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婧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河南省洛阳市 471800
摘要:艺术理论是一种对艺术学科门类的总体的、综合性的分析论述。本文将以艺术理论为出发点,着重探讨其对创作、研究和发展绘画艺术所带来的深刻影响。文章将从艺术原理、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美学欣赏三个大层次入手,搭建起分析绘画创作的逻辑框架,加强自身对艺术学科的审美体验感和专业分析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艺术原理;艺术创作过程;美学欣赏;绘画审美
引言:
在我们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过程里,艺术看似没有科技发展重要,实际上它对我们文明进程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浓重色彩。而在艺术这门大学科中,绘画艺术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大派别。绘画的发展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绘画的发展推动我们生活质量和审美水平的提高,通过艺术理论分析的角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绘画究竟是如何在艺术家们的手中释放出最大的魅力,了解其对我们生活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艺术原理——绘画的起源和功能
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艺术?艺术和人的思想一样,是一种自发性的意识活动,一种感性的审美体验。我们无法用一种定义去特定艺术在当下的本质含义,不同的学者或是不同的人的眼中对艺术的领悟都各有不同。但是我们要了解:艺术原理,或者艺术学科的存在正是我们为不断靠近艺术的本质而做出的反思性的发展方式。
在众多艺术原理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要点即艺术是情感的外在表现,艺术更多的带来的是一种想象性功能的活动。而绘画很好的体现了这一大要点。
绘画是艺术家通过对线条和色彩的运用,表现出不同物体的形态体积,同时还在画中凝聚自身情感的一种创作活动。在这里尤其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绘画虽然是通过记忆的方式去描绘我们的客观世界,但是在绘画的过程中充满着艺术家自身的主观思想情感,它并不单单只是一种模仿,而是一种真实的,在普遍中存在特殊的储存记忆的活动。在文明社会发展的早期,绘画的功能更多的是为了记录当时民众的生活状态——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这一点都是相似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简单的结论:绘画的起源或许就是古人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然后自发性创造出来的活动。随着人类思想的进步和解放,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完善,这样的创作就不再只是为了记录生活,而是更多的承载情感的表达和审美的体现:绘画的功能开始逐渐影响到民众甚至是社会。
不论是怎样的艺术活动,它的创作都不可能离开当时的生活环境,“不同群体之间的情绪共振在时空之中相互交织、强化和激化,从而导致社会情绪共振的最终形成[1]。”绘画的功能在社会发展下又被进一步推动,成为了反映时代,反映当时上层思想意识形态或经济建设基础的特殊方式。绘画者在画中所表现出的个人情感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基于某一重大的历史事件,而这样的情感在被描画出之后势必会影响社会中其他民众,或唤醒他人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或使某人看到画开始追忆往事;或抨击某种令人厌恶的社会现象。绘画的功能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发展出教化鞭策民众,反映社会的作用。这不仅是绘画这门艺术学科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整个人类文明社会的一大跨越。
二.艺术创作——绘画创作发展模式
艺术创作是艺术理论分析中不能缺少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没有艺术创作的过程,我们就不能欣赏到各类优秀的艺术作品;没有艺术创作的过程,我们就无法对艺术的进一步发展进行批评和反思。
在艺术创作这一漫长而又耗费精力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艺术创作的出发点:必须符合社会价值下的审美和迎合大众需要的动机。艺术创作依赖于实际,艺术家们要有在生活中发现美的好奇心,擅于体验生活带来的美的享受,同时调动自己的想象,这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有了艺术经验的积累,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构思创造,结合艺术灵感带来的体验,艺术家们抓住一闪而过的火花,将主观思想同客观画面融合,这是艺术创作的第二阶段。创作的最后一步自然就是升华作品的内核,这既与艺术家们自身的个人素养有关,也同生活环境脱不开联系,在多样因素的促成下,真正的艺术作品才能被创作出来。
绘画的创作研究同样是在上述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绘画的过程正是艺术创作的过程,也就是画家将头脑中的艺术创作过程通过画面表现出来的过程。这样的创作发展,实际上就是艺术家们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表现。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绘画的发展不能脱离实际,不能离开现实。艺术家对世界的理解越深刻动人,对生活的感受越清晰,那么绘画艺术的创作就会更具有价值。
创作发展过程的进步,使得绘画的风格具有多种流派。绘画艺术风格实际上就体现在画面的表现手法、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中。大体上来说,绘画风格的主导因素应是受当时所处时代的影响。时代风格的同一性势必会影响绘画的同一性,在这样的基础下又存在画者自身独特的个人风格,这就是绘画艺术创作中所表现的哲学思想“辩证统一”的观点。
三.艺术美学欣赏——绘画艺术的审美机制和体验
何为艺术美学?这是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艺术美学归根结底其实是哲学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在哲学思想中会强调“绝对”,同时在哲学的同一性中,又强调对立面之间是相互渗透和吸引的。也就是说,在艺术美学的概念里,“美”是一种绝对的思想,无论是理性的思考或是感性的体验,艺术表现出来的美都具有独特的精神价值,它要求人们不断追求真善美,不断发掘理性活动里自然的思考。这样的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艺术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艺术美学里所强调的美不仅是表面的,更多的是强调内在美的形态。这样的美只有拥有高度的思想素养才能理解。在社会发展中,美的本质不断被哲学家们用不同的语言来阐述,但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对其的解释,我们都应当明白美学给艺术学科带来的重要思想借鉴,通过大浪淘沙留存下来被当今时代所能认可的作品,以传统的审美范式去感染与修正着时代的审美个性。(2)
在绘画艺术的审美方式中,我们要铭记一条重要的原则:审美是一种内省,更是一种对自我的反思,它更多的是我们自身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情感。所以在进行绘画的审美活动里,我们首先要把握的就是自身的情感,一种诚实的、感性的、具有直观意义的情感是我们进行审美活动的基础。当然,在审美的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的也会受到作者本人在创作过程里所存放的情感的影响,这时,我们又应当保持一些自我的客观性和创造性,在和作者本人保持一致的同时寻求变化,在体验情感中超越作者的情感,在超越中不断品味,从而获得新的审美体验。
进行绘画艺术的审美过程中,我们可以注意到绘画和其他艺术学科最为不同的一点,即绘画作品多为二维平面。这样使我们对绘画的审美活动具有更加强烈的直观性,可以直接在视觉体验里感受到绘画所带来的感性或理性的美学表达。在这样的审美活动中,我们又可以进一步反思自我:因为审美能否进行到更深层次的境界,又与我们自身的素养相关。能否理解一幅画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能否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的审美欣赏看似简单,实际上对观者有着更高的要求。在这样一种反复审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又可以不断回味,从回忆中激发记忆的联想,从而和作品融合。
四.艺术审美理论对当今绘画艺术的影响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能深刻的体会到艺术理论的发展对绘画发展具有实践性的意义。我们应该思考在当今时代里怎样使绘画发展和艺术美学理论更进一步结合,促进当下审美教育,提高年轻人的审美观念。在艺术审美理论中,无论是欣赏绘画艺术或是艺术门类的其他学科,我们都要秉持自由是第一的原则,观者和作者,包括创作的艺术作品都是自由的,所能感受出的审美感受应该是观者自由思想的结果。
在不断学习鉴赏绘画艺术的过程中,我们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运用艺术审美理论知识,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绘画艺术带给观者的感动。两者的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使我们对绘画艺术和艺术理论的认识得到了更深的理解,我们今后在艺术学习上也能更好的掌握美学的意义所在。
结束语:
艺术,这一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启明星,它的发展不断影响着科学的进步、文明的搭建,擅于运用艺术理论对艺术创作活动进行分析,对我们进行其他的文化活动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画家的心灵与自然合一的表现之态,正是他在物我两忘的妙笔下产生的心会结果,这一“会”,不但是去会自然,会大师,也是会自我的心境。审美的提高,理论的支撑都能让我们在学习艺术,研究艺术的本质的道路上拓宽视野,激励我们创作出更高层次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周利敏,胡项连.无察觉危机、社会情绪共振及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04):108-115.
[2]杨必位. 从美学散步中走来[N]. 中国文化报,2018,02(2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