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如何打好数学基础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8期   作者:林春荣
[导读] 高中数学教材内容比较复杂,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考验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林春荣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00
         摘要:高中数学教材内容比较复杂,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考验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学生要在高一高二学习完所有的高中数学内容,这样才能为高三的复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因此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要打好基础,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和认知,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主要针对高中生打好数学基础的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为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生;高中数学;学习基础;策略
         引言:高中阶段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理论知识需要学生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之后才能进行理解和吸收。学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对各个理论知识进行灵活应用,调整好自己的学习状态,采用适合的学习方式开展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就针对高中生如何打好数学学习基础进行阐述。
         一、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正确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高中数学教材当中安排的相关数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打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必须要消除学生对于数学的抵触心理,促进学生对数学进行正确认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当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应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学习数学,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和质量,为学生学习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
        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函数零点存在定理”相关知识的时候,因为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很多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对这个知识点不能进行深度理解和吸收,那么在后期学习相关函数知识的过程当中就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进行学习。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扔铅球的画面和太阳落山的画面。
         老师:大家看一下这两张图片都展示的是什么呢?
         学生:第一张是太阳落山,第二张是扔铅球。
         老师:那你们仔细观察一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这时学生就陷入了沉思当中。为了引导学生对这种现象进行深刻认知,掌握二者的共同点。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老师:大家可以按照如下图示将你们提前准备好的毛线缠绕在筷子上。
         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很快的操作起来。
         老师:你们观察一下筷子与毛线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筷子与毛线有交点。
         老师:筷子和毛线什么时候有交点?如果把筷子看作坐标轴中轴,毛线在筷子上缠绕的状态看作函数图像,让毛线两端分别处于筷子的一侧或者两侧,毛线和筷子的交点个数分别有几个呢?
         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可探究欲望,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能够由特殊到一般,对零点存在性定理的过程进行准确掌握,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度认知和理解,从而享受探究数学知识的乐趣,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抵触心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为后期相关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系统,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理解
         目前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比较凌乱,缺乏一定的规划性和系统性。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学习,针对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这三个阶段进行有效规划。首先一般在学习前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有效的预习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因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多,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如果学生的思想一旦抛锚就会出现脱节的情况[2]。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听讲,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适当的预习,提前了解课堂教授的内容,并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标注出来,这样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学生就可以有目标地进行听讲。其次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放飞学生的思维,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抛出一些具有吸引力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个活跃的状态,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最后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老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思考和总结。对整个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回忆,总结老师所用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思考这道题为什么会采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解答,这种解答方法里面蕴含着怎样的数学思想?同时学生还可以针对在课堂教学当中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标注,并与老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解决心中的疑惑,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进行有效掌握,进而为后期相关数学问题的解答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相关知识的时候,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正弦定理的探索证明及其基本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难点主要是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为了促进学生建立系统性的学习体系,在预习环节学生要自己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相关概念和作用进行了解和认知。然后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直角三角形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对正余弦定理知识进行有效讲解,并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正余弦定理知识进行应用,针对大多数同学不理解的地方老师可以进行重点讲解。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对定理的表示形式以及正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进行总结,进而为接下来有关于正余弦定理知识的数学问题的解决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因此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也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首先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要养成多练习多质疑的习惯[3]。因为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很多数学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度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才能够进行深度理解和吸收。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要进行不断的质疑,积极提出自己疑惑的地方,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和探讨将自己的疑惑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不要将自己疑惑的问题堆积起来否则会导致后期的学习越来越困难。与此同时学生还要进行不断的练习,有效的练习可以不断巩固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掌握丰富的解题方法。其次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建立错题集的习惯,学生要针对自己平时练习过程当中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整理和记录,找出自己出错的原因以便于在遇到同类问题时进行查看,从而不断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薄弱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过程当中,要想为高中生打好数学基础,一方面老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正确认知,建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老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系统,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和认知,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这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文华. 我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推进现状[J]. 环境与发展,2018,
30(1):221-223,225.
[2]杨西达.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 魅力中国,
2021(6):252-253.
[3]朱红玉.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良好风格培养策略分析[J]. 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2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