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画艺术理论及其技法的自然科学原理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期   作者:马江博
[导读] 本论文以中国画理论分析和多种技法表现形式为切入点
        马江博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河南省洛阳市  471800
        摘要:本论文以中国画理论分析和多种技法表现形式为切入点,探讨理解中国画对当今艺术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所提供的帮助和启示。在整篇文章中将着重分析中国画的根本特征、基本特点和特殊技法,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研究其在现实生活里的感性和理性的表达,领悟其对思想领域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中国画;自然科学;感性;理性
引言:
        中国画艺术是我国瑰丽的美术长河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作为一个独立且不同于西洋画的特殊绘画体系,中国画体现了我国文人对意境、情感和处事风度的不懈追求。在此基础上发展的中国画,不断对人与自然、人与道德、人与社会、人与科学提出自己的认识和领悟。那么当今时代的我们不禁应该思考:中国画对当今社会的发展能带来怎样新的体验?对新时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又能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一.中国画的根本特征
        在进行研究分析之前,我们要先理解中国画的涵义。中国画是我国的“国画”。从技法表现上来看,通常会使用宣纸、墨水和毛笔来进行基本创作;从时间分布上来说,在民国建立之前的都可以界定为国画。
        中国画的最重要的特征在于注重“神”而不注重“形”,这也是中国画和西洋画派最根本的不同。西洋画派的重点多表现在对立体和空间的表达,而中国画更加关注整个画面的情感表现。有了“传神”这一艺术表现准则,进一步要理解的则是评判美丑的标准。南北朝时期,在官人和民众间掀起了一股古典文艺批评的风潮,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国画的审美评判标准确定下来:即一幅国画中是否能表现出画内人物、风景,或是花鸟虫鱼的风骨和精气。中国画的艺术表现里,“精神”是能否表现出画家思想观念和情感表达想象的重要途径,而画家独特的作画手法又可以体现一幅画的个性和情调。
        分析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简单理解,为什么中国画如此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位优秀的画家必然擅长从自然中发现美,再将这种美提取凝练,领悟自然的神韵气度,激发自身心底最淳朴、真实的情感。这也正是唐代画家张璪概括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1]。”
        除此以外,中国画的另一大特征就是意境的深远。国画以表达情感为主要体现,在我国特有的艺术历史中,诗歌与国画的表达形式相同。正所谓“诗情画意”,诗歌擅长将无形的感情寄托在有形的景色中,国画亦然。作者的感情和生活体验通过美的创作方式加以升华,这样的画作才更加具有意境美和收藏价值。
二.中国画的基本特点
上面我们分析论证了中国画所体现的根本创作特征,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国画的基本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国画的深刻内涵。
(一)线条的“骨感”
画家在决定作画之前,一定要在心中有一个大体的想法,即“意存笔先”。在此基础上不强调画面的形态表达,而是更加追求作画的一气呵成,有笔锋转折层次,有颜色浓淡之分,这是中国画的一大用笔特色。
(二)布局的特殊
与西洋画派不同,西洋画派更喜欢强调“三点透视”,更注重画面的饱满和空间体积的大小变化,而中国画不拘泥于西方的透视法则,“留白”是国画十分重要的一大特点。为了让整个画面中的意境神态达到更加自然的境界,画家们通常不会选择将整个画面布满,以此追求画面的平衡和章法的统一,景尽而意无穷,这更多的或许是留给观者和后人一种想象的空间。
      (三)绘画主体的特殊
    由于中国画有着长远的历史,宋朝前大多国画的记录描绘都是在昂贵的绢上完成,所以在此之前国画的绘画主体多为王公贵族的奢靡生活或画像;到了元朝后,纸张的推广也带动了国画的推广,国画不再仅限于王公贵族的乐趣,而是开始逐渐转向大众,开始记录民众生活,也为后世我们研究各个朝代民众的生活方式和习俗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三.中国画的表现技法
(一)笔墨表现
毛笔和墨水是中国画表现技法里必不可少的存在。笔墨的表现形式是中国画的最重要的造型手段。用笔所画出的或粗或细、或软或硬的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轮廓、结构;用墨进行上色或是铺面,二者的相互结合以此达到画面整体的生动效果。
(二)工笔描写
工笔手法的表现也是国画技法里独特的手法之一。有时也被称作为“细描。”工笔手法的要点在于要学会抓住画面中主体的主要特征,用细致的手法对绘画对象进行雕琢,这样描绘的好处不仅可以突出整个画面的主体,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出主体的状态、特征、形貌气质,在国画中这是一种相对写实的技法表现,多用在画花鸟和人物中。
(三)白描绘法
与工笔相对的自然就是白描的表现,顾名思义,白描就是运用线条去表现物体或人物的轮廓特征,勾勒出其结构特点,且画面中不运用颜色进行表现。这样的表现手法虽然看似简单,但对画师的技术要求其实颇高,画师的每一笔线条都要下笔准确精炼。越简单的线条往往越灵动,越是能描画出生动鲜明的形象。
(四)五种画法:勾、皴、擦、点、染
勾、皴、擦、点、染。这五种画法只是国画中常用的五种技巧,五种画法之间相互强调表现,一起构成国画的完整形态。勾,即用干笔浓墨勾勒出画面物体的外形和结构表现;皴,即在勾的基础上对物体的外形进行进一步勾勒和微调,强调结构的转折处和重要节点;擦,用湿笔的侧锋进行画面中“面“的表达,重点表现画中物体的明暗关系和体积感;染,通常用于画远山,用淡墨大面积绘制,意在推进画面的悠远意境;点,用来做画面的整体细节描绘,增添画面的整体趣味性,使画面不至于过分单调。
五.中国画对自然科学原理的影响启示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从中国画中感受到古人对于精神境界的美好追求和对自然的无限感悟体会。要想理解中国画对于现代自然科学的影响,我们应当先思考中国画和我国传统文化历史的关系。一千多年以来,无论经历了怎样的朝代兴衰和战乱频发,古人对于绘画和艺术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但是由于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局限性和古典哲学思想过分对于“意境“和”自然“的追求,古人对除了书画以外的艺术类别并没有过多的关注,例如建筑、雕塑以及一些工艺作品直到20世纪初之后才逐渐有了发展,从侧面上看,思想的解放推动了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而古人对于国画的精益求精的技法也被运用在其他各类艺术派别的发展中,同时,国画对自然思想的追求也没有被摒弃,放眼当今现代社会,对自然的向往或通过自然表达艺术作品的例子数不胜数,”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存在于很多文学作品和处事之道里。这是国画在”感性“和”理性“里推动自然和科学的发展的解放。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的生活被西方文化输出所主导,越来越多的人看不见中国传统国画所带来的价值。如何让年轻人加深对中国画价值的关注,如何将中国画和现代社会联系更加紧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难题。在传统的艺术理论中“画”不属于“六艺”之一, 虽然承载“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的社会责任, 但也仅仅是“与六籍同功”, 对中国画与社会的联系的理论探讨较少[2]。中国画中对于自然境界的追求正是当下浮躁的年轻人,或是当下整个思想贫瘠的生活所缺少的重要成分,而科技的快速发展,例如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娱乐方式的增多,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停下了出门看风景的脚步。
        其实,中国画就在我们所有人的身边,它所描绘的山河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它所追求的自然思想也正是我们内心深处的理想世界的外在体现;中国画所体现的精美细致的用笔方式,亦或是简洁明了的线条,也蕴藏在我们当今工艺产品、生活产品的设计中,蕴涵在科技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努力传承当下中国画在我们生活中“理性“和”感性“的内在表达,努力探寻古人在画里所追求的文人风度,追求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并且加以运用,成为我们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存在。
结束语
    优秀的创作,是画者人生体验与综合修养的直接映射。中国画以及其重要的姿态占据在文人的艺术世界里,同样,在我们历史发展的未来,它仍然将以纯洁崇高的形象留存在自然中,留存在社会发展的车轮中,成为指引我们前进的明灯。
参考文献
[1]郭殿声.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N]. 甘肃日报,2021,04(30):11.
[2]郑晓芳,崔酣.中国画理论创新的契机探析——兼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画理论的结合[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1):132-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