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视域下的现代性思想逻辑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期   作者: 蒲方阳子
[导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特点在于其历史性和唯物性所奠定的实践主义基础
        蒲方阳子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西路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710061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特点在于其历史性和唯物性所奠定的实践主义基础,这将一切不存在实践可能性的思想全部排除在外,因此杜绝了形而上学思想对于现实社会实践的非实践性指导,而同科学精神完美的结合了起来。现代性思想的一大危机在于异化,即使人在现代社会下进行主动地自我约束,让人无法实现自由而被迫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结构当中的一部分,进而造成对于自我认知的危机。而在唯物史观视域下则可以通过资本主义的形成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进而实现对现代性危机的解构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建构,为人类自由幸福发展提供指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现代性思想;逻辑分析
前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一个形而上学哲学理论思想同资产阶级社会实际严重断裂的时代,也是资产阶级剥削首次达到高潮的时候,因此正处于当时基本主义社会的人们奋力求索,探寻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正是在这样的社会中应运而生。距离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资本论》已经有将近150年的时间了,其所揭示的资本主义核心矛盾虽然在现代社会得到了较大缓和,但其本质上依然没有发生变化,并随着近些年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逐渐扩大又愈发明显了起来。而中国却似乎于世界之外独善其身,这并不是真的同世界脱轨,而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中国可以有效避免国外那些所谓的现代性危机。
1.西方经典视域下的现代性思想概念
        西方所谓的现代性是自启蒙运动开始的主体时代,而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世界文化发展开始对自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发展进行反思,对于过去思考最为突出的两个特点就是主体性以及理性神话。对主体性的哲学思考中较为著名的是福柯关于主体历史性的论述,从谱系学以及权力关系的角度来重新定义人们对于主体的理解,将主体解构成为一种历史现象,是随着启蒙运动发展而来的[1]。针对理性主义神话的思考其实起源较早,但是真正进入人们视野的也还是在二战后的反思中开始的,较为著名的观点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他能说出来的只是很小一部分,他说不出来的才是最为重要的部分。相关例子比如通过语言游戏来延伸到哲学的思考,由语言的约定性、非理性来得出哲学思考的非理性因素,这样一来也就证明了理性并不可靠,理性中充满了非理性因素。
        到了后来随着这些哲学思想的发展逐渐在社会中产生影响,这种所谓后现代非理性结构解构的思想开始慢慢地将人们的思想生活重新归于到无序甚至混乱之中,这并不是理论的错误,而是相关理论缺乏可以执行的土壤。这种研究和实践的断裂导致了相当一部分人对于理论的错误理解,这些理论也不具备能够引起实践的力量,西方群众对其的使用更像是一种对于当前不满的宣泄。因此西方社会在现实意义上仍旧是充满着诸多矛盾的,西方在政治上也并未采取这些只重视理论意义而不注重实践意义的思想,因此其政治野心仍旧处于那种蛮横利己的状态,这也是西方人民思想的一种集中体现[2]。


2.唯物史观视域下对于现代性思想的原因分析
        唯物主义不单单是一种哲学思考方法,其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实践性。理论思想并不是单向指导行动的,行动或者说现实同思想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行动选择了思想,思想也选择了行动,正如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中国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我们能够在如此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社会主义、保持马克思思想为指导而不发生变化,也正是这个原因。
        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并没有专门针对现代性思想的解决方法,也没有关于现代性的定义,但是其唯物史观具有相当的实践意义,从生产关系角度来探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当今世界主要运行模式——资本主义作为现代性的规约标准来进行关于现代性思想的分析。因为现代性的重要特征是世界因为资本生产而产生的连接,同时将资本生产中最为重要的自我创造生产能力解放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进而提升了个人的主体地位,开创了现代性历史[3]。相较于西方对于现代性进行一个逻辑上的认识,唯物史观视角下的认识更多是从其实际原因出发来进行其相关探究,其目的是积极寻找解决对策,而不仅仅是搞清楚其相关结构。现代性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正是随着资本主义而来的现实性因素,即以利益至上而选择性忽视其他的社会因素,最终造成了现代社会中较为普遍或浅或深的精神分裂现象,人们缺乏坚定地意志和信念来进行生产生活。
3.唯物史观为现代性思想危机提供的解决思路
        唯物史观视域现代性理论的结构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与现代思维方式之于过去的哲学转变,应当从二者的相互关系来理解现代性思想危机,进而寻找到解决现代性思想危机的方法。基于基本主义生产社会的异化理论,人在生产过程中价值的降低是伴随着物的价值升高而产生的,这种现象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化,要依靠物来作为彼此之间的连接,最终造成了人们关系的断裂。因而只有对外化生产进行抛弃,即取消私有化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够从异化的状态中转变过来[4]。而产生这种转变的因素有两大类,一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人类出于反抗压迫和剥削的对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唯物史观视角下看到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物质条件的不断丰富为推翻资本主义提供了可能,资本家们在累积资本的同时也在自掘坟墓。而受到压迫的人们终会觉醒,将自由之剑指向那些曾经压迫剥削他们资产阶级,将生产所属真正归还到人民的手中。

结语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现代性思想是同资本主义社会密切相关的,在指出问题关键所在的同时,唯物史观也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透彻分析预测了资本主义社会终究会分崩离析,被共产主义所取代。然而这个实践过程是漫长且艰难的,但也是值得为之奋斗的。
参考文献:
[1]孙颖. 现代性新时空观对唯物史观的承显——基于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6):64-69.
[2]桑明旭. 在唯物史观中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J]. 求索, 2019, (004):23-30.
[3]舒远招, 吴雪. 恩格斯哲学视阈中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性"[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02):73-79.
[4]郭一丁. 发展的唯物史观视域中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复杂性分析[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002):30-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