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9期   作者:庄冬艾
[导读] 在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语文的基础,也是在低年级语
        庄冬艾
        普宁市军埠镇石桥头石东小学,广东 揭阳 515322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语文的基础,也是在低年级语文展开教学时的重点内容,学生们要学好语文,一定要打好识字基础,小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因为自身生活经验有限,再加上刚接触汉字。对于成年人来讲非常熟悉脱口而出的汉字,小学生们却觉得晦涩深奥,无法对其进行拼读书写,也无法理解其含义。面对这样的情况,就不能有效地展开后期的语文教学。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展开分析,帮助推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开展,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途径
        汉字是我们的母语文字,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国家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的章节中,对小学的三个学段的“识字与写字”都有着明确的教学标准。即,在小学阶段,要使学生学会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对2500个左右的字能做到正确地书写、运用。
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中,教学时应把前人的成功经验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汉字形、音、义所固有的内在联系,从某一方面突破,挖掘小学生在识汉字上的潜力,不断丰富识字法的内涵。 识字教学方法很多,我们所知道的有:集中识字法,分散识字法,归类识字教学法,奇特联想识字法等等。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情趣识字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集音、形、义于一体的字理文字,倘能循其规律识字,则会情趣横生,兴味无穷。在教学中,将情趣识字法分解为以下五种教学方法,收到了很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同形联系识字法
在当前进行小学识字教学过程中,学习过于规律化数量较为平均化的情况,让学生们忽略了文字的实用性,一些较难的字词,学生们无法在课堂上加深记忆[1]。每天在课堂上,老师又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去了解,认识更多的生字生词。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们对于识字是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们感兴趣就可以帮助教学取得突出成效,那么结合小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让学生通过连连看的游戏方式找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同行字,再联系讨论的过程中,将这些相关形旁的字体进行统一的记忆。用某一偏旁带出一群字,以熟串生,简化学生识字的心理过程,其一是形旁串字,注意变体。如“木”字旁的字:我将“林、村、枝、松、标、相、椅”等字串在一起学习,学生就容易掌握。其二是声旁串字,把握难点。如我将声旁“分”的字“份、粉、纷、坟、吩”归类到一起学生就容易记住。
二、析字会意识字法
在对整个汉字进行解析的过程中,当前就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对于学生而言,汉字是较为抽象的,小学生在认识物体时,透过图片和视频的方式能够加深对汉字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上老师教学生们去。认识具体字意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们在脑海中加深记忆。不少汉字因形会意,可引导学生析字会意,进行联想,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日、月为“明”,双“木”为“林”,一头小一头大为“尖”,不上不下为“卡”等等。学生们在通过字义进行联想的过程中,再加上老师这一旁通过图片的展示,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意思[2]。
三、形近比较识字法
在汉字中有些汉字之间就像孪生兄弟一样,非常的相似,对于这些汉字,学生们更是一头雾水,发现之后不明白它们之间的区别,还容易将其搞混。对于形近字,教师提示学生发现字形的相似处,比较相异点,以消除知觉定势中的不利因素。其一是排列比较法。

如“己”和“已”,“拨”和“拔”,“爪”和“瓜”,“廷”和“延”等。其二是特征概括法。如“大”和“犬”,“乌”和“鸟”,“代”和“伐”等。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就可以借助找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们自己来发现这些汉字的不同,传统模式下老师在讲解时会将两个相似的汉字放在异同对比,然而这样的情况,只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对汉字的认识,一到课下转眼就忘记。这主要是因为老师们的思维想法和小学生存在一定的不同,面对这样的情况,就可以让小学生自己进行记忆,例如可以将这些相似的字编成歌曲,联系字义进行记忆,例如大和犬字,大大的狗叫做犬,犬比大字多一点,简单的两句话与就让学生们对两个汉字进行了区别和记忆。
四、自主识字法
自主识字是培养学生在原有识字量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课文自己学习生字的方法。在S版的五年级的教材中已不再单独提出生字的学习,但每篇课文几乎都有生字的存在。教师不能再像低年级识字那样进行生字的教学,学生要掌握这些生字,都要靠自己自主学习。在我任小学高段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掌握自主识字法。自主识字还有利于因材施教。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学一篇新课文时,每一个学生各有自己不会认或不会写的生字。课堂上,我让每个学生在课文中都找自己的生字,再用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去掌握这些生字。学生养成了自己学习生字的习惯,读、写的能力便可持续提高。
        这个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将学生们分为小组以及利用线上平台这两种模式的配合,帮助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在小组中学生们可以有效地讨论利用线上平台,学生们可以在课下及时发问,让学生和老师共同帮助自己解决问题[3]。
五、随文阅读识字法
随文识字是指把生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感知、理解和掌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生字出现在课文的具体内容中,字的形、音、义融进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识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阅读,而通过阅读,还在于更好地巩固识字效果。
        识字要在语言的实践交流中延伸发展,在具体语言情景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如我在教学《范仲淹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发现未学过的生字,如“划粥割齑”的“齑”字,“体恤民苦”的“恤”字等,同学们运用学习工具再结合上下文,就掌握了这些生字。 让学生在随文阅读中识字,在具体语言环境里学字,学生将那些独体的,互不联系的字组成了文。识字结合了识词,识句,学文,对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促进思维能力起到了很大作用,也便于进行思想教育。由于不是一个一个的孤立识字,而是把识字和阅读结合起来,学生能读,能说,还能用,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课堂里,教室外,放学后,学生反复吟诵,津津有味,尝到了甜头。他们以会朗读而自豪,初步培养了阅读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树立一种意识,一种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一种处处留意、善于学习的意识。只要留心,就能在外面的世界中学到很多东西,认识很多字。教师应大力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见字识字、随文识字、以写促记、认读同步等识字方法,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力求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更应注重学生读书、写字习惯养成。
结束语: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单调枯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自主学习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重在学生掌握,重在实际效果。多年来,我不断地总结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灵活多样地引导学生识字,使学生学习识字成为了一种乐趣,为学生学好语文、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红.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0(22):122-123.
[2]刘桂云.提高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散文百家(理论),2020(06):162.
[3]罗柱娟.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外语文,2019(19):7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