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新燕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山东 滨州 256600
摘要:与初中阶段的其他学科相比,历史知识涉及的范畴更为宽泛,且教学内容冗杂琐碎,学生需要识记的知识点较多,以致很多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兴趣不足、热情不高。而且,对于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很多初中学生来说,由于其在思想、认识、个性上已经形成了更为鲜明的特质,更喜欢按照自己的思维、认知、理解来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发展自我。基于此,教师在落实初中历史教学时,应以提高学生学生学习兴趣为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与学科特性,加强教学活动设计,做好教学资源开掘,从不同层面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热情,以达到切实促进初中历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目的。让学生在多元化、丰富性的认知体验中积极参与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历史知识的学习,为确保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而提供铺垫。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策略;分析
有关提高初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时新课改下师生所关注的重点与核心议题。而且,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充满兴趣,其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势必会得到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潜能开掘,核心素养塑造目标也会逐步达成。因此,教师在组织、设计、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应该加强对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的深度剖析,并将全面提升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关键突破口与基本着力点,使教学活动向着多元化、丰富性、趣味化方向发展,从不同层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带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内驱力与原动力,为促使初中历史教学更好开展,深度推进,科学发展而注入新鲜血液。进而让学生在多元化体验、丰富性感知、深层次探究中慢慢领悟历史之内涵,获得全面发展需要的满足与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切实提升教学导入的丰富性,借助教学设计优化促进学生兴趣提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只有学生在教学导入环节的参与度得到充分保证,其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会获得全面提升,预期教学目标的达成也会慢慢实现。因此,教师在探寻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时,应将做好教学导入做为突破口与切入点,就其予以优化、精设。同时,教师在落实课堂导入时,还应以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为基础,不断优化课堂导入的形式、手段、路径,将诸多符合初中学生认知特性的导入方式应用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领域。一是灵活应用故事导入。将一些具有吸引力、趣味性的历史故事引入课堂导入环节,使学生在历史故事的感染下、刺激下对所学知识充满兴趣,进而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历史故事的引领下参与教学活动,感知不同历史知识的内涵与本真。例如,在开展《辛亥革命》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电影《建党伟业》剪辑,组织学生在视频观摩中近距离了解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通过对民初动乱、五四运动、中共建党三大重要历史事件的了解,来提升课堂的感染力与生命力,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来促进教学实效的提升。并将学生引入全新认知视域,以带动其积极融入课堂,并在师生、生生、生本交互中感知历史之魅力,获得认知之发展。
二、逐步增强教学资源的多元性,通过教学内容的延展推行学生兴趣提高
初中历史中涉及的知识普遍比较基础,但却很琐碎、繁杂。
尤其是中外古代史部分,对学生的认知要求较高。这使得加强对教学资源的科学、有效开掘显得尤为重要。而且,面对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会更加浓郁,其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也会更加充分、深入、到位。一方面,教师应该加强对漫画资源的开发。将一些蕴含丰富故事情节的历史漫画引入课堂,组织学生在赏析漫画中获取关键信息,带着浓厚兴趣开展历史知识学习。例如,在开展《香港与澳门的回归》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中国地图带入课堂,指引学生在地图上找出香港与澳门的地理位置,并介绍其脱离祖国母亲怀抱的原因。接着,教师再引入一系列与之有关的漫画素材,让学生在观摩漫画中了解香港与澳门回归的过程,在观漫画、读文字、学历史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这些多元性教学资源的驱使,学生可以切实转变对历史的认识,其学习兴趣也会慢慢得到充分提高,更利于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塑造。
三、全面凸显教学活动的鲜活性,依托教学模式的变革确保学生兴趣提高
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历史知识,很多学生在学习与理解上势必存在一定倦怠,其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而加强对一些具有感染力、生命力的课堂活动的设计,则可以切实消除这一认知弊端。因此,教师在组织初中历史教学活动时,应该加强对合作活动的设计,切实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学习的机会与空间,促使学生在相互合作、彼此互动中交流思想认识、探究历史问题,在思想碰撞与认知交融中带着浓厚兴趣与饱满热情获得视域拓展,实现认知提升,促进思维转换。例如,在开展《三大改造》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借助调研了解的方式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丰富信息,并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对其再次整合、加工,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展示,在合作学习中实现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以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于无形之中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受到诸多针对性教学活动作用的发挥,初中历史教学的开展也会更加科学高效,更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与发展。
四、结论
总之,初中历史对学生驾驭各类史料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获得认知能力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且是塑造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途径。而就初中学生的认知特性来说,其虽然思维活跃、个性特质显著,但对于历史中涉及的故事、史料、思想、观点等依然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探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时,必须以学生为基础,加强对教学方式、教学活动、教学措施的研究、分析、优化、创新、变革,使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教学活动更具科学性、教学措施更具针对性,以切实彰显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感染力、影响力,促使学生在属于自己的认知视域内带着浓厚兴趣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认知迁移与需要满足。通过对各类教学资源的充分引入与深度开掘,使其灵活迁移至学生认知视域,以慢慢实现对学生兴趣的调动与潜能的开掘,将初中历史教学推向全新高度与纵深领域。
参考文献:
[1]付强.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散文百家,2019(07):114.
[2]胡桂香.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01):174.
[3]高美芳.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J].科学中国人,2017(03):250.
[4]李红梅.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6(0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