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焱洁
天津市南开区第二幼儿园 300100
摘要:幼儿园内的泥工活动是指:幼儿用双手或模具对创意泥材料进行简单塑型的手工活动。创意泥本身色彩鲜艳,能够进行灵活、反复造型,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玩具。这种手工活动能够有效开发幼儿的动脑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幼儿园的活动区域中通常都会设置泥工区域,供幼儿玩耍、创造。本文主要分析并探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泥工活动创意开展实践策略,希望可以进一步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培养效果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泥工活动;创意;实践
引言:3~6岁是人类创造思维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更多开展手工活动能够充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而且,泥工活动本身属于艺术创造活动的一种,开展泥工活动还可以起到培养幼儿艺术潜能的效果。目前,大多数幼儿园泥工活动中存在缺乏创造性的情况,不利于幼儿创新思维和艺术潜能,需要幼儿教师改变泥工活动指导方法,引导幼儿借助创意泥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
一、泥工活动的价值
创意泥具有可塑性的材料是幼儿们普遍喜欢的玩具,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喜欢进行泥塑,在此过程中幼儿可以感受物体的不同侧面、细节和整体的关系,用双手感受材料的质感,灵活操作手指、手掌将材料塑造成想要的形状和模样。因此,泥工活动具有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动脑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创造性思维的效果。而且,应用泥塑材料创造出自己想象中的物体,这一个过程能够让幼儿坐得住、稳得下心,从而有效培养幼儿的专注力。而创造出的泥塑作品能够给幼儿带来较大的成就感,引导幼儿更多将精力和注意力投注在创造上。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泥工活动开展的现状
(一)教师指导偏重技能
在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更多偏向于进行技法讲解、范例演示,对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引导投入则较少,导致幼儿不断模仿教师提供的范例进行泥塑,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兴趣、想象来进行创作。这样的泥工活动不利于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真正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二)幼儿受挫容易放弃
幼儿的专注时间较短,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放弃心理,若教师不能及时引导、提供帮助,幼儿很容易直接放弃操作和创作,造成“三分钟热度”的情况。而且,这种“受挫就放弃”的习惯对幼儿的成长有不利影响,不利于培养幼儿不惧困难、攻克困难的意志品质。
(三)幼儿主动性不高
在泥工活动中,幼儿的作品更多被教师点评,由教师来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幼儿自己对作品的评价机会少,同伴之间的互相点评机会也少,这样的情况不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幼儿从他人处取长补短的,影响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参与感。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泥工活动创意实践的策略
(一)制定区域泥工活动的计划
在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前,教师应当制定好活动主题相关的活动计划,包括引导幼儿确立想要制作的泥塑形象、指导幼儿完成泥工创作、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泥工作品、引导幼儿之间进行点评等环节。这样的计划是幼儿教师指导幼儿顺利完成区域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必要准备工作。教师应当为幼儿准备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实体参照物或图片,或鼓励幼儿提前收集原材料、收集想要制作的参照物,让幼儿从头开始参与到泥工活动中来,培养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兴趣程度。
比如幼儿喜欢的动画人物、动画动物形象等,小猪佩奇、小叮当、海绵宝宝、小黄人等;比如多数男孩子喜欢的小汽车、飞机、摩托车等,多数女孩子喜欢的小娃娃、小动物等。
(二)引导幼儿克服困难完成创作
每个幼儿的成长环境不同,具备的动手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动脑能力不同,需要的教师指导和支持也不同。有的幼儿能够独立完成创作对象的形象挑选、确定,能够基本独立完成创意泥的整体塑造,可能在细节处理上有所不足,需要教师进行指导;有的幼儿能够独立完成创作对象形象的确定,却不太能够做好整体塑造和细节处理,需要教师进行材料塑造、处理上的指导;有的幼儿不知道该选哪一种参照物进行泥工塑造,或对教师提供的参照物不满意,教师可以询问幼儿的意见,引导幼儿挑选自己感兴趣、想要塑造的对象进行创作。在整个泥工活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幼儿的引导,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完成泥工活动的整体和细节塑造。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延长幼儿的专注力,培养幼儿不惧困难、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三)激发幼儿的灵感
在区域泥工活动中,幼儿教师展示了一类创作对象,也许不是幼儿普遍喜欢的,比如蔬菜、瓜果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的创作兴趣是比较低的,不利于幼儿顺利完成泥工活动。教师应当注意激发幼儿的灵感,比如:引导幼儿对蔬菜、瓜果的颜色形状进行想象,或引导幼儿对蔬菜、瓜果进行拟人想象,或引导幼儿对蔬菜、瓜果形象进行组合创作,鼓励幼儿进行想象然后展示自己的想象成果。幼儿教师要注意保护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不轻易进行打击和否定,避免影响幼儿对自由发挥、想象的兴趣。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灵感,也有利于调动幼儿的泥工创作积极性。
例如:在针对水果进行泥工活动的主题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尽可能多的水果实物,用于幼儿的观察、触摸,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幼儿尽量多地表达自己对水果形象特征的看法。比如草莓表面不光滑,有一个个黑色的小颗粒;火龙果像要爆发的火山,而且避免有软软得像鳞片一样的东西;香蕉长长的、弯弯的,上面还有个横把;苹果圆圆的,上面和下面都有向里凹陷的洞;梨想一个人穿了小裙子,下面比上面大;荔枝也是圆圆的,表面有一个个硬的突起……当幼儿对实物有了细致地观察和触摸结果,对创作对象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后续的创作活动更容易展开。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观察到的水果形象进行塑造和改变,有的幼儿说想要用创意泥做草莓,下面捏得尖的,还要在上面戳一些小孔,并在孔里填一些黑色的创意泥,有的幼儿说想要给火龙果上面加上一些长长的枝条,帮助火龙果变得更像喷发的火山。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进行创作,不要因为困难而停留在想象层面。
(四)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创作灵感
在幼儿完成泥工活动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向老师、同学表达自己的创作灵感,阐述自己所创作出的泥塑作品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并点评自己的创作与想象的距离。有的幼儿用创意泥制作了一个苹果上面有两片叶子,灵感来源是爸爸车上的装饰品,也是一个会发芽、会长叶子的苹果。有的幼儿把草莓创作成爱心的形状,并为爱心草莓做了一个花盆来盛放,之所以做成这样是因为发现有草莓长得像爱心,如果种下去能够收获更多的爱心草莓。
(五)鼓励幼儿进行点评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将幼儿的泥塑作品都收集起来摆放在一起,让幼儿们选出其中最好的一个,并说出为什么。有的幼儿是按照“像不像”来选的,有的幼儿是按照有没有创意来选的,还有的幼儿是按照好不好看来选的。幼儿的标准不同,选出的最佳对象不同,教师可以将幼儿们选出的最优品都放到展示柜上,并给予相应的“奖状”,鼓励幼儿再接再厉。
结束语:泥工活动是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活动方式,教师需要重视其中对幼儿创意引导,避免幼儿在不动脑的情况下就进行创作。创意引导需要教师从构思、创作两方面着手,培养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刘伊莎. 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创意泥工的实践探索[J]. 考试周刊,2018(87):185.
[2]宋妍. 幼儿园大班创意手工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D].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9.
[3]高陈赟子. 基于单项深度法的大班幼儿泥工活动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