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蕾
东莞市教育发展研究与评估中心
摘要:美育是新时代“五育并举”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学科承载着“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重要功能,加强和改进学校艺术学科工作,努力提升学校艺术学科教学水平和学生艺术素养是当年教育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基于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发现的问题,开展了系统全面的艺术学科调研工作,细致分析了当年艺术学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强艺术学科常规教学管理,扎实落实艺术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学科本质,发展学生艺术课程核心素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定期举办艺术课堂教学交流、比赛,定期举办艺术作品展、艺术展演等活动,探索美育教育新途径、新方法。
关键字:艺术学科、教育质量监测、美育
一、教育质量监测反馈存在的问题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通过学生、教师和校长三个层面的监测数据分析发现,艺术学科存在教师专业对口率较低、学生音乐演唱能力较弱、学生美术绘画创造能力较弱等问题。其中学生演唱能力是通过电脑演唱软件,从音准、音律、音调等方面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评估学生现场演唱水平,绘画创造能力是让学生通过现场彩笔绘画的方式,测试学生美术绘画功底和想象创造力。
二、艺术学科专题调研设计
基于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反馈的问题,组建了调研组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地调研工作,调研组研读和分析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提炼了监测指标上的重点表现,重点选取了学校管理、教师教学行为、班主任负担、美育发展、艺术资源配备等调研主题和方向,调研方法采用质性研究和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实地调研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先选取了代表性学校的校长、艺术科组长分别进行座谈交流,随后实地走访民办学校占比大的区域,重点调研了该区域的民办学校,并分别组织开展校长、艺术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召开座谈会,共访谈了近200人,采集了艺术教师专业对口率等数据信息,积极听取了各层人员的反馈建议,多方分析艺术学科表现不足指标的原因,力争为艺术学科的教育质量改进提供有效路径和建议。
三、当前艺术学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调研发现,艺术学科存在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资源缺乏和教师培训研修机会少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艺术学科地位弱,艺术教师和功能室配备不足。受应试教育影响,艺术科目长期以来不受家长、学生和学校重视。近年中考改革对艺术成绩有达标要求后,学校对艺术学科的重视层度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艺术课经常被占用、艺术教师配备不齐、艺术功能室不足等问题,特别是普通收费民办学校尤为严重。因学校无法配足艺术教师,导致大多数民办学校初三基本不上艺术课。因艺术教师配备不足,有部分民办学校艺术教师每周课时远超教育部规定的每周13节课时的标准。部分民办学校还存在语文等其他学科兼任艺术课程的现象。随着学位扩建后,部分学校艺术功能室被挤占,严重影响了艺术课程的教学效果,音乐课堂上很少用到其他器乐,主要以电子琴或钢琴为主,不利于学生乐感的培养。美术课程需要用到版画、彩铅、陶艺、剪纸、刻刀、颜料等多种工具,因学校不能统一购买,要求学生自带,学生仅购买马克笔、铅笔和橡皮擦等工具,导致美术课程内容单一,无法按教材完成课程作业,学生缺乏动手操作和实践的机会。
2.艺术教师教研活动少,缺乏专业培训机会。艺术教师反馈,除日常教学外,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教研活动,同时也缺乏教研研讨、教学交流等提升机会。如民办学校的艺术教师通常同时跨几个年级教学,课时多且授课内容不同,除学科教学外还需承担大量的比赛组织工作,导致艺术教师工作负担重,较难有时间外出学习进修。艺术教师普遍缺乏校内教研平台,因初中学校艺术教师少,通常将艺术划到校内综合组开展教研活动,综合组包含体育、信息、美术、音乐、劳动和综合实践等多个学科,无法专门针对艺术课程开展专题教研和备课研讨。
3.学生学业压力大,艺术学习兴趣低。学生访谈了解到,初中学生学业负担普遍偏重,学生补课情况较普遍。调研发现,初中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受电子产品影响,大部分孩子周末回家抓紧时间玩手机,导致周末睡眠时间更少。学生普遍反馈艺术课程积极性不高,认为音乐书本歌曲老气过时,加之主科学业压力大,成绩好的学生经常在艺术课上做主课作业,而成绩一般的学生通常将艺术课做为课后放松课,没有认真上课。公办学校普遍都开展了第二课堂提升学生艺术兴趣,但有部分民办学校未开展第二课堂或兴趣小组,导致学生艺术熏陶机会少。
4.教师授课方式陈旧,学生创造能力弱。一是音乐学科方面,大部分学校音乐教师以教唱为主,较少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辩能力、音乐作品赏析能力、音乐基础编创能力、演唱能力,音乐课上无法做到针对性教学。二是美术学科方面,主要按书讲课、强调技法,较少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基础能力、美术作品赏析能力、美术知识生活运用能力、美术绘画创作表达能力,甚至有民办学校学生反馈,上国画课时教师主要讲理论知识,缺少动手实践机会,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差。
5.艺术教师绩效评价优势不足,职称晋升机会少。学校职称评定中未充分考虑艺术教师的工作特性,在学校绩效评价中艺术教师成绩普遍垫底,导致音乐和美术老师职称晋升机会少,艺术老师的得分项以拿奖为主,与其他任课教师相比无竞争优势,目前艺术教师初级职称占比大。
四、艺术学科的改进措施
1.开齐开足开好优质课程。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等要求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程。中小学校要在开设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综合艺术课程。强化督导检查,将学校艺术课程开设情况纳入教育现代化先进单位验收体系。将学校落实艺术课程情况纳入督学责任区督导内容,对未能严格执行中小学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的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和学校负责人进行约谈和问责。
2.加强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用好用足现有核定编制,优先合理配置美育教师。鼓励学校积极联系本地文化艺术团体、机构和周边高等教育艺术专业院系,通过购买服务和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形式,丰富学校美育教育模式。在人员编制配备不足情况下,可通过购买服务和临聘艺术教师等形式,着力解决艺术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开展艺术教师专项技能培训,建立艺术名师专家库,形成专家型艺术教师培训团队。发挥艺术教育学科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搭建艺术课堂教学交流和教学技能培训平台,加强经验交流与培训[1]。
3.保障学校经费投入。当地政府要结合实际统筹教育经费,不断完善学校美育投入政策,将美育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切实保障学校购买社会服务、临聘美育教师、聘请校外美育专家、高雅艺术进校园、美育师资培训、艺术团队建设、开展美育实践活动等经费,保证美育工作发展的基本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区域设立学校美育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学校美育器材补充机制,按照标准配齐配足教学设施设备[2]。
4.搭建艺术交流和发展平台。每年开展中小学师生才艺展示活动、师生文艺演出、书画或摄影作品展览会等活动,积极做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及各年度单项艺术比赛,加强对外艺术教育交流。深入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创建工作,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和校本资源,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选定一个或多个项目作为本校创建艺术教育工作特色项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 ,2020-10-15?
2.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 五个省陆续实施美育[EB/OL]. https://www.sohu.com/a/426384241_355249, 2020-10-21