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藏语言发展趋势 侯可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上   作者:侯可
[导读] 藏语言是一种古老的语言,藏语言覆盖面积约我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研究藏语言的历史和发展趋势问题对我国的经济、文化等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意义。

西藏大学文学院藏语言文学专业  侯可  西藏拉萨 850000

摘要:藏语言是我国西藏地区少数民族常用的语言,藏语言从公元7世纪初统一以来,至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发展的这条长河中,藏语言凭借独特的交流和传达方式,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见证了我国少数民族 “藏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对于研究西藏地区乃至整个藏区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藏语言形成以来,主要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首先是古象雄文明阶段,其次是桑布扎文法阶段,再其次是言语学的确立和发展阶段,最后是近代语言发展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不断地进化下,今天的藏语表达更加清晰,具有丰富的语言色彩。本文主要采用文献阅读法,充分、全面地了解藏语言发展的历史文化,对西藏地区乃至整个藏区藏语言文化的传承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藏语言文化;藏语言历史;藏语言现状;发展趋势
        1藏语言历史变迁
        1.1 古象雄文明阶段
        据记载,象雄文化拥有一万八千年的历史,象雄文化来自于象雄王朝。古象雄王朝是极富盛名的王朝,这个王朝在兴盛时期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所辖区域十分辽阔,从中国社科院翻译的国家重点专案《象雄大藏经》中,我们可以得出象雄文明是佛教理论的根源[1]。象雄人的后裔至今遍布全球,如俄罗斯、外蒙古、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在世界各地,至今也存在着象征象雄佛法的庙宇,象雄文化被世代传承。我国古象雄文化是多元性文化,集中了草原、高原、波斯文化等多种文化于一体[1]。古象雄文明阶段是藏语言形成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也被称为上古语言阶段,这一阶段是为当时的藏区文明服务的。在这一阶段中,藏语言传播受到了较多的限制,比如受当时宗教文明的影响,也正是这种限制,致使今天继承的藏语言具有较大的历史价值与意义[2]。
象雄文化---象雄语言文字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产物,现代的人对这种文字的了解几乎没有,在我国现在的阿里地区保留了部分象雄文明[2]。象雄王朝在后期不断衰败,最终被吐蕃王朝统治,象雄文明逐渐被新一代文明替代。
        1.2 桑布扎文法阶段
        吞弥·桑布札在这个时期对藏语言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藏语语言学创作上起着决定性作用,是藏族语言学发展史上不朽的里程碑。桑布扎文法阶段又被称作中古语言学阶段,这一阶段吐蕃梵语和藏语同时被使用,使用过程中,因为藏语的表达性强,简单、便捷的表达方式是的藏语更为广泛地被使用,藏语在这一过程中逐步走向规范化,语法体系初步建立[3]。
这一时期的变迁历史上存在多种猜测,一是吐蕃王朝想要建立新的文明,实现对所辖区域的和平统一,从而一定要压垮上古时期留下来的象雄文明;二是藏语言文明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且当时藏语言文明已经被广泛传播,具有较大得使用群体[4]。
        吞弥.桑布扎改变了当时社会的沟通方式,不仅在藏语言、文法上具有独特的造诣,在古文献翻译上也是独树一帜。他一生中有丰富的文学成果,如撰写有《三十颂论及相转轮》(即《文法根本三十颂》)、《文字变化法则》、《吞弥谷风声论》(即《文法性别用法》)等8部语言文法著作外,还翻译了《二十一显密经典》、《宝星陀罗尼经》、《十善经》、《般若十万颂》、《宝云经》、《宝箧经》等20多种佛经,他一生的成果被广泛引用,在我国尤为著名的是藏民族文化。 吞弥.桑布扎是藏族社会早期极富盛名的代表人物,他的名字和丰功伟绩也被载入历史让后人颂扬。
        1.3 言语学的确立和发展阶段
言语学的确立和发展阶段又被称为中世纪语言学阶段。这一阶段依靠语言实用理论规则,藏语言实现了真正的独立,标志着藏语言学科正式形成。


随着佛教的大规模传播和寺院经院教育的鼎盛发展,藏语言理论发展得到了当时社会的认可,被纳入佛教高等教育的这一大体系,西藏的语言学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除了吞弥.桑布扎外,五世赛多·洛桑次成嘉措对藏语言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积累前人经验,对历代学者的语法著作做了周密和严谨的比较,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这一阶段成功地把藏语言文化引入历史发展的洪流中,被广泛地传承下来。
        1.4 近代语言阶段
       近代语言阶段更是凝结了之前三个阶段的发展优势,分析了藏语的存在形式,在迄今1300多年里,藏语言经过多次改革,使得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语言体系,统一了藏语言的使用规则。自西藏和平解放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1988年,西藏自治区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成立,藏语言文化这一非物质遗产实现了更好的传承,促进了西藏地区的和谐发展。
        2藏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1 西藏本地大学生藏语言运用情况
藏语是藏族人民交流的重要语言,当前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语言使用备受关注,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本民族语言使用情况对民族语言的保护是非常有价值的。本文主要采用文献阅读法和实地闲咨询调查法,得到了较可靠的结果。以西藏大学本地藏族生为研究对象,经调查发现,本地藏族大学生之前交流普遍使用民族语言交流,当藏族和汉族同学坐在一起闲聊时,藏族同学之间交流几乎也是使用藏语,藏族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民族意识,当然他们也能够选择性的照顾到汉族学生,藏族同学在这方面具有优势,他们充分吸收两种语言文化,相互包容,切换自如,在多种语言使用的同时,也良好的继承了藏族本民族语言。
        2.2 非西藏地区大学生藏语言运用情况
        本文研究中非西藏地区主要指的是云南地区部分高校,有研究表明,在双语环境下,藏族同学对于本民族语言的使用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一类研究群体,他们在与家人的交流中,年纪越大的家人使用藏语言的频率越高,但几乎不是纯藏语交流,在就留过程中夹带有汉语。该研究中提到了影响大学生藏语言使用的社会因素,一是受到父母婚姻类型的影响,二是由于地理环境导致藏语有多方言,致使他们在交流过程中考虑到汉语的使用。
        2.3 西藏地区与非西藏地区大学生藏语言运用差异
        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长期积累,民族语言的传承对一个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从上面研究发现,西藏本地区藏族大学生在藏语言使用上较为突出,西藏地区的藏语言又被称为卫藏语言,他和其他地区的语言可能存在发音等不同,致使同一民族在同一语言使用上可能产生不能清晰交流的局面,而非西藏地区和外界的接触相对更为频繁,本民族语言使用上收到了一定的冲击。
        3总结
        藏语言是一种古老的语言,藏语言覆盖面积约我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研究藏语言的历史和发展趋势问题对我国的经济、文化等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意义。受当前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保护民族语言刻不容缓,我国政府也是十分重视地区文化的保护与继承,制订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我国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尧,陈践.《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增订本)》:民族出版社,1992年:167页-168.
[2]重现远古西藏文明密码.《新华网》.2013-10-26.
[3]尼玛塔(nyi ma thar). 汉藏语言文化与词汇翻译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20.
[4]王剑利. 深化汉藏语言研究,中国学术界义不容辞[N]. 中国民族报,2017-12-01(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