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建英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洋湖乡中学 251812)
摘要:课堂教学在目前学校教育教学中是主要的教学形式,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等各种类型的课堂,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而我们的生物复习,面临内容多、时间短的现状,因此每一节课的有效性则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复习课;有效
一、复习课的教学任务是什么?
复习课的教学任务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是帮助学生回顾过去所学的知识并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第二是帮助学生掌握复习方法、思路、规律与技巧;第三是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突破难点,提高灵活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准确把握中考走向,明确“如何考”,这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前提;2.抓纲扣本,明晰“考什么”,这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基础;3.准确了解学情,明白“教什么”,确定学生需要,这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保障;4.精选教法,明确“如何教”,精讲精练、教给学法,这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生物复习课的自我探索
(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做到“以课标定学”,把握备考方向。
作为教师,我们要胸中有丘壑,课前对课标和教材吃透,明晰“考什么”,课标是国家颁布的指导各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不仅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和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考试的依据。我们应该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做到任务和目标明确,结合中考题型明确“如何考”,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也便于检测学习效果,提高复习效率。
(二)制定科学周密的复习计划。
中考复习时间比较紧,初二还有两本书的新授课,按课程安排,我们一般从年假返校后开始复习,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复习好四本书,这就需要我们制定好复习计划。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这个计划具体到每一个课时。我们的复习阶段一般可分为三轮,(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第二轮专题复习,第三轮查缺补漏)因此每一轮的复习要达到什么目标、做什么、怎么做、时间安排、用何资料,都要详实。同时教师的计划在复习前,要向学生说明,让学生心中有数,自觉的与老师配合,做好教与学同步,发挥共振的功效。
(三)优化教学结构,提高复习效率
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基础梳理, 精讲点拨、解决疑难,变式训练、举一反三,反思提高、总结规律,链接中考、素养养成五个环节,完成复习任务,并以此提高复习课的教学质量。
1.教学过程开放,突出学生主体性
(1)抓准复习的起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也就是以学定教,尤其要对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目标要求,因材施教,使他们各有所得。
抓复习的起点要依据生物课程标准,研究学习内容的具体目标,研究这些具体目标在教材中的呈现,立足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使学生能通过复习既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如:植物的三大作用与生活和农业生产联系非常密切,复习时三大作用做为一个专题,并设计“链接生活”这一环节,能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巩固生物基础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学生自主梳理的过程
“看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做一遍”。
课堂上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独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体验生成的喜悦。我在《遗传变异》一节复习课时,就要求学生在自我梳理知识的基础上,先尝试列出自己的复习提纲,并且就相关内容提出问题。这样一方面变学生“要我解决问题”为“我要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同时教师也提供章节的整理情况给学生,与他们进行交流,更利于形成知识网络和查漏补缺。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列出的纲要和问题,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领悟程度,是肤浅还是深刻、是简单的识记还是灵活应用,而教师也可以在此过程中自我反思问题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注重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
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求知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主,不要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动起来:该看就看,该读就读,该写就写,该画就画,该说就说。现在我们正在推行的学本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学、互学、展学的形式,通过孩子们之间相互质疑和补充来完成我们的复习目标,提升复习效率 让我们把教改理念转变为实际行动,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整合度。
初中生物知识,存在着纵横交错的联系,因此,复习时要把握“理”和“通”。“理”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通”是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复习课教师应帮助学生对已往所学的一些分散在各章节中的、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比较、归类、串联,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学生在较深层次上同化这些知识。实际上这就是我们主问题的设计。如:复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专题时,要重视植物知识的横向联系,以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引子,由绿色植物的类群过渡到植物的生命周期,然后将种子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开花结果的知识归纳串联起来,把各种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体系。经过这样的归纳,使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从而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检测内容形式多样化,强调探究和应用。
(1)突出检测的实效性。
检测是巩固和拓展知识的有效手段,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习题要“精”,方法要“活”,时间要“足”。同时要讲究检的形式和实效。设计植物三大作用专题复习时(链接实例),我选择了多种检测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察,如概念的复习,知识点容易相互混淆,那么在题型的选择上要侧重于有辩析作用的“选择题”;又如学生对生物图、表格、实验等的分析能力比较薄弱,设计“某蔬菜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曲线,来比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列表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观察植物叶片上箭头所指来考察植物的三大作用”,侧重培养了学生这方面能力;习题的设计还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动脑设计练习,还可以抓住学生常见的一些错误进行设计,这样针对性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强化学以致用
遵照教育厅关于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会考命题越来越重视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较好的落实了生物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试题的素材越来越侧重于联系生活实际问题,因此在复习课中更应联系生活学生物,强化学以致用,通过应用理论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典例,前沿科学技术及农业生产等问题达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复习课中设计“链接生活”这一环节,根据具体学习内容设计题目,如:利用我们复习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思考:“如何增加温室内的产量”、“玉米的果穗上常有缺粒,主要原因是什么?怎样弥补不足?”等等,这样的习题设计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可用到生物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了生物素养。
总之,生物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既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加深理解、系统掌握、全面提高、综合运用,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良好习惯和态度的形成,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中温故而知新,收到理想的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