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儿童如何更好地进行音乐教育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9期   作者:朱雯
[导读] 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朱雯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山镇城中幼儿园共青分园  215300
        摘 要: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备广泛性和针对性,它对于培养儿童审美能力、发散思维、提高智力、陶冶儿童情操等方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重要性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学前音乐教育理念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树立学前音乐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自身必须树立起正确的音乐教育理念。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采取多种音乐教学方法增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欣赏能力等。
        其次,教师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充分给予幼儿自我体验和自由创作的机会。在活动过程当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想象以及创造力,激发幼儿在音乐学习中的主动性。比如,在创编小鱼游的动作时,让幼儿自己尝试创作出新小鱼游的动作,充分发挥的幼儿的主体性。
        最后,教师要转便不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幼儿的欣赏、感受、体验在先,创造表现在前。例如,在进行中班音乐活动“我的朋友”时,教师要为幼儿制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自由尝试学习“找朋友”的舞蹈动作,幼儿在自我学习的过程可以极大地满足幼儿在游戏、情感、创造力方面的需要,而且可以增进幼儿在情感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循序渐进的进行音乐教育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会有不同的发展特点与规律,教师应当掌握幼儿各年龄段的身心特点,从而有根据的进行音乐教育教学。
(一)0到3岁幼儿
    能够跟随着音乐做出动作反应,他们会运用肢体表达自己的情感,喜欢“咿咿呀呀”地发音、模仿,这是在学习说话,也是在学歌唱。因此,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舒适的音乐环境,让幼儿感受音乐动听优美的旋律,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为幼儿感知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可以教幼儿简单、郎朗上口的儿歌,激发幼儿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小班幼儿
    到小班阶段,幼儿已能较完整地再现一些简短的歌曲,但是他们在理解歌词含义方面还存在困难。因此,教师要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选择那些节奏简单,歌词简短但富有童趣性的歌曲。在音乐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头、手、脚等部位来表现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和音乐情感的表达。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小班幼儿好模仿的特点,多提供一些动作让幼儿模仿,比如一些劳动、生活动作,还有一些自然景象、动物、植物以及各种工具等。
    (三)中班幼儿
        中班幼儿在歌曲节奏的把握、呼吸的控制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对歌词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还是会出现唱错词的现象。

教师讲解歌词时,可以结合肢体动作或舞蹈动作将一些抽象的词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含义。中班幼儿的精细动作有所提升,手眼协调能力也有所提高,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与精细动作有关的音乐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多开展木鱼、三角铁、小铃、圆舞板等打击乐器演奏活动。
        (四)大班幼儿
        到了大班,幼儿对一般歌词的听辨、理解、记忆能力有了大大的提高,在节奏的表现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们的发展水平,运用正确的指导方法,让幼儿逐渐掌握三拍子歌曲的节奏。大班幼儿的想象力、思维能力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进行音乐教育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幼儿创造性的发挥,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肯定他们合理的建议,并运用到活动中去,让他们为自己的创意、为自己的“点子”感到自豪。在学前儿童歌唱活动中音准是最难掌握的技能,即使到了大班,许多幼儿也没能解决基本的音准问题,因此教师要在音乐教学有意识的训练幼儿的音准,为幼儿选择熟悉的、难度适中,并有琴声伴奏的歌曲。
        三、注重家园合作,将音乐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想要培养与提升幼儿的音乐能力,在幼儿园不仅要开展专门的音乐活动,还要将音乐活动渗透到其他领域的活动当中。这样,不但可以强化幼儿在其他方面的学习经验,而且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音乐的机会。因此,教师可以在美术、语言、健康等领域的教育活动中利用一些能强化学习内容的音乐;在散步的时候可以与幼儿一起歌唱;在游戏中可以利用音乐来提醒幼儿游戏的开始与结束。然而,光是这些还是不够的,幼儿每天除了在幼儿园生活、活动外,其余的时间大多是在家里度过的。因此,良好的家园合作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让幼儿不仅在幼儿园里可以进行音乐活动,而且在家里也可以受到音乐的熏陶。
        首先,教师需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学前音乐教育理念。幼儿音乐方面的发展不是可以立即展现的,它是一个长期感受、观察与积累的过程。幼儿教师有责任向家长做耐心的讲解,向他们介绍正确的教育理念,使家长明白让幼儿学习音乐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要他们成为优秀的音乐家,而是希望通过音乐的学习使幼儿在其他各领域都能得到发展、得到提高。
        其次,教师要引导家长为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幼儿对各类声响是非常敏感的,家长要把握这一特点,慢慢把孩子引入音乐世界,让孩子能够在无意间对音乐产生兴趣。比如,家长可以将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声音如:汽车声、脚步声、鸟叫声、风声等录下来,然后放给幼儿听,使幼儿感受周围生活环境中的声音。
        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和年龄特点,建议家长带幼儿去欣赏音乐会或音乐话剧等,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陶冶幼儿的音乐情操。家长要铭记:对音乐真正的热爱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因此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选择他们喜欢的东西,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丽娜.开启儿童智慧的大门——试论学前音乐教育[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2,9(1).
        [2]唐淑,王雯.学前教育思想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
        [3]许卓娅,孔启英.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美术教育[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