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丽丽
邯山区开元小学 河北 邯郸 056001
摘要: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更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但是在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有效地将班级管理和知识教学结合起来,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落实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班级管理的主体,思维倾向会对学生身心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不仅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阻碍了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所以,教师要和家长充分的交流、沟通,结合家长的意见创新小学班级管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学生全面发展
在我国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学校慢慢开始了科学化和以人为本的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是当今教育背景下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班级管理方式。传统的班级管理通常以统一的客观标准为依据,忽视了学生的思想与价值,长此以往,有悖于学校培养全方面发展人才的愿景。因此,当前学校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民主,以及效率为出发点进行实施,顺应社会的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自身的行为去引导学生的对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与热情,仅仅的口头表扬的远远不够的。老师是学生最好的镜子,只有老师足够的自信和充满激情,才会在日常的相处中感染他的学生积极向上。教师只有不断自我提升,才能让自己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在闲暇时间,教师可以多阅读书籍,增长自己的见识、提升内在气质,才能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对答如流,即使是在批评教育学生的时候,也可以运用历史典故贴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不断的提升自己,同时还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学习中不断的进步[1]。
例如,当老师写作的文章获得一定成就的时候,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分享这份成功与喜悦,并为学生读一读文章内容。小学阶段的孩子是善于模仿学习的,优秀作品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长此以往,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升,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推动班级民主建设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还不成熟,知识储备也非常少,对于很多事情他们都觉的非常新鲜,小学正是学生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在班干部的设立上也要加以引导[2]。
例如,在小学生选举班干部的过程中,老师会采取学生进行民主、自由的选举方式,同时也要加入竞争的机制,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当选班干部的可能,而不是像过去的选举,更多的是根据老师的想法设立班干部,学生没有充分的发言权。在自由民主的班级管理模式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还能发展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独立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教育的同时调动了班级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信任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信任班干部,落实每个人的管理内容,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要及时督促,严格要求他们,让他们真正做到服务于同学。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拥有共同的热爱班级意识,更利于班级的管理。
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决策能力,带动学生积极参加班级建设,引导学生以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观念热爱班级[3]。
例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老师会给予班干部充分的信任,让他们能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才能;同时,通过班干部的工作汇报,了解班级中每个同学的情况,好的现象要加以表扬,不良的风气要及时制止。对于学习不好的学生老要鼓励他们,抽出时间多和他们进行交流,关心和关爱他们。通过爱和信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培养。尤其是学期开始、学期中间、学期结束三个时期尤为重要。
例如,在学期开始的第一个星期,老师会按照学校的标准检查学生的仪容仪表,像指甲头发不合格的学生要求限时改正,对于顽固不听话的同学也要做出相应的警告。在学期中间,老师会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了解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同时可以让学生围绕班级的建设管理写一篇周记,根据自己的建议和理解自由发挥。同学们的周记更能真实的反映同学们各方面的表现,从而了解班级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及时的正确引导。在学期结束之后的阶段,认真、全面的做好班级总结,鼓励同学们的优秀上进,同时指出同学的不足,并提出意见和改正方法。根据一整个学期学生们的优异表现决定评学出下一学期的班干部,这样同学们就会积极的提高自我要求和爱护班级,在长期潜移默化的习惯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让学生主动参与,增强主人翁意识
学生和教师是班级的主体,班级的良好氛围需要建立明确的班级管理制度,这也是维系师生之间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纽带,学生和老师在一起完成班级目标的时候不断增强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主人公的意识,在加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发展道德素质和身心健康也有很大的帮助[4]。
例如,在组织班级画黑板报的时候,老师会鼓励一些有书法和绘画基础的学生参与黑板报的制作,其他同学也积极配合帮忙张贴标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所有同学的努力下,班级在年级评比中荣获二等奖,此次成就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来,又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后来在写周记的时候,学生们都非常积极主动提出班级建设的相关意见,反应班级动态,对于班级的优异和不足都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仅有利于班级的管理,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和独立思考,善于表达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不仅能带动学生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而教师在班级的管理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要发挥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教育精神,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新班级管理模式上,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为提高整体的班级管理的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仝宽.善用教学智慧,促进学生发展——谈小学班级管理[J].华夏教师,2019,(14):92-93.
[2]王小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初探[J].新课程,2019,(25):205-205.
[3]黄明娟.初探小学班级管理中提升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策略[J].读与写(教师),2020,(4):1-1.
[4]赵丽芳.强化小学班主任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新课程(小学版),2019,(1):21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