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剑
湖北省襄阳市第八中学 湖北襄阳 441000
摘要: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应该充满着人情味。 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降低班主任的管理难度,让班主任感觉到当老师的快乐,也有利于学生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和谐;尊重;示范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包含十分丰富的社会、伦理、教育和心理方面的内容: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有利于校园人文教育的发展。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爱的艺术,没有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没有对学生内心世界的理解,没有对学生特殊需要的关注,没有对学生足够的耐心,就谈不上对学生真正的教育。正所谓情到心至。只有教师从人道和责任上有了对学生的真情,才能“以情育心”“以智启蒙”,才能因人施教,在完善其自身人格的基础上,开发其智力潜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学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一、 真正尊重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才会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也才可以赢得学生的爱戴。
要做到真正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并与之平等相处,学生才会有言敢发,有话敢讲。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济的目的。为此,教师要改善自我,不自高自大,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胸豁达,炽热认真,一视同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同他们交朋友,尊重、理解他们。要提高自我,不要不懂装懂。提高学生,培养学生,教育者首先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则,加强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结合实际,大胆实践,积极探索。要摆正自我,不单向沟通。沟通应是双向型的,要改变过去的那种“我讲你听”的陈旧的教育方式,在了解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来了解自己,完备教师的人格,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心理上接纳,从心底产生敬佩,师生关系才会和谐融洽。
二、尊重家长
我们的学生出生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和领域,必须平等的对待。和家长交流时也应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盛气凌人。家长是学生的感情寄托,如果我们对家长有任何的不敬或怠慢,都可能使我们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所做的努力付之东流,反之,则事半功倍。比如,有一天下午2点,我被刘艳老师喊到女生寝室管理处,本班104寝室又有学生滞留寝室旷课。其中有个叫王璇月的学生,她多次旷课,多次滞留寝室睡懒觉,我和刘老师对此都很生气,在刘老师的建议下,我通知王璇月的父亲来校。家长到校后,看到小孩健健康康,说了一句:“我的小孩我最清楚,她就是这样的。”家长对滞留寝室旷课一事不以为然。我将家长请到办公室坐下,沏上一杯茶,耐心的这一违纪事件对学生的不良影响讲清楚,终于换来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学生见到我没有责难家长,也没恶意搞她的状,对自己所错误深表歉意,保证以后不再犯。这位同学后来基本没再犯类似的错误,家长也很配合老师的工作,降低了班主任工作难度。
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学生感到老师与他的家人不是对立的,这自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借用李菲局长的一句话:“孩子永远是自己的好”。在家长面前多说说学生的好,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三、事无巨细,以身示范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是老师一辈子所追寻的目标。班主任首先是一个专业素质过硬的学术性老师,如果连专业课都教不好,班主任的话还怎么具有说服力?还怎么教导学生勤奋学习?
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自己必须的做到。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旷课,教师自己必须不迟到,不早退。教师的示范作用可以体现在很多细节上。本班刚接手时,教室卫生、清洁区卫生有很多问题:值日生经常“忘记”值日,垃圾一连几天没人倒,追究责任人,人家会振振有词“昨天就没倒”,大扫除安排任务拈轻怕重,甚至安排不下去。针对这种情况,召开班干部会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值日表。再一个,班主任亲自参加劳动,每次大扫除,我都把领导权、监督权分给相关的班干部,自己则参加劳动。我不认为这样会降低教师的威信,相反,这对学生是示范、是监督,提高了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分量,教师也乐在其中。高三美术班教室,离厕所近,光线暗,卫生盲区较多,一项认为卫生不好做,当时我带领学生一起做,发挥离厕所近的优势,买来水管,每次打扫除和学生一起冲洗教室、厕所,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紧张的学习之余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有些非值日生也自觉参与进来,氛围很好,值日效果也好,增进了师生感情。接手高二艺术班后我像以前那样参加值日,卫生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四、放下架子,主动接近学生
要了解学生,确立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只有深入了解了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教师应该始终明确自己的身份是学生的服务者、学习的引导者和兴趣的激发者。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行为的主体,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一被激发,他们就会自觉地要求学习,自然地要求上进,能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展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做人”为“我要做好人”。瑞士著名教育家斐斯泰齐认为,教师应该像母亲对待孩子那样,从积极爱护的态度去了解和教育学生。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使自己变为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因而教师必须放下架子,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主动地、努力地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谈对话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做些什么,想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五、做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桥梁
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在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与任课老师的沟通,而应主动做学生与任课老师联系的桥梁。只有在得到了任课老师的积极支持和配合的前提下,也只有在学生尊重、敬爱他们所有老师的前提下,班级建设才会蒸蒸日上,学生的学习成绩才会不断提高。
任课老师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班级的重要组成之一。但是,一方面由于任课老师往往不只任教一个班,与学生的课余接触相对较少,对学生的了解因而也不是很全面;另一方面由于任课老师不行使班级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的具体职责,部分自律性欠佳的学生往往会对任课老师布置的任务、提出的要求大打折扣。班主任应及时将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与任课老师通气,同时也应积极配合任课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结束语:
和谐的社会少不了和谐的校园,和谐的校园离不开和谐的班级,和谐的班级体现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意义之大责任之重,总有千言万语也难以道尽。班主任,为了心中那一份和谐,任重道远,求索而前吧。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下初中班级管理中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A].蒋海涛,孙丽韫.2020年现代教育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20
[2]试论新教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A].廖纯梅.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