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9期   作者:宋欣1 张伟2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
        宋欣1  张伟2
        1.山东省滕州市洪绪镇龙庄小学    277512
        2.山东省滕州市洪绪镇中心幼儿园    277512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性,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有鉴于此,笔者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深入分析了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以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创设对策

        生活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有效的模式之一,其具体实施不仅包括数学教学理论,还包括实践探究、教学反馈等环节。因此,教师应注意把握生活情境创设方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逐步渗透生活化教学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同时,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模式,教师应充分发挥生活情境应用价值,采取多种手段营造开放式课堂,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切实提高学习效果。
一、关于生活情境方法的基本认知
(一)生活情境方法的基本概念
        生活情境方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等,有目的地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境,融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技能,增强数学学习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论,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1]。生活情境教学的类型主要包括事件模拟、角色扮演、游戏活动、实践操作等,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灵活选择情境创设方法,以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二)生活情境方法的重要意义
        生活情境教学法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有效地理解数学知识内涵,切实发展数学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学习生涯奠定基础[2]。其次,生活情境教学法实现了教学环境的优化,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状态转为积极自主探究,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最后,生活情境教学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协调,能够内化、迁移数学知识,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生活情境方法法的运用原则
        生活情境教学法并不能随意开展,要求教师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创设符合小学生发展规律的生活情境。第二,确保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切勿脱离现实随意编造,拉近学生与数学课程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愿意走入熟悉的环境。第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用心关怀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案,从而使生活情境教学法有效实施。


二、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路径
(一)深挖教学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方法,教师必须认识到挖掘生活化教学资源的重要性,有效整合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合理创设生活情境,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3]。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都可以作为情境创设资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以提高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讲解“观察物体”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课桌、书本、水瓶等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多种实物展示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学生观察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掌握物体的全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展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物体对应的形状,以培养学生的图形思维。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互相交换物品,并按照所学的观察方法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二)落实因材施教,设计生活活动
        小学生尚未形成科学的学习体系,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运用游戏类生活情境激发思维延展。小学生对游戏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自主开展游戏活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留意观察学生的日常游戏活动,将数学知识与游戏活动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4]。
        例如,在讲解“四则运算”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阶段设计生活情境,结合学生以前学过的加减运算,组织学生进行“青蛙过河”的趣味游戏活动,配以欢快的音乐视频,使学生快速计算成功过河青蛙的数量,赢得游戏的学生得到一定奖励。同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中“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要求学生了解“加、减、乘、除”四位朋友的关系,不断提高游戏的难度,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三)组织生活实践,提高学习质量
        在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实现教学目标,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平台,使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有机协调[5]。通过生活化角色扮演活动,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加强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意识。
        例如,在讲解“位置”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教学的布局制作地图,组织学生扮演探索者,自主决定探索路线,最终找到教师设计的宝藏。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随时确定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思考如何规划行进路线,每到一个任务点汇报具体位置。通过这种生活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探索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习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情境方法可以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诸多的积极影响,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帮助学生提高各项学习技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方法,不仅可以促进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入分析生活情境方法的实际应用对策,掌握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现实意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育芝.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路径研究[J].家长(上旬刊),2021(3):69-70.
[2]罗萍.生活情境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南北桥,2021(4):60.
[3]林志成.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读与写,2021,18(7):204.
[4]刘红燕.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2021(4):139.
[5]靳小龙.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2021(7):297-2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