充分压实,以此影响到了整个路基结构的承载能力,并且路面混凝土材料没有根据标准要求来进行压实,直接影响到了整个路面结构的平整度,在车辆反复碾压条件下会造成不同类型的病害问题。
2.2路基路面存在破损状况
由于某些道路桥梁工程的使用年限相对较长,造成了道路路面经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坑洼和裂缝破损问题,这一问题主要出现在道路桥梁过渡段的路基和路面,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道路桥梁过渡段出现脱节现象。在具体施工当中,桥梁公路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考虑不全面,造成了过渡段的施工质量不符合标准,进而会影响到路面的破损速度,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在后续的通车过程中会造成更加严重的路基路面破损现象。
3城市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要点
3.1规范施工操作
3.1.1准备环节
开挖环节
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开挖方案施工,结合设计图纸与开挖方案,在施工现场设置控制测量点,获取施工现场的各项位置参数,为开挖施工提供指导。开挖施工通常选择机械开挖工艺,根据计算的位置参数,明确开挖施工的标高,在机械设备开挖至与标高相距30cm的位置时,停止机械施工,以人工开挖方式继续施工,直至达到规范标高,以此避免欠挖或超挖问题的出现。同时,在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规范处理开挖土体,制定合理运输计划,将挖出的土体转移出施工现场,避免土体堆积过多,影响周边居民正常出行,遮挡施工现场施工视线。
3.1.2填筑环节
对于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而言,填筑材料与填筑工艺,均会影响填筑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根据勘察结果,计算施工现场的土壤承载能力(CBR),将计算的数值与道路桥梁过渡段的标准值对比,评估承载力差距,选择合适的填料,如石灰、粉煤灰等,增强路基的承载力,避免道路桥梁过渡段出现不均匀沉降。对于不同的路基路面结构,承载力要求不同。如路基底端和路面距离低于30cm,则填筑后路基的CBR值应超过8;如路基底端和路面距离超过30cm,则填筑后路基的CBR值应低于8。常用的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填筑工艺为分层填筑,每层填筑厚度低于30cm,填筑后进行碾压施工,待填筑层的压实度超过95%后,方可继续填筑下一层,直到填筑高度满足标高要求。
3.2合理搭建搭板
a.在搭板搭建时,要求搭板的标高和桥台保持一致,略高于道路路面,进而在道路桥梁过渡段形成反向坡,用于中和道路桥梁间存在的沉降差。搭板搭建的坡度应参照道路桥梁沉降差设置,形成平顺、稳定的路线纵断面。同时,施工单位应将靠近桥台侧的搭板上边缘和牛腿上缘区域,设置为倒角结构,用于提高搭板的稳定性,避免搭板出现位移破坏过渡段道路。
b.施工单位应根据搭板的结构特点,调节道路路肩区域,以降低搭板的应力,提高道路桥梁过渡段的稳定性。施工单位应根据路堤填筑高度设置搭板的长度,要求二者呈正比,且要综合考虑道路与桥梁的沉降差值、路基地层特点。同时,施工单位应结合路基地层特点,尽最大限度加厚搭板,以降低最大弯拉应力,提高抗变形能力,减少位移,使道路桥梁过渡段更为稳固。
c.结合搭板的结构特点可知,和均匀地基相比,在非均匀地基或脱空地基中,搭板的位移更大。施工单位应在地基妥善处理后,进行搭板搭建施工,避免非均匀地基加大搭板结构的弯拉应力,降低搭板稳定性,影响其作用发挥。
3.3做好排水处理
3.3.1了解施工现场水文条件
施工单位应全面勘察施工现场,获取施工现场周边的水源分布信息,了解水源的地理位置,分析其对道路桥梁过渡段的影响,并收集历年降雨信息,了解施工现场年均降水量,综合评估道路桥梁过渡段的防水需求,提高排水施工的针对性。
3.3.2合理设计排水方案
在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中,可用的排水法方案包括排水沟、盲沟、防水层、排水管道等。防水层是路基路面施工的必备环节,施工单位可根据施工现场地理条件,选择一种及以上的排水方案,提高路基路面的排水性能,规避降雨对路基路面施工的影响。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选择水泵、加固沟渠等方式,提高路基路面的防水能力,减少雨水积聚。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建设离不开相关人员的有机协调和配合,建筑人员应该不断加强知识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道桥建设技术,引进安全的生产设备,在不断自主创新的情况下,改变和优化施工操作方法,进而促进社会的稳定运行,提升我国的国民经济。
参考文献:
[1]李迎军.简述道路桥梁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析[J].四川建材,2020,46(9):168-169.
[2]师岩,王亚.铁路路基与桥梁过渡段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建设,2020,3(3):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