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人才共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上   作者:何万里 高洁
[导读] 联合教育训练的前提是树立实战观念,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与军队训练各自的优势,积极开展高校与军队联合教育的联合训练。

工程大学乌鲁木齐校区  何万里  高洁 

摘要:联合教育训练的前提是树立实战观念,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与军队训练各自的优势,积极开展高校与军队联合教育的联合训练。联校联训要符合实战要求,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充分发挥院校和部队联训对军事人才的联合培养作用,岗位教育改革要不断深入。
关键词:实用;联合教育培训;后教育
        一、贯彻实战要求。充分认识联合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1)联合教育培养是培养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贯彻实战要求,联合教育训练已成为军队职业教育机构与部队联合教育的一项关键措施。它是高校教学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是高校与部队深度融合的主渠道,是军人岗位能力生成的重要手段。当前开放式军事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联合教育培养,这不仅符合军事人才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成长规律,也是培养能打胜仗的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要举措[1]。通过联合教育训练,充分发挥军事人才培养优势和全军训练资源,实现高校教学与军事训练的无缝衔接,实现联合育人的目标,共建共赢。
        (2)联合教育训练是充分发挥军事装备教学资源有效性的现实需要
       在高校和部队实施联合教育训练中,合理利用部队新装备的资源优势,为学员提供实习场所,有效弥补高校新装备的不足,有效保证学生能进行设备维护、检测和故障排除的实践训练。联校联训可以充分利用高校、装备研制生产单位和部队的装备,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最佳效益。实施联合教育培训,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且可以丰富和完善高校的实践教学条件,联合教育训练是提高军校学员岗位能力的有效途径。军队院校是培养装备人才的摇篮。所以,改革联合教学训练模式,更新教学训练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增强教学针对性,可以实现高校教育与部队训练的双向互动,促进理论知识向岗位能力的有效转化,最终达到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的完美统一。
        二、准确把握。科学探索。加强高校与部队联合教育培训的主要措施
        (1)把握法律、制度规划、优化设计
        1.找出正确的位置,识别特征和规律
        要建立积极的联合教育培训互动体系,首先要科学定位高校和部队在联合教育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合理制定联合教育培训的长期规划和阶段目标,确保高校与军队联合教育培训体系完善,效益明显。由于高校教学内容体系与军事训练内容体系的差异,我们应该准确分析和把握两者的异同[2]。从学习的认知规律看,我们应该遵循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应用、从知识到能力的过程。在培训实施步骤上,高校通常按先上岗后上岗的顺序安排课程,而军事训练通常是按照《军事训练考核大纲》的内容要求进行。所以,有必要加强系统的宏观优化设计,促进联合教育培训的整体有序发展。
        2.考虑一切,合理规划全局
        统一规划是通过联合教育和培训培养优秀军事人才的重要保证。要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军队装备资源的科学衔接,必须解决制约高校与军队联合教学培训活动的瓶颈,即如何合理面对军队,坚持实战,共同培养人才,共享资源、共享成果等,建立协调顺畅的联合培训机制,努力为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3.需求牵引,注重能力
        加强联合教育培训课程建设,构建联合教育培训内容体系,是人才联合教育与培养研究的核心。


高校和军队是人才培养的有机整体。要把握特点和规律,贴近培训实践,科学制定联合培训课程,规划教学培训内容,系统构建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联合教学培训内容体系。同时,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在军任职能力的目标,坚持装备战斗要求,加快课程结构调整,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一方面,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设计,确定联合教育培训系列教材的适用范围、教学水平、编制原则、目标、内容、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要保持高校教学方向与军训发展的一致性,要密切跟踪军训发展态势,紧跟训练改革创新步伐,深入了解军训纲要的实质,及时将军事训练的最新理论方法和技术要求丰富到教材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均衡比例,实现教材的动态更新,缩短教材出版周期,为顺利实施联合教育培训奠定了理论基础[3]。
        (2)要共同打造平台,加强安全保卫。
        1.整合资源,建立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
        由于训练单位多、保障难度大,为进一步提高高校与部队之间的信息利用率,要打破信息孤立、系统完备的传统局面,按照立足现有、互利共享、科学规范、集约高效的原则,实现要素和功能的整合,为提高联合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率,应建立教学、科研、培训等方面的信息支撑平台。围绕提高军事化人才素质和能力的目标,坚持“边建边用,以用促建”的方针。要利用信息技术的渗透性、集成性、互联性,做好联合教育培训信息平台建设,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成果的实际应用,不断推进建设成果转化为保障能力,逐步整合各类联合教育培训保障力量,将保障单位和保障要素有机结合,提高联合教育培训保障能力,进一步推进联合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发挥优势,搭建联合培训的实践平台
        毋庸置疑,高校开展的实战训练与部队还存在一定差距,客观上也受到教学训练条件的限制;军队虽然在各种实战装备和训练条件上都优于高校,但也缺乏严谨细致的教学资源平台。所以,只有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把科学的训练内容、先进的训练手段、完备的训练场地结合起来,建立实践教学训练基地,把高校教学内容与部队训练科目有机统一起来,高校能否与部队联合组织联合训练、实践训练等活动,在教与学的结合上,要不断提高联合教学训练的效果[4]。同时,在教学实训基地开展联合教育培训活动,既可以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避免设备资源的严重浪费,又可以拓展实训基地的功能和作用,改善实训环境,营造一个切实可行的平台,为军事人才的成长和战斗力的生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学院和部队各有优势,如学院师资专业知识扎实,教学计划和教材建设体系系统严密,部队技术操作和实战演练能力较强。所以,要打破教学培训、院校和力量独立松散的现状,必须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建立组织严密的联合教育培训合作组织,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成立分学科、分层次的联合教学小组,进行集体备课、分类实施、联合检查,以部队丰富的实践经验,促进学院系统知识技能的深度融合,确保联合教育培训的顺利开展。良好统一的保障机制可以促进培训资源的整合,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资源的最佳效益。为保证联合教育训练的高效、稳定发展,应建立由高校和军队有关人员组成的联合保障组织。根据联合教育训练的保障需要,院军双方必须共同落实和制定分工,合理制定保障方案,准确制定保障标准,加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完善培训基地设备资源,满足实施联合教育培训的不同需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保障任务。要检验联合教育培训的培训效果,需要制定一套原则明确、指标具体、评价客观、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标准规章制度,形成学院与力量的联合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师海波.对开展联教联训活动的基本认识[J].中国军事教育,2012(2):6.
[2]石忠武.走向联合战场的新路标[N].解放军报,2012—5—24.
[3]王博宁.构建联教联训内容体系[J].军事,2012(7):35.
[4]王海洋,王文胜.我军开展联教联训的历史经验与启示[J].中国军事教育,201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